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这些器型不知你过关了没?

乐活   2024-11-03 21:30   湖南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中视艺拍

古人曾云“美食不如美器”,一件精美的饮食器具令人赏心悦目,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它所盛装的美食佳肴。宋代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倡导和介入,器物多呈现清秀淡雅的风格。



为适应民众之需,宋人在实用性与外观美的统一上做了极大的努力。尽管所产生的盘、碗、壶、瓶、勺、筷子等饮食器,但在它们在造型有多样变化,又在整体上得到统一,达到了丰富、耐看、和谐、含蓄的目的。 
下面,我们从几种器具以图文的形式为各位看官阐述: 1、 食具类 食具类主要有碗、盘、碟、钵、豆、筷子、勺等。碗的形制基本与现代的碗相似,大口、深腹、平底或圈底,圈足或假圈足。但是碗的底足时代特征很强,汉至隋代以平底、假圈足为典型,唐代多平底及壁形底,环条形底足。五代两宋以后多圈足。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玉器鉴定中心

唐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北京故宫
根据功用可分为饭碗、汤碗、菜碗、茶碗、果碗等。宋代碗的造型丰富多样,比较突出的有海棠式、荷叶式、墩子式、鸡心式、草帽式等。海棠式、荷叶式的造型是在前代造型的基础上发展而,也是宋碗常见的类型。 金-元钧窑玫瑰紫斑盘
古代盘子形制较大,“盆大者曰盘”,一是盛放食物,一是盛水,后来也有作祭器使用。
除了常见的圆形、方形、四角形外,还有做工精致的腰样形、八角形、花瓣形、条环方滕样和四角牡丹状等。


如已出土的宋代鎏金银八角盘,盘为长八角形,宽沿,沿边向内微卷成型,盘沿錾饰格纹一周。
腹线与盘沿相对应分为八角形,平底、无足。盘底压印出凸起的图案,有人物、花木、龙凤、池鱼、亭台楼阁、如意祥云等,构成一幅美好的图景。 宋 瓜形金盏 彭州市博物馆藏 

宋代以后,随着宴会格式的演变,出现了碟,基本造型与盘相似,仅有大小之分。另外在功能上盘多用来盛放菜肴,或盛放干鲜果蔬待客,而碟子则放在每个食者面前,或放佐料、小菜,或分放菜肴。《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袭人所言“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痕、春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他们告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早已交给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由此碟的用途可见一般,而且由于它多用来装置精致食品,因此在造型上就更下一番功夫。如长沙市上大垅三十一号墓出土的定窑白釉“官”字款碟,此瓷碟敞口,口沿作五出莲瓣形,平底、矮圈足,状似一朵盛开的莲花。 宋定窑官字款花口盘钵因功用所限通常大于碗,口一般比较大,腹部宽而深,造型多简洁大方。
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钵
盆在饮食器多为盛放汤类食品,在造型的设计原则上与钵相似,以多容善纳为贵。口径比较大,腹部宽而深,与碗、碟等相比其造型较为单一。 白釉划花牡丹纹盆 磁州窑 北宋
豆为古代盛食器,盛器有盆形、钵形、罐形、条形、盘形等;
器足有喇叭形、镂孔喇叭形、圈足、镂孔圈足、竹节细把形、高柄把形等。宋代此类食器已不常用。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民藏联盟

唐越窑青釉印纹豆
宋代的碗、钵、盘等食器在细部造型方面更趋精致,仅其腹部变化又可分为圆弧腹、浅圆弧腹、瘦圆弧腹、微斜圆弧腹数种。给人一种造型规整、比例恰当、变化适度、精美多样的美感。


