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统一的党建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构建党委负总责、社会工作部门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和监管部门共同参与、街道乡镇党组织兜底管理的党建工作格局。发挥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把各领域、各系统的党建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可依托行业部门成立互联网、快递、交通运输等行业党委,同步推动属地党组织对新就业群体进行全面统一领导,依托行业党委管理相关龙头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区域党组织,确保党建事务始终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各级社会工作部应加强统筹协同,注重从中央社会工作部到地方各级党委社工部门的上下联动、有效衔接,形成领导合力,指导行业部门、属地基层、有关单位开展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积极发挥行业管理和业务监管部门的职能优势,把抓监管和抓党建、管平台和管人员结合起来,把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抓实。充分调动街道社区党组织,依托街道社区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将分散的个体党员纳入其中管理,最大限度织密党建工作体系。
创新完善组织体系覆盖质量。“我们党历来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组织起来。”突出党组织的组织功能,把分布在新就业群体的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有效组织起来,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组织体系,提高新就业群体党建覆盖质量。依托平台企业进行覆盖,扭住平台企业这个责任主体,根据产业链、业务板块、项目团队等优化设置党组织架构,让党的领导“内嵌”到平台企业的重要部门。针对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可以单独组建实体性质的党组织,并不断推动党组织向新就业群体企业的项目团队、分支机构、业务板块延伸。组织部门、行业职能部门可指导外卖送餐、网约车、快递物流、网络货运等平台企业成立功能型党组织,以实现组织覆盖。依托标志性楼宇商圈、特色街区覆盖,打造新就业群体组织党建区域综合体。通过“区域化党建”“党建+商圈”等模式,发挥党建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区域内党组织互通相融、形成合力。根据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半径与街道、乡镇党建网格重合度覆盖,建立党支部或流动党员党支部,吸纳区域内流动党员,发挥区域党支部组织功能。此外,还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全覆盖。打造高效、便捷的互动式党建矩阵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了解党员信息,查看党费收缴情况等。
构建灵活多样的新型党员管理模式。摸排查清新就业群体党员数量,尤其要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建立定期调查摸底、数据更新工作机制,打通所属区域与行业间的壁垒,实时共享新就业群体党建基本情况,实行周期性规律化摸底排查,精准掌握党员情况。建立党员管理平台,实现党员信息线上查询、组织关系线上转接、党员服务线上提供。建立和完善新就业群体流入地、流出地党员教育管理信息有效互通机制,让数据多跑路、让党员少跑腿。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党员管理模式,如快递、外卖配送党员这些服务范围相对固定的新就业群体,尝试在商圈楼宇、村(居)、小区等建立党员“打卡点”,通过开放式组织生活,党员可凭流动党员证参与属地社区(村)、商圈楼宇的党组织生活。对分散性强、流动性强的新就业群体,如道路货运党员、网约车党员,可以尝试通过打造“云支部”的方式建立网上活动阵地。还要建设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着力把新就业群体党组织中党性强、业务精、热爱党务工作的企业党员管理人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着力把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探索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引导党务工作者努力以有效作为争取有利地位。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做实新就业群体的服务保障是提升新就业群体对党组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党组织对党员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有力抓手。通过打造服务阵地等多种形式,构建多元化组织保障架构,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服务项目,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社会氛围。加强与企业负责人、出资人、业务骨干和普通职工的沟通联系,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新就业群体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党员驿站”,以各种暖心服务凝聚党员群众。开通党员诉求平台,解决政策咨询、工作环境、困难求助、权益保障等烦心事。完善权益保障制度,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安全感。通过评选优秀党员、最美党员等活动,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和鼓励新就业群体党员积极参与行业治理和城市基层治理。
来源丨南海先锋
投稿邮箱丨wzzbbgs88@163.com
往 期 精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