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看面试官怎么说,我们可以从面试官访谈中得出不少关键信息!
以下是一位国考浙江省气象局面试考官的访谈,供各位参考借鉴:
我曾有幸多次担任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考官,对面试这项工作有一点浅显的认识,这里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参加公务员面试的孩子们做一点交流,说实话我也有亲戚的孩子参加公务员面试,非常希望我站在面试考官的角度的一点看法能够和大家分享。
1.对于测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而言,回答问题的“开头”还是很重要的,它是构成答案的重要部分,需要考生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并非谈空话、套话,必须切题,比如很多考生一上来就讲“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这种表述显然是不合适的。回答任何一道题都必须要切中题干本身的关键信息,就像打蛇打七寸一样。大而无当、言之无物的回答显然是不能拿高分的。
2.对于任何题目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命题人想让考生谈论的是这一道题,而不是这一类题。过于大而化之的回答是很难拿高分的,就我对参考要点的理解来看,我们回答问题最好还是能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面试会有主观因素,但关键还在考生回答的内容,答题要有条理性、有观点,如果考生答完之后考官什么都记不住的话,也就是考官没有印象的话,这样的考生是拿不了高分的。
4.有些考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过于一本正经,回答问题的时候像是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样。我觉得这样不好,面试是一种交流,所以口语化答题相对会好一些。但口语化不是说你可以讲方言,也不等于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哪些网络用语,而是政府性质的口语化(可以看一下新闻发布官),但要注意分寸,太通俗也不好,毕竟这是公务员面试。太书面化的语言表达其实会会限制我们的发挥,不自然。
5.从走姿站姿上来说,其实没有那么多讲究,自然大方即可。坐姿不要太拘谨,女性坐姿可以前后交叉脚;神态应自然,语调比较平和,面试是在交流,声音不宜太大,就像我们平时在家里和父母、在学校和老师交流一样。实在不用把面试考场想象得过于妖魔化。
6.精神面貌应饱满,肢体语言不要太死板,可以用点手势,显得有活力一些;发型这一块男性不建议太长的头发,看起来越精神越好;女性可以把头发扎起来,稍显稳重,公务员需要成熟。在穿衣打扮方面可以说还是做的不错的,都非常干练、整洁,其实只要把一个人整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给凸显出来就可以了。
7.听题非常重要,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考官;第一题回答时间不要太长,要合理分配时间:如果答题时间过短,可能会对评分有影响。
结合刚才考官的判断标准,要想受到考官们的青睐,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答题内容扣题切题。
无论面试还是申论,都是有题干有问题的,别人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如果领会不了命题人的意图和侧重点,就意味着在将来的你很可能听不懂领导指示,看不懂上级的批示或者下发的政策意见规定,你的领悟能力会受到质疑,如何在将来的机关工作中有效胜任?
