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数学家,他用自己的智慧破解了悬而未决的世界难题,却在最辉煌的时刻黯然陨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沉思。他,就是陆家羲,一个用生命诠释对数学热爱与执着的天才。
陆家羲出生于上海一个贫困的家庭,家中的前三个孩子因患病无钱医治相继夭折,他是家中唯一幸存的孩子。命运的捉弄似乎在他出生时就已注定,但陆家羲并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所击倒。16岁那年,他来到哈尔滨电机厂当学徒,偶然间看到了一本《数学方法趣引》,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书中有一道“科克曼女生问题”,这是一个自1850年提出以来就一直悬而未决的数学难题。陆家羲被这道难题深深吸引,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攻克这个世界难题!然而,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穷小子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陆家羲开始了艰苦的自学之路。他凭借着几本高中旧课本,纯靠自学考进了吉林师范大学。在校期间,他恶补俄语,以便读懂那些晦涩难懂的苏联文献。一支笔、几张纸,这就是他挑战世界难题的全部工具。四年间,他没有一天停止过思考,最终不仅取得了毕业文凭,还基本破解了“科克曼女生问题”。
捧着解出来的答案,陆家羲欣喜若狂,但他很快便陷入了漫长的等待之中。1961年,他将凝聚五年心血的论文《科克曼和斯泰纳系的制作方法》寄给了数学研究所,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冰冷的退稿信。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半年时间一口气写出了四篇相关论文,向国内多家刊物投稿,但无一例外都石沉大海。
时间在等待和失落中悄然流逝,陆家羲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停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投稿无门、生活窘困、思想压抑,这些沉重的负担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他的身上。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与执着,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终于有一天,陆家羲得知了一个让他崩溃的消息:意大利的两名数学家向世界宣布,他们解决了“科克曼系列”难题。这意味着,陆家羲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他本该走上世界数学巅峰的论文,永远失去了发表的机会。
然而,陆家羲并没有因此倒下。他擦干眼泪,重拾勇气,决定冲击数学王国的另一座高峰——“斯坦纳系列”难题。这是一个与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齐名的世界级数学难题,国际专家研判,若要翻过这座大山,怕要数十年甚至百年。
但陆家羲并没有被吓倒,他凭借着对数学的热爱与执着,再次踏上了挑战之路。那时他担任高三年级教师,教学工作非常繁重,一周授课经常高达15个课时,还经常被指派给高考生补课。他卑微地祈求能给他一些时间,让他去冲击这座数学世界的高峰,但他的请求全都被拒绝。
无奈之下,陆家羲只能开始透支生命。他的熬夜时间从后半夜1点延长到2点,再由2点推延到3点。他更加形容枯槁,眼睛经常布满血丝,过早谢顶。他有牙疼病,一累就疼,一疼就去拔牙,没一年他的牙就拔光了。但即使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他依然在1980年春完成了“斯坦纳系列大集”的6篇论文初稿。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他开玩笑。他的论文再次遭遇了漫长的等待和沉默。直到他把论文投到了世界权威期刊《组合论》上,情况才出现了转机。西方组合论专家看到他的论文后如获至宝,他们很难相信困扰世界多年的这个问题竟被一个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解决。陆家羲的论文在短短一个月内就登上了世界权威数学期刊走向了国际视野。
西方数学界对陆家羲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国内却依然无人在意这个被埋没已久的数学天才。直到1983年中国特意邀请加拿大数学专家门德尔逊来讲学门德尔逊对中国在数学领域的无知感到惊讶他问道:“请我去讲组合数学你们中国不是有陆家羲博士吗?”这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陆家羲的存在。
那年陆家羲被频频邀请去参加学术会议这是他最受重视的一年但也是他凄苦人生的尽头。华南师院、华中师大、兰州大学、哈工大等多个高校和科研单位邀请他去讲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攀登者一下站在聚光灯下他只感受到更加沉重的压力。他知道堵住非议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要出更多的成果而且要快。
为了对得起国家给他的光荣陆家羲拼命工作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在中国首届组合数学学术研讨会上他见到了门德尔逊等国际大师门教授真诚邀请他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任职但他婉拒了:“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智慧应该留在中国以后所有的成果也应该留在中国。”
1983年10月经外国专家点名邀请陆家羲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数学会年会。他是唯一被邀请的中学教师但连去武汉的路费都没有最后只能靠着妻子多方筹措的400元才得以成行。会议结束后他为了第二天返校上课没怎么休息就赶硬座连夜回到了包头。到家后他规划着下一步攻关打算到躺下的时候嘴角还带着看到希望的笑意。他对妻子说:“我太累了先睡一觉。”然而这一觉睡下他再也没有醒来。因突发心脏病年仅48岁的陆家羲去世了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只留给妻女的只有400元债务和没有着落的报销单据以及5箱书籍。
陆家羲生前两次攻克数学巅峰难题在数学王国的无数分支里也是一路冠军奈何惊才艳艳无人发觉。当西方数学家首先承认了他为之折服倾倒时国内的掌声和鲜花方才乍起。但偏偏曾经误才又不惜才以至于他在最黄金的年纪悄然去了另一个世界。生的寒酸死的寒碜这就是一位摘得数学王国桂冠的数学天才的遭遇。
1984年中国组合数学学会组织“陆家羲学术工作评审委员会”对他一生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曾“拒绝”过陆家羲的《数学学报》也终于全文刊发了他曾投出的“科克曼女生问题”论文。1989年妻子代表他前往北京领奖陆家羲成为获得我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唯一一位中学教师。
然而这些荣誉和认可来得太迟太迟。陆家羲用23年的拼搏呕心泣血推动中国数学车轮滚滚前行直到他离去人们才终于看到了他的伟大认可了他的成就竖起了他的雕像。但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一道血色的记忆和无尽的遗憾。
他走了以最耀眼的方式绽放了自己的光芒却又在最辉煌的时刻黯然陨落。他留下了无数的数学成果和未竟的事业更留下了值得全中国人深思的疑问:为什么最是人才留不住?为什么会有英才早逝的遗憾?为什么要以死亡这么决绝的方式才能让人们记住他?
这道题太难太难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陆家羲的精神和志气将永远留在中华大地上激励着后来的数学家和科研工作者不断前行。今天当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数学天才时更应该思考如何珍惜和培养人才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够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