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参赛家长的感悟2
谢子欣妈妈:
日本参赛的经历,让我开始有了“融入感”。一方面是开始融入合唱这个领域;另一方面也是融入了爱乐这群人。我是一个妥妥的门外汉,这次旁听了孩子们的集训,有机会得以一窥真正的“专业授课”,受益匪浅,勉强算是入了一点门。合唱原来远不止声音的和谐统一、声部间的稳定配合,更需要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所有人的投入与专注,把作品的艺术含义共同地表达出来,实现所有人的同频共振,这真的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儿了。
谢子欣妈妈
李悦笛家长:
随着本次日本合唱比赛落下帷幕,我们家长也和小朋友一起,经历了一趟从备赛到参赛的完整的披荆斩棘,同时收获满满的旅程。在排练中让13岁以下年龄段的孩子保持"注意力集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合唱时每一秒都要看指挥,跟着指挥手势去体会合唱过程中的情绪起伏、乐句处理的微妙变化。一首歌看似只有几分钟,实际上是非常高强度的输出,需要好的体力支撑,更需要专注的、不受干扰、不分心的能力。在备赛集训中,爱乐的老师不断地、反复地提醒、督促、维持纪律,付出了巨大的耐心,单从这一点,就能体会合唱训练的不易。其次集体项目要以每位成员的“个人能力"作为基础,合唱同样如此。哪怕一个人唱,也要能顶一个声部。这一点我是看大姐姐们的示范表演看到的,我们的小朋友一定要向大姐姐们多多学习,尽快扎实提高个人能力,为团队协作打下坚实基础。
李悦笛和父母
王丰溥妈妈:
集训开家⻓会那天,是唯⼀此次集训可以旁观的⼀天,看到⻘少年团的⼩姐姐们来帮忙,给我带来的感受就是她们把爱乐当成了⾃⼰的家,努⼒让⾃⼰的家变得更和谐。她们⾮常严格,在现场都感觉⼩姐姐们有叶⽼师的影⼦,⾮常给⼒!在东京⽐赛的当天,我们观赏了四⽀参赛队伍的演出,感受也⾮常直观,基础扎实⾮常重要,只有基本功扎实了,上台才会⾃信,有了⾃信才有松弛感和驾驭的能⼒。
王丰溥和妈妈
孙予斐妈妈:
我是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在我眼里,合唱就是很多人一起唱歌。把音准和节奏唱对就可了。现在通过几次集训的观察,发现完全不对,合唱真的很不容易。一群人唱一首歌,每个声部都要各司其职,除了自己的音准和节奏,还要注意团队伙伴的音准、节奏和音量,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出一个好作品。这里面需要多多少少次精雕细琢啊!
孙予斐和父母
沈含章妈妈:
孩子很朴实,他们高兴了就唱,这是他们与音乐的天然关系。但是,合唱如果要呈现“浑然天成”的效果,还需要好好修剪这些天然之声,这就是我们练习合唱的意义。练习的时候,孩子受到乐谱的指示,老师们语言的引导,钢琴声音的定调,看着孩子懵懂的表情,他们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筌蹄”中建立与歌曲的联系?大姐姐们来了,当她们用歌声做示范,炫才艺的时候,合唱的练习中涌出一种力量,孩子们被带动起来,他们身体中的自然似乎又被带动起来了
沈含章和妈妈
吴若瑶妈妈:
可能因为我从小就是合唱团成员,做过主唱,也担任过钢琴伴奏,还曾任大学合唱队的队长,自从娃进入爱乐,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熟悉的排练厅,又听到了令人沉醉的和声,合唱对我而言依然是那个让我着迷的存在!对于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的娃和第一次全程陪赛的我,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拖团队后腿。从24日到达日本我就没睡过一个踏实觉,比娃还紧张,尤其演出当天突然发现演出裙没带,差点崩溃......。但转念一想,不行,不能影响娃的情绪,于是只好轻描淡写告诉她不用担心,一定能解决。其实我内心真是自责的要命,一个错误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表现,这是我自己绝对不能接受的。我一方面马上和团里老师作了汇报,另一方面求得地接的帮助,裙子买到了,也许这就叫“好事多磨”吧!
吴若瑶和妈妈
顾芯语爸爸:
我相信这批孩子并不是第一次出国,也不是第一次来日本,但都是第一次在爱乐参加国际比赛,参加这么丰富竞争激烈的竞技。起码从集训中看到青少年团姐姐们的能力,赛场看到了各国对手的表现。建议下次参赛让孩子或家长多观摩几场比赛,同时有机会和其他团队进行些交流。另外,中国孩子的依赖性太强,对立性太弱,遇到顺风可能骄傲,遇到逆风容易挫折。我们的家长团除了做好后勤保障和现场鼓励外,还要在比赛心理,孩子的独立性、身体状态的调整上加强干预。
顾芯语和父母
陈昭萱爸爸:
我们总是夸赞:唱得太好了,太棒了。但是孩子们长大了,要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有限的夸赞不足以助力孩子的成长。信心是建立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的,在专业面前,“不行”、“还不够好”是对更高标准的追求和打磨。潜力激发源于极限挑战。演出前进行了高强度的集训。对孩子们体力,脑力和耐心都是很大的挑战。不过,对疲劳和极限的突破,是潜力激发的过程,也形成了站在国际赛场上的底气。
陈昭萱和父母
于馨悦外婆:
孩子们一次次的排练,每次都有进步,从三个声部的不太和谐到相互磨合不断提高,尤其是临近比赛的四天集训,可以堪称高强度高质量,在老师们的严格指导下,后勤工作的保障中,具有实战经验的大姐姐们言传身教下,小宝贝们在纪律性和自觉性等方面都有了进步。孩子们很辛苦,指导老师们更是“苦不堪言”。参加国际合唱比赛,不仅是音乐上的挑战和锻炼,更是人的一生中难得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于馨悦和外婆
苗斐然妈妈:
之前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送孩子去爱乐少儿?离嘉定安亭非常远,又不是音乐学院,不值当!经过爱乐日本合唱比赛,可以更坚定的回答,因为老师的专业,因为志同道合的家长,因为一群热烈的小精灵们,共同铸就爱乐少儿的魂!
中间上下是苗斐然和妈妈
郑十壹妈妈:
作为一个工科人,我对合唱是不了解的。在我的认知里,合唱与歌唱没有什么区别,无外乎是在把音符唱准,与参照点满足要求。虽然叶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在群里强调艺术创作感,强调情绪和态度,强调耳朵的合作,我仍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合唱需要那么多遍的排练,为什么老师说合唱不靠在家练习。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了大姐姐们三个人唱出来的同一个曲目。跟我一起看视频的同事发出疑问:这是听一首歌?这时候,我们惊讶的发现,原来长久的训练是这样的,我好像在那个时间点,突然理解了合唱中的合作。
右一是郑十壹
张乐葭妈妈:
要想在赛场上获得奖牌并不容易,国际赛场上高手林立,一块块奖牌背后是无数次的反复练习磨合,充分理解严格执行老师的指令,精心打磨。这次是孩子们初次参加国际比赛,但是他们在比赛场地不熟悉,没有彩排时间等种种不利等情况下顶住了压力。不管比赛结果如何,都是孩子们和我们家长的一份宝贵的经历和收获。
右一是张乐葭
○
上海爱乐合唱团
上海爱乐少儿合唱团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