所以,对于一道题目的审题,很关键,无论是听题还是看题,要把题目中的各个关键词看准了,如果没有听清楚,可以礼貌的请考官再读一遍,只要把题意审清楚,把握好大方向,后面的思路和表达才有了根基。
审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方面的偏差。
一个是初始阶段,因为过于紧张,没有看清楚或者听清楚,也没有考虑清楚,就开始作答了。这种情况,请大家在平时备考练习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是对象没有搞清楚,还是情景没有把握好,是理解偏差,凡是出现问题的要及时做好记录,谨防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举个栗子:比如,单位要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请问培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这道题明确是要问培训的重点和难点3,有的同学上前就开始作答如何组织一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从事前准备一直说道事后总结,这种回答的方式,一看就是审题不清,在考场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再比如,单位要建图书室,领导要你负责,期限3个月,怎么开展工作。
有的同学在回答的时候,会讲到针对图书室要进行科学选址,做好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把关等,因为题干中明确了是“单位建立图书室”,所以在场地上的选取上,我们可通过在单位内部寻找闲余的办公室,或者向后勤保障部门争取多余的办公室,改造为图书室,而根本不会涉及到项目选址以及建设上。因此,扣住题干关键词并注意其具体的现实情境特别重要。
另外一个,就是进阶阶段,拿到一道题,三分钟之内说不完,不知道该如何取舍。这个时候建议大家回到切题扣题上来。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就是:尽量去回答跟面试真题本身直接相关的内容(与题干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内容),在内容选择上,共性化与个性化取后者、宏观和微观取后者、当前与长远取前者,在最短的时间力求呈现出最关键考官最关注的信息。备考到最后,思路已经内化于心,结合题干关键词破题就是“无招胜有招”的至高境界。
这里拿我们最容易套路模板化的组织计划题来举例分析,组织计划是最容易套路模板化的一类题,答题具备针对性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法宝,紧扣题干的关键词,明确特定任务,围绕题干中的“分解动作”思考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有哪些,针对性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针对性的着眼点是题干关键词,是思维的基点,认真听题或审题尤其重要,特别是题干本身比较长的情况下,有效信息点更多,下面我们拿一道面试真题作分析。
某市政府机关大院现决定要对外开放,在法定节假日接待游客,并安排办公室人员接待讲解做“导游”。如果领导让你组织,你准备怎么做?(2017年5月7日江苏公考面试真题)
我们来作具体分析:
1.题干任务是让我们组织机关大院对外开放活动,具体任务一是法定节假日接待游客,二是安排人员作接待讲解做导游。
1)“市政府机关大院对外开放”
什么时间开放?时间后面已明确为节假日,但是群众挤在一天就不行,需要分批参观。
开放区域有哪些?主要包含有必要开放的区域、不能开放的区域、群众想参观的区域。
如何确定?一是借鉴其他兄弟省市类似活动举办经验,只有总结学习过去经验,才能增强活动实效,另一个是结合机关大院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保密区域不能对外,此外要征求群众意见,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和需求。区域确定好以后,参观需要有先后,就跟我们游览公园一样,需要设计游览路线图,这个细节想得到,立马就给考官释放信号,这事交给我办请放心。
2)“在法定节假日接待游客”
法定节假日明确了接待时间,但是如何让群众知道有这项活动以便提前安排?需要提前发布通知,组织报名,跟景区预约报名限制人流是一个道理。
法定节假日,本来工作人员要休息,休息休假是劳动法保障的正当权利,组织参加活动算是加班,我们可以对有关人员设置调休或补休,体现我们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尊重和敬畏,也包含苦哈哈的公务人员。
3)“安排办公室人员接待讲解做导游”
市机关大院部门很多,肯定不止一个办公室,也不会所有办公室全都安排,所以要明确哪些职能办公室需要参与,并推荐有关人选,居然为群众作讲解导游服务,也代表着政府部门形象,所有人选要求要明确,主要任务是讲解,讲解什么内容提前需要精心准备,导游式讲解带有一定专业性,为了让效果更好,岗前简单培训很必要。所以我们可以这么回答:
邀请各单位推荐讲解员,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业务精通,表达能力较强。讲解内容以机构沿革、职能定位、日常工作内容、重要工作成果、最新出台政策为主。邀请专业讲解人员提前为讲解员在思维逻辑、语气语调、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好培训。为了方便疏导和服务游客,还可以向社会征集一批志愿者,做好引导后勤服务工作。
只要养成类似的联想思考习惯,从题干中挖掘出明确和潜在的信息点。考场上讲三分多钟没有问题,想到的点也都是关键所在,杜绝了模式化思考和作答。以上三点分析应该是这项活动最具差异化的地方,能够体现出我们对活动重点和独特性的精准把握,也是考官关注的重点所在。
4)将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按照一定逻辑串联起来
活动开展按照一定流程才能有条不紊,我们想象一下去5A景区参观是怎样的流程?
