新春走基层 | 凌晨随警!走进杭州最大物流中心这群“守夜人”!

文摘   2025-01-26 18:31   浙江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春节,已是人类的文化瑰宝。这是文化传承与世界认同共同开启的新篇章。


春节,是包裹团圆的饺子,是照耀盛世的灯笼,是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亿万中国人的乡愁和最温暖的情感记忆。


“蛇”我其谁!团圆中国年,奋斗时代路。本报推出《新春走基层》栏目,以“他们的春节”为主题,派出各路记者走进乡村田野、城市社区、春运现场、基层所队,以镜头、以笔头、以脚步、以真情,在行进中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捕捉鲜活人物的温情瞬间,分享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寻找一地一域的幸福密码,讲述热气腾腾的春节守护故事。


工人打包封装、三轮车夫分拨运送、摊主清点数量……1月25日凌晨1时许,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新街派出所新农都联勤警务室驾驶舱实时显示着水产市场里热闹忙碌的各个画面。

“走,到市场夜巡去!”新街派出所是实行交治融合的派出所,当天值班的副所长章阳波穿上荧光绿背心,带着民警王伟卫、辅警张劲松、徐超 ,新农都物流中心特保队员杨永强开始又一轮的夜巡。


通往水产市场的路湿漉漉的,散发着浓浓的海产味,记者一路随警走进灯火通照、最繁忙的水产市场。仅仅一米多宽的档口通道,时不时有工人蹬着三轮车进出分拨运送海产品。

52岁的摊主王志远,刚刚把一万多斤的大闸蟹装货完毕,准备通过物流车辆送往全国各地。稍微缓口气,他又安排工人打包封装第二批外运的大闸蟹。


“老王,这几天生意还不错吧?”“还过得去,年底了,都比较忙!”人声鼎沸的水产市场里,章波阳向王志远问候了一声。

王志远是江苏盐城人,从最早的杭州市区秋涛路水产市场到新建的新农都物流中心水产市场,从租房到安家,从青年到中年,他在杭州做水产批发生意这30年,每年春节都在档口度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卖鱼档口忙碌的福建福清人余建辉,同样把自己的27年打拼留在了杭州。要让新鲜的活鱼运往全国各地,必须要全流程保证充足的氧气,为此,余建辉和家人两班倒,每天20个小时都忙在档口,每年的春节也是如此。

市场管理方副经理楼增校感叹,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和蒸蒸日上的生活,做水产批发生意的摊主都特别能吃苦。“他们忙到什么时候,我们就忙到什么时候,每年都是这样!” 今年的除夕夜,楼增校当晚7点就要开始值班,到第二天一早7点结束,共12小时。


跟随夜巡警力的脚步,所到之处皆有“来处”。


章波阳脱口而出一组数据:总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的新农都物流中心,于自2012年11月23日正式营业。与之配套创建的新街派出所新农都警务室,也在同年投用。这12年来,新农都物流中心不断发展,由副食品市场、酒水市场、冻品市场、水产市场、粮油市场、综合市场、小商品城、家居市场、会展中心、酒店住宅配套区块等组成,目前入驻商户1400余户,从业人员5000余人。其中,全省淡水产批发总量的80%来自这里的水产市场。

那么,如此大体量的物流中心,该如何进行高效管理?

2018年以来,新街派出所联动物流中心,以数智赋能,打造智慧市场管理新样板,建立“一个平台统筹、公安、工商、城管、交通、市场管理五大职能联动”的市场网格,推出新农都物流中心管理数字平台,结合新农都商户APP和管理APP,实时动态掌握物流中心相关信息。


在这里,日均人流量约1.2万人次,日均车流量1万车次,人流、车流、物流较为密集,市场通道一旦出现短时拥堵,交治融合的优势就马上得以显现。“我们在整个物流中心内部道路和周边的主干道都安排了24小时的巡逻车,结合监控大屏动态地掌握交通情况。” 章波阳说。

在这里,拿错物品、车辆刮擦、货款纠纷成为高频多发警情。当天,值班警力就快速处置了一起拿错物品的求助警情。一水产摊主报警后,值班警力马上通过智慧市场管理平台调取相关监控画面,联系上司机,司机很快将货物送还。


此外,临近春节,每晚至次日凌晨,由市场网格员、保安、新农义警组成的警巡队,对市场进行动态巡逻,共治共建平安市场。而化解市场里的各类纠纷,新街派出所则联动市场管理方通过老乡网格,实现就地调解、就地化解,省掉了去市场对面警务室调解的时间。


凌晨的新农都,除了水产档口的忙碌外,附近的夜宵摊,也很是热闹。吃一口热乎的夜宵,成了摊主们消解疲劳的及时补给。但也有的摊主,支起桌子、架起锅子围炉吃起来。“确实不容易,自己摆锅点火吃夜宵,要注意消防安全。”夜巡的警力对摊主提醒道。

为了消除消防隐患,派出所、消防、物流中心也做足了准备:专门设置了2458个消防栓、8000余处烟感报警、2458余个手动报警器。

凌晨5点,20多名环卫工人开始清扫水产市场周边道路。一个多小时后,道路恢复干净整洁。

春节是什么?是在夜幕下迎来忙碌,是在忙碌里笑对生活,还是在守护中共建平安。中国人热气腾腾的这一天,因为心中燃起的那团火,变得如此具象。


民警说民俗





章波阳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萧山人,萧山的农村,每到过年都有搡(打)年糕的习惯,寓意着“年年高升”。制作年糕需要九道工序,分别是浸米、磨粉、压榨、沥水、搓粉、上蒸、蹭捣、做糕、晾干。搡年糕,必须两个人操作,一人搡,一人手浸冷水,快速地翻热米团。等到米团变得发黏,就迅速分成一颗颗粉团,用印糕板印做成一块块年糕。










媒体记者 || 郑莲花

通讯员 || 项韦莉 张萧

图片 || 萧山公安

编辑 || 郭蓉



—推荐阅读—


新春走基层 | 乌村过大年,我们来守护!


新春走基层 | 年味渐浓,大山里的“活地图”在忙些什么?




平安时报
《平安时报》为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省级公安类报纸。新闻推动平安,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贡献公安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