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寺建在翠微山半山腰,始建于辽金时代,原名隐寂寺。明嘉靖二十九年 (1550)在原有三层大殿之后,增建了“大悲阁”。清代康熙年间重修,改名大悲寺。山门上的“敕建大悲寺”匾额,就是康熙提写的。寺内大雄宝殿后(观音殿前)左右并列两棵一级古银杏树,粗有数围,枝繁叶茂。关于这两棵古银杏树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大悲寺的黄金坑
西山八大处四处大悲寺大雄宝殿后头,有两棵古老的银杏树,因为这种树能结出白色的硬果,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白果树。还有人把它叫成公孙树,这是因为大树长成以后,它的根还能不断地生长出小树来,就如同公公和孙孙似的。银杏树分雌性和雄性,雌树能结出果实。据说大悲寺前原有两棵遮天蔽日的大白果树,都是雌性的。到了秋天,白果盈枝,煞是好看。可惜,后来被一场大火烧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一到秋天,两棵大银杏树那巴掌大的黄叶子被阵阵秋风扫落在庭院当中,很快就堆积了厚厚的一层,好看极了。香客和游人在寺门外歇脚时,孩子们便在落叶上翻滚嬉戏,玩得可开心了。于是人们就把这块黄叶铺成的空地叫成了“黄金炕。”有一天,一个孩子在炕上玩耍时从树叶里摸出一个小铜钱来,他高兴地大呼小叫起来:“我发财啦!我发财啦!”孩子的妈妈看见了,也喜出望外,忙嘱咐孩子说:“快给菩萨烧炷香,磕仨头吧,这是菩萨保佑咱发大财呀!”从树叶里捡到个小铜钱其实并不算稀奇事,可在庙里边发生了这样的事就不一样了。当时的老百姓都确信这是菩萨在保佑。
后来,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邪乎。有人说,那个捡到铜钱的孩子一定是善财童子,他妈妈就是观音菩萨,母子二人一定是神仙下凡,给老百姓送钱来了。这样一来,香客和游人就越来越多。就连大人们也都抢着在“黄金炕”上坐一会儿,都盼着能撞到个铜钱啥的来。寺里的和尚便借题发挥,待到日落西山,游客散净之后就故意往“黄金炕”里藏些个铜钱来招引香客。一来二去,这大悲寺的香火就越发地兴旺起来。
可惜好景不长,一天,一位进香的老汉独自坐在“黄金炕”上抽烟歇脚,一不小心,一星烟火落在松软的枯树叶上,星火蔓延开了,小火变成了大火,火借风势越烧越猛,两棵大银杏树转眼间只剩下了两根焦黑的树干,三间山门殿也烧得塌了大架。从此,原是四进院落的大悲寺只剩下了三进,又长出的银杏树也不结果了。
不过,大悲寺也仍不失为一个迷人的好地方。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雅士都愿到此消夏避暑。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曾在大悲寺里小住了一些时日,还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大悲寺外》,文中十分生动地描绘了寺里的墨竹,寺外的塔林,崎岖的石径和殷红的深秋红叶。
以上文字出自《八大处传说》。
欢迎大家收听有声书籍《四处大悲寺的黄金炕》,到八大处公园四处大悲寺实地参观,欣赏两棵古银杏树的风采。
园内部分树叶颜色已悄然变化,绿树成荫至层林尽染的蜕变就在转瞬之间,热爱大自然的您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神奇的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