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大处传说”系列故事 | 有声书籍《林长民钟情四照谷》

旅行   2024-12-07 09:00   北京  

《林长民钟情四照谷》



大悲寺的北边有一条幽幽的山谷,因谷内有“四照谷”石刻被称为“四照谷”。后来,公园在此谷中加入印章文化,修建成“中华精印谷”。山谷内大石嶙峋、清泉汩汩流淌、谷旁林木茂盛、常年浓荫蔽日,加上时有鸟鸣蝉唱,更显得极其幽静。谷内石刻文化以及印章文化深受游客喜爱,成为公园的著名景点。今天,讲讲关于这个“四照谷”的传说





话说,那是 1918 年的夏日,八大处来了一位身材高挑的中年汉子,他就是林长民。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已传入中国。1918年的中国百废待兴,仁人志士力图挽救中华亡国的威胁成为共识,新思想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处于“五四”运动的前夜。

林长民一身白衣白裤,面目清癯,眼神忧郁,一把随风飘逸的大胡子十分抢眼。他住进大悲寺的禅堂里,早晚歇脚,观书写字,白天就漫山遍野地在山间游逛,还时不时地停下脚步随口嘟囔几句。平时,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寺旁那条山谷了。

有一天,他约来知心好友梁启超,在大悲寺里研究昭明太子《文选》。二人对王简栖撰写的《头陀寺碑文》,同时发生了兴趣。那是齐梁时期的王简栖撰写的一篇碑刻文章。林长民和梁启超特别喜欢碑文内“九衢之草千计,四照之花万品”“玄关幽键,感而遂通;遥源浚波,酌而不竭”“倚据崇岩,临睨通壑”“神足游息,灵心往还”“荫法云于真际,则火宅生凉;耀慧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等句子,决定把它们镌刻在石头上。

刻在哪里好呢?林长民立刻想到了寺旁的山谷。他拉着梁启超去看,梁启超也异常欣喜,认为是天造地设的一处胜景。二人在谷里朗声背诵《头陀寺碑文》,并互相提示对方的口误。



回到大悲寺,二人铺开纸笔,捋胳膊挽袖子就写开了。那真是笔走龙蛇,字画遒劲。寺里的老和尚一看墨宝,大为惊奇,立刻诚心求字。林长民就把“法云真际”一幅赠给了他,但要求和尚务必把其他字幅原样刻在山谷内。

几天后,谷内响起了石匠刻字的叮当声响,四照谷从此有了名字,有了那些字大近尺的石刻,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胜迹。



——文字出自《八大处传说》。



    欢迎大家收听有声书籍《林长民钟情四照谷》,到八大处公园“四照谷”(中华精印谷)游览。









北京市八大处公园
介绍八大处公园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活动情况,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