唐代鎏金双狮纹银碗
 北宋汝窑莲花碗
勺是进食、羹、汤时的食具,有银、铜、铁、漆、木、陶、瓷等材质之分。
调羹是勺的一种,是在宋代以后出现的,以造型小巧者为佳。

金镶玉柄勺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器具。《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萁子怖。”《礼记.曲礼》也提到筷子,“饭黍毋以箸。”由此可断言筷子至少始于商周。其形大多由圆、方两部分组成,圆形的一端是为了便于夹菜,为了不碰伤嘴唇;方形的一端是为了便于排放,为了是筷子不在餐桌上滚动。发展到宋代筷子的形状包括了圆、方、六棱、八棱、麻花等多种形状,其大小、粗细也有不同。从质地说有竹、木、骨、玉、银、金、漆等。从功能而言,有煎煮用的长筷;有区别个人用的异色筷;有区别男女用的长短筷;尚有生熟分用的鱼、肉专用筷,以防腥臭。 金箸
2、酒具类 
酒具类有注子、注碗、酒瓶、酒杯、酒盏等。酒器,是酒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而酒器形状的演变,也能反映渗透于酒文化中的社会观念的变化。 “注”习称执壶,饮酒用具。宋高承约《事物纪源》说:“注子,酒壶名,元和间(806-820)酌酒用注子。”开元前后的墓葬中出土有盘口、短颈、鼓腹、短流、曲棱,造型丰满圆浑的注子,是酒壶的早期形式。后来,注子多与温酒用的注碗配用,成为一套酒具。宋代注子的造型大体相似,只是在细节上有所不同。流有长短、高低、曲度、粗细等的不同,壶身有胆式、筒形、瓜棱形、圆形等;口有直口、喇叭口、花口、盘口、侈口等,与此相对的颈部、肩部也有相应的变化。如安徽宿松北宋墓出土的影青注子、注碗,通高二十五点八厘米,注子的壶身作六瓣瓜棱形,上为直颈小口,颈下肩上饰一周覆莲瓣饰,口上有盖,盖顶塑一蹲狮,昂首翘尾,富于装饰趣味。体前是上扬的细流,后面是高曲的把手。注子坐于一个较注体略大的莲花形注碗之中,注子表面釉色光润明亮,与碎片纹。注碗全形为一朵仰开的莲花,宽肥的莲瓣自上向下合成深腹大碗,在莲瓣接合处还刻有缠枝花卉。碗以下承以高圈足,圈足周围贴饰有周覆莲花瓣。注碗造型极为稳重,但较显呆板,不过注子坐于其中之后,伸出的嘴及把手,使构图有了变化,再加上直口及盖,特别是处于全组器物最高点的狮子像完全驱除了注碗造型的呆滞感。 宋人造瓶,器型多变,且集中在口、颈与腹部的变化,
同是一瓶而形式争奇斗巧,千变万化,稍有变化遂呈异貌。梅瓶和玉壶春瓶都是酒具,但用途不同,玉壶春瓶口外撇,细颈便于把握,装入酒后液重心在腹下,应是烫酒和酌酒的酒瓶;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中视鉴宝服务中心

宋代磁州窑刻花带盖玉壶春瓶而梅瓶的造型是小口宽沿,短颈、双肩下折、深长腹、圈足,此种梅瓶造型适合做装酒的盛具;吐噜瓶的造型与梅瓶相类,但腹为圆筒状,犹如梅瓶截腰后的上半段,造型没有梅瓶的修长秀美,但更具有浑圆厚重的特点;棒槌瓶本是由梅瓶演变而来,其造型特点是小口、突唇、束颈、折肩、深筒腹;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南宋早中期龙泉窑青瓷刻划花缠枝牡丹莲瓣纹梅瓶,高35厘米,浙江松阳县古市镇出土
北宋晚期汝窑天青釉刻划云龙纹大盘口梅瓶,高30.4厘米,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北宋晚期地层出土
宋河北磁州窑白釉剔花吐噜瓶
杯和盏也常作为饮酒器具,盏较杯体量小。宋代杯的造型亦是丰富多彩,如高足杯,为口大弧形腹,圈足很高,适于手握。当时柳斗杯的造型也颇有创意,如耀州窑遗址宋代作坊出土的青釉柳斗状杯,为小敞口,厚圆唇外翻卷,束颈、溜肩、鼓腹、小底、卧足,因其造型和纹饰与柳条编织的罗筐相似,故名柳斗杯。耀州窑遗址宋代作坊出土的青釉柳斗状杯  白釉柳斗杯 北宋 高4.8、口径8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贡院内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南宋 龙泉窑青釉菱口杯 直径9厘米
3、饮茶器 
饮茶器具主要有盏、盏托、壶等。宋代饮茶之风盛行,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三一《杂著?饮茶法》曰:“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而斗茶习俗的风行更使得茶具的设计更是非同一般,表现在造型上较前代更精致、多样、实用。 