先是购票、进景区要检票、观览要有方向所以需要查看景区游览图、逐个地方观览体验(关键的地方会有影像纪录片放映)、结束后在朋友圈分享感受配上美图。
这里也是一样,只不过我们角色转换了是参观活动组织方,面试题源自生活,面试作答只是相对正式的交流:
第一步组织大家在网上或者电话、微信公众号等途径预约报名,并在当天做好登记记录;
第二步是由工作人员引导大家有序观览并做讲解;
第三步观看全市工作纪实纪录片;(必须趁机宣传我们的工作成果)
第四步是邀请部分群众代表座谈,谈体会提建议。(抓住每个机会向群众学习取经)
最后,一定要宣传这次活动效果,网站、两微一端、抖音等渠道都可以,并且多渠道搜集意见建议。
为什么把流程说出来,流程能让人身临其境!知道每一步怎么做做什么!而前面三项的分析,是把活动开展的最关键准备工作呈现出来,前三个分析是抓重点,活动流程则是抓全面,活动组织既有重点又能全流程涵盖,我们还担心走不进考官心里吗?
这个方法很好用,建议你拿到题目逐个关键词拆解尝试下。
开放机关大院有利于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机关工作内容,方便群众监督,密切干群关系,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我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组织:
第一,学习经验,掌握情况。通过网上检索了解其他省市开放活动的具体情况,去附近单位现场观摩学习,了解开放区域,开放时间,游客数量,讲解内容等信息。进一步了解我们预想开放的区域有哪些,掌握基本情况。
第二,征求意见,确定开放场所。通过在官方网站发布网络问卷的方式了解群众想要参观的具体单位和区域,与领导做进一步沟通,征求各单位的意见建议,拟定可以开放的场所,如大部分单位办公室,与群众实际生活关系较大的业务科室,党建活动室,图书室等可以对外开放。根据空间位置分部,制作好游览路线图。
第三,确定讲解人员和讲解内容。邀请各单位推荐讲解员,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业务精通,表达能力较强。讲解内容以机构沿革、职能定位、日常工作内容、重要工作成果、最新出台政策为主。邀请专业讲解人员提前为讲解员在思维逻辑、语气语调、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好培训。为了方便疏导和服务游客,还可以向社会征集一批志愿者,做好引导后勤服务工作。
第四,开放游览活动主要分以下环节:一是组织大家提前预约报名,可以开通网络、电话预约专用通道,观览当天做好游客登记,发放游览指南。二是按照预设的游览路线,做好引导,分批次参观。三是在宣教室观看宣传片,向群众介绍本市发展概况和当前的重点工作以及重大民生服务项目。四是邀请群众自愿报名,参加座谈会,交流有关民生工作的意见建议。
最后,将参观活动的精彩照片或视频配上文字说明多渠道发布,吸引更多群众前来参加活动,开通意见反馈渠道,根据群众反馈不断改进接待工作。
2.思考反应速度快。
我们一般四套题目的思考时间在2min,如果是一问一答的类型,我们每一题的思考时间尽量控制在45s以内,如果超过50s甚至1min,那么我们的反应分数就基本上拿不到了。
3.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因为是利用言语传达我们的想法,那么逻辑性至关重要,必须让考官能够听得清楚明白。体现出我们对事物认知的逻辑层次。
在形式上,我们在回答的题目的时候,要注意应用关联词去引领每一个部分内容的阐述,比如在综合分析题目当中要善于应用“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第一,第二,第三;在……方面,对……而言,从……角度来讲”等,在应急应变题目当中,对事物轻重缓急的处理也体现出我们的逻辑条理性。关联词很重要,不要小看这一点。
在内容上,要在切题扣题的基础上呈现出清晰的答题逻辑脉络,这就需要我们熟练各类题型的答题基本框架思路(这里我们在本资料的第四部分逐一呈现)
注意,这里的框架思路和模板不一样,基本的框架思路有助于在考场上快速形成作答思路。
而套路和模板指的更多的是僵化的语言(比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我要保持冷静),僵化的模式(比如,无论什么题目上前总想戴一个帽子,别人问什么,咱们就直击要害答什么,别总是玩虚的,除非你真的没有内容要凑字数),以及只有表面框架没有实质内容的回答。
这一点在组织计划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组织计划的全流程要素我们要先学会,这样有个宏观的认识,但是到了后期必须要结合不同类的题型和题目进行具体化。这里举个栗子先,看看什么叫做只有表面框架没有实质内容的回答,大家要多多思考。
