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一件事接一件事,没完没了。
既然事情躲不过,那就不如积极应对,让事情变得顺溜。
晚清大臣翁同龢说过:“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慌慌张张的人,是做不好事情的;不慌不忙的人,反而诸事能成。
01
压住火,遇事不躁。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刘邦、项羽迅速崛起。
有一天,韩信来投靠刘邦,但是刘邦不赏识。
过了几天,韩信要离开,刘邦手下的权臣萧何,立马骑马去追。
萧何回来后,拜见刘邦。
刘邦生气地说:“你也要逃跑吗?”
萧何说:“我只是去追逃跑的韩信。”
刘邦更加生气:“逃跑的军官有几十个,为何你就要追韩信呢?”
萧何耐心地说:“韩信这样的人才,难得啊。如果你要攻打东方,就得重用韩信。”
一方分析,刘邦让韩信做了大将军。从此平定齐国、赵国等地,就容易多了。
一晃过了多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战,刘邦被围困多日。
急躁不安的时候,刘邦收到韩信的书信:“齐国人狡诈,我要做齐王,才能镇住他们。”
刘邦火冒三丈,韩信作为下属不来解困,还要自立为王。
一旁的谋士张良,拉住刘邦,说:“不让韩信做齐王,这局面就更乱了。还是给他一个称号,收买人心吧。”
最后,韩信在灭项羽时候,立下汗马功劳。
刘邦这佩服地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想一想,若是刘邦一直生气,就没有留住韩信;就在被困的时候,还得罪韩信,导致韩信也变成自己的对手。
因为有人拉住刘邦,让其消消气,才有了下一步的主张,从而能够从困境中走出去。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手下。
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只要在心中有火的时候,就一定处理不好事情;火冒三丈的时候,处理事情,是适得其反的。
莎士比亚说过:“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压住火,不会让人生“熄火”,而是在稳住局面,让自己能够复燃,进入一个又一个的春天。
02
沉住气,办事不乱。
很多事情,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办好,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对于舞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对于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年,一举成名天下知。
对于做生意的人,一个行业里深耕,每天进步一点点。
就是种地,也有大年和小年的区别,不能因为小年收入少,就直接放弃吧。
因此,要沉住气,千万别病急乱投医。
三国时,刘备到中原,被吕布戏弄,导致居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刘备想依靠曹操,但是曹操在饭局上,说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把筷子都丢了。
耗费多年,一事无成。
有人指引刘备去寻找诸葛亮,图个长久之计。
连续两次去求见诸葛亮,都没有见面。
第三次,诸葛亮在呼呼大睡,刘备在门口等候。
当刘备和诸葛亮坐下来的时候,刘备就听到了“隆中对”的智谋,从而能够在蜀地站稳脚跟,一步一步走到帝王的位置。
多少人,在五十岁之后,才把事业做得像那么回事。但是他五十岁之前,没有出息,也没有浪费。
看过一个小笑话。
一个很饿的人,去店铺买饼。
一口气吃了五个,都还感觉饥肠辘辘。吃到第六个就饱了。
他说:“早知道这样,就直接买第六个饼。真的是,浪费了五个饼的钱。”
他的话真的很愚蠢。但是很多人,就是他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要一挥而就,一次成功,一路顺风,一干到底。
一件大事,要处理起来很麻烦,需要很长时间,因此要有“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风范。
03
稳住嘴,说事不急。
有人说:“三寸之舌能驱使五尺之躯。”
是的,人的舌头,往往是身体的指挥棒。
正确的话,可以指挥别人,也能够安排妥当一件事。
错误的话,别人不会听,但是你还要为这句话负责,因此你“指挥了自己”。
清朝时,有一个叫江春的商人,靠贩卖盐,发了大财,还和乾隆皇帝,做了朋友,成为两淮总商。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江春负责接待,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来到了瘦西湖。
乾隆说:“这里好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
江春立马接话:“这还不容易,我帮你建一座。”
乾隆觉得,这话口气大了,就出难题:“好,我明天就要看到。”
这下,让江春为难了,夜里都召集一群商人,一夜之间,用盐堆了一座塔。为了防止露馅,还在周围放上很多的花花草草,不让乾隆靠近。
一句话,把自己为难了。要是一夜之间不能完成一座塔,这就是欺君之罪。
“心直口快”,是诚恳,但真的不是好事。
记住一个道理:“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让自己的舌头,在嘴里滚一滚,然后才开口,也许是几秒钟的事情,会让你的话,有分寸。
嘴巴要稳住,舌头要在嘴里,别动不动就吐出来。
办事的时候,不要轻易告诉人,办到什么程度,有什么预谋;接事的时候,想一想是否可以做到,别总是满口答应;事情搞砸了,也别抱怨,行动比抱怨更重要。
04
自古以来,好事多磨。
总是要磨砺一番,才能真正有方法,能够让突兀的棱角变得圆润,让狼狈不堪的人生,变得丰满。
所谓聪明,不是什么都会做,什么都高人一等,不过是耐力更足,精神更旺,考虑更远,开口更稳。
聪明的人,会把握事情,愚昧的人,被事情捉弄得团团转。
慢慢来,每一步都算数,总能到千里之外。
作者:布衣粗食(微信公众号:buyicus),业余作家,一个用文字书写人生过往的人。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微信,2215319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