 宋代建窑曜变天目盏宋代最典型的茶盏为天目盏,因日本僧人从浙江天目山寺院带回斗笠状黑釉茶具,所以把此种造型的碗统称天目盏,实际非天目山所产。该器口大底小,斜腹壁,侧视呈三角形,便于查看水痕和倾倒茶叶。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又名斗笠碗。釉厚不及底,有别于前代,利于保温、减缓水痕的消退。是宋代一种美观实用的斗茶佳器。北宋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烧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此种茶盏因釉色不同而有鹧鸪碗、兔毫碗、黑釉碗等的区别。


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北京故宫
如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建阳窑兔毫盏,釉色未过足,凝聚处呈泪痕状,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体口至底部渐厚,釉水流动使碗口失釉而形成一种赭色色节。釉面出现竖向排列闪耀银光的针状细纹,状若兔毛的窑变现象,即文献中所称的“兔毫”或“兔玉花”,具有自然、交织、和谐的美感。 宋建窑油滴天目茶碗盏托顾名思义是用以盛放茶盏的器皿,是由托盘发展而来的,东晋时已出现,盏托兴起后,托盘被逐渐淘汰。所见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唐人李匡ㄨ的《资暇集》,言“茶托子”“始建中(780-783 年)蜀相崔宁之女。南北朝时,由于饮茶之风的盛行,盏托已普遍生产,成为当时风行的茶具。当时的盏为直口、深腹、圆饼形底,托作浅盘式。五代 越窑秘色瓷划花人物盏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刑窑绿釉“进奉”款盏托,黑石号出水
唐代盏托托口一般较矮,五代末期,盏腹加深,托变高。宋代,盏托几乎成为茶盏的固定附件,有的盏托本身就仿佛是盘子上加了一只小碗,式样繁多。托为宽边花口浅盘状,内底倒扣一小碟,小碟底上置花口弧腹盏,盏的喇叭足,正好与碟的底部相吻合。碟、盏与托盘连为一体,极为雅致,是一套造型极为考究的茶具。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民藏联盟

北宋白釉花口“官”款托盏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盏托
宋汝窑“寿成殿”款天青釉盏托-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北宋 钧窑蓝釉紫斑盏托
宋代青白釉盏、托宋代壶的品类繁多、名称各异。茶壶又名注壶、水壶等,其造型与执壶相比,主要特征为流粗而短,弯曲度很小或不弯曲,把手小巧,矮足或无足,底部大,与平地落在一个平面上。颈短或无颈,从肩以下,壶身逐渐溜圆,使造型的中心亦随之下移,从而在底部增加了足够的重力,当然也就增加了壶的稳定感。 辽代 白釉瓷注壶、温碗  
宋代白剔花卷草纹水注(壶)
 宋耀州窑剔花牡丹纹双凤口注壶---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宋代 白釉刻牡丹纹龙首注壶


点、线、面是每个器物造型的基本构成元素,而中国人历来讲究天圆地方,追求规矩、礼制。
所以在许多器物中,人们不怕麻烦,不顾实用而有意地舍易求难地将器物成方形或圆形共存的样式,如铜钱。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古代中国人既有着“天圆地方”的天地观,又有者“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完全不同于唐代以前的厚重华丽,在某中程度上反映了宋人恬淡清隽的审美观以及内涵静观的文人情怀。




戳下图片↓↓↓↓↓↓ 国内知名专家与您在线互动。↓↓↓↓↓↓↓↓↓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图文、背景音乐选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及时纠正删除。本刊作整理,转载注明来源 

温馨提示:
收藏投资 | 交易 | 鉴赏 | 教学 | 合作

欢迎全国各地藏友们在线交流文化鉴赏

电话:136-5090-5800 (微信)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古董古玩论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论坛交易平台!

古董古玩收藏论坛
古董古玩收藏论坛,民间收藏自己交流平台。每日分享收藏知识,揭秘圈内大事,民藏热点,如果您热爱收藏,请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