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吴忠的腹地深处,有一幅简单的工笔画,线条寥寥几笔,勾勒出地平线、戈壁滩、风机叶片。色彩却很大方,泼洒出大片浅蓝、土褐、纯白,那里就坐落着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
“我毕业后参加工作10年了,在甘肃、宁夏辗转了四五个风电场、光伏电站。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是第一个我们全站人员主动‘撤离’的电站。”宁夏利通检修中心电气班班长黄科说道。
2022年底,为了响应公司集中运维模式的推广,宁夏区域的同利第三风电场、灵武光伏电站、绿洲风电场等电站通过网络延伸技术,将电力监控系统运维职能迁移至利通检修中心,开启了电站无人值班、区域自主检修、省域集中监控的智能化管理新纪元。
关门运行后,同利第三风电场开启了智能电站建设,计划用智能化部署取代人员定检,把无人化智能化建设贯彻到底。
驻 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清洁能源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表明,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多完成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承诺: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数据的背后是不断扩大的新能源版图,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万里海疆到荒滩沙漠,一个个新能源电站在祖国大江南北安营扎寨,一段段电力保供者开始运维值守的职业生涯。
“传统电站的工作通常分为运行和检修,运行班组通过值班、监盘、定检等发现问题,而检修班组则要解决问题、扼杀隐患。长期值守现场的运检人员对电站的设备了如指掌,能够把各种机组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少停机,多发电。”宁夏利通检修中心检修长李旭强说道,他在大西北一线的新能源电站值守超过13年,从一线员工成长为现场管理者。“运行检修工作技术性较强,人员的培养、成长需要循序渐进,现场人手一直都比较紧张。”
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日益紧缺的运行团队,电站的无人化、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
撤 离
2023年,三峡能源将甘肃武威光伏电站、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青海锡铁山风铎风电场作为智能电站建设的先行示范点,深度融合云边端技术,实现AI算法在云端与边缘侧的协同作业,并广泛应用云原生技术,构建高效、灵活的智能场站体系,以期真正实现从传统运维,转型为片区检修、无人值守的智能运维。
为什么选择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
这个2021年年底投运的电站,装机规模7万千瓦,在风电场20年服役期限来看非常年轻,运行三年来,设备故障少。地处宁夏平原腹地的黄土丘陵,封山禁牧,周边几乎没有人迹。和区域检修中心距离合适......种种因素让它成为无人电站试运行的理想对象。
接到任务后,宁夏电力生产团队协同电站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他们首先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摸底评估,系统梳理生产管理系统的任务工单,精心甄别出哪些环节具有自动化替代的潜力,逐项寻找替代方案。然后现场进行采样、取点,选取最优角度,安装各类型摄像头,部署智能化设备,并且在后台建立与智能运检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连接。
考虑到电站的发电任务,这个过程还要结合电站年度停电检修预试的窗口期,配合做好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让这个有效利用小时数超过2000小时的优等生在不耽误日常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冲刺更高阶的奥林匹克竞赛。
今年12月,宁夏同利风电场顺利通过智能电站验收。撤离的时候经过风场,越野车从风机脚下笔直驶过,一路上高高扬起戈壁滩千年的烟尘。近看风机,更是蔚为壮观,叶片一圈一圈转动,不由分说,不容拒绝,好像巨大的秒针,在天和地的钟表盘上划过一圈又一圈。走远了,无数的风机、杆塔和电线,汇成一片茫茫森林,延伸到天际。沉默的轻轻摇动,随着大地的呼吸在起伏。
远远望去,电气班班长黄科心想,同利风电场三岁了,从今往后要更加独立、更加智慧,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转 型
人们离开后,电站依然勤勤恳恳的工作着,看管电站的工作交给了2只无人机、1只机器狗、2个轨道机器人、数百个摄像头、听诊器、温度传感器等等。检修人员基本只在故障处理的时候,从距离20公里外的利通检修中心驱车前来。
踏入电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进门口的智能守卫——AI网络摄像机,它具备强大的识别能力,能够精准捕捉并记录进出大门的车辆车牌信息,同时通过高度集成的人脸识别算法迅速而准确地验证人员身份,确保场站安全。环绕电站四周,双光谱摄像机以采用红外与可见光双通道模式覆盖的姿态,默默守护着场站围墙的每一个角落。在35kV补偿器室、蓄电池室安装红外热成像摄像机,精准测量并监测设备运行时的温度变化。
对主变压器的监测则更加全方位,通过部署多种先进的双光谱摄像机与云台摄像机,结合主变局放在线监测装置以及高精度的工业听诊器,如同调动了五感,能够实时、精准地捕捉主变压器运行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室内挂轨巡检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悬吊式轨道移动系统,在35kV高压室与继电保护室内自如穿梭,自主智能识别设备运行状态。
智能巡检无人机定时从高效集成的机巢中自主起飞,严格按照既定的巡查航线执行任务,精确捕捉风机叶片与线路杆塔的异常情况,节省了人工定检花费在路途的时间。
升压站的四足机器人,也被大家称为“机器狗”,内置高精度激光定位系统,搭配高清摄像头与先进红外热像仪,每日穿梭于升压站室外各设备之间。巡检一趟,设备表计数据、接头温度、异常图像它都能收纳眼底,实时将异常数据通过智能运检子站推送到智能运检系统,结合AI算法综合管理平台,将数据特征与预设故障现象进行精准匹配,实现故障的智能识别与报警。
一套组合拳下来,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进一步解锁愉快的单身生活。智能电站不仅节约了人力,还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作业人员安全隐患,为员工的安全再加一道保险,在极端天气下优势更加突出。
“这两年夏季川渝高温都持续大半个月,最高温度超过40度,但我们的无人机每天定时定点、自动起飞,对场区五千多亩山地、70多万块光伏组件进行红外双光双视检测,自动判别光伏组件热斑程度和发电状态。”重庆巫山光伏电站的检修员陈锦杰说道:“除了极端高温天气,例如下雨天,空气湿度大,高压带电设备安全距离降低,有雨水导电的风险,而轮式巡检机器人依然能够正常开展工作。”
经过在宁夏、甘肃、青海、重庆等智能场站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三峡能源已经构建完成智能场站建设的标准化框架,接下来还将大力推广智能场站建设,探索大基地、水面光伏、山地光伏、海上风电、光热等多种场景下的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