例题:单位安排你去企业宣传法律知识,你怎么做。
某机构答案:
(点评:这道题看起来洋洋洒洒,按照事前事事后的思路把整个宣传活动开展的像模像样,实际上,基本上说了跟没说一样。
第一,这是个通用答案。我们把上面红色部分全部挖出之后会发现,这个答案可以再用来回答“让你去企业宣传节能环保政策”“让你去企业宣传计量法律法规”等等,只要是宣传,都可以拿过来用,这就是表面的框架,答案没有沉下去,没有说到考官关注的点上。
第二,没有展示这道题关键点。衡量一道组织计划是否出彩,在能够展示出整个活动关键环节、层次清晰的基础上,就是要看围绕我们活动主题,有多少实际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细节呈现出来。
比如这里是去企业宣传法律知识,是一个宣传题,那么围绕宣传这个活动类型,在把握宣传对象的基础上明确宣传内容,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就是聚焦点,我们就可以在这聚焦点上体现亮点细节
比如,宣传内容上,是去企业宣传法律,这么多法律我们就要有的选择,优先选择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如《公司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我们在点出这些法律的时候,就能够体现出一个考生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而不是一味的说明确宣传内容,而不指出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宣传方式上,我们可以选择宣讲会的形式。结合企业网站、宣传展板、两微一端,去企业食堂、职工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地方,组织普法知识竞赛、演讲活动等方式来进行,给别人一种现场画面感。感觉跟着你正在开展宣传活动,有了这种场景感带入感,相信一定能够获得考官的青睐。
以上对大家特别是学习一段时间的同学应该会有一些启发,希望我们就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多想一下,在你的答案中,有多少内容是围绕这道题本身体现个性化色彩的。我认为,组织计划就是在个性化与共性化之间追求平衡,在共性化呈现出组织流程的基础上,多去融入个性化的细节)
4.答题内容分析角度多、思维灵活发散
这里的思维分析,与第3部分的逻辑清晰有区别,前面我们说了要掌握不同类题型的答题框架思路是一道题的宏观层面,这里讨论的就是在答题框架思路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微观到如何在整个框架下围绕某个具体的层次进行思路拓展。请大家细心体会。
比如,语言哲理类(观点类)的综合分析大家通过学习会明确基本框架思路是:提出观点解释内涵----论证观点------结合工作或生活落实观点。那么在解释内涵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应用到辩证思维。
举个面试题,请你谈谈对“态度决定一切”的看法。
这里我们在提出观点解释内涵的部分,就要通过辩证思维看到,这句话过分强调了态度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
针对分析角度多、思维灵活发散。再举个例子:
【2016年5月7日江苏省公务员面试题】森林里一群猴子发现井里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井里了,会引发森林的灾难,于是大家组织捞月!可是怎么都捞不出来,这时一个老猴子说:你们看天上!猴子们一看,原来月亮还在天上挂着呢,请发散思维尽量联想,谈谈你的启示?
好,这道题大家看完之后一定有自己的启发,那么题干要求中说是尽量发散思维展开联想,谁的脑洞更大,谁在这道题上胜出的希望就更大(考场上紧张,思维会受到束缚)。
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1)“以为月亮掉井里了,会引发森林的灾难”,说明这些猴子危机意识很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值得学习。当然从中我们也能看到猴子的一种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
(2)“于是大家组织捞月!”这是在意识到危机之后立即展开的行动,这是一种执行力行动力的体现,我们日常机关工作也要雷厉风行,讲求效率。大家一起组织行动,也是一种团队协作精神的展现(当然这个点上,是集体犯错误,不是材料的原本倾向,可以不说)。也可以联想到,遇到急事要冷静处理,不可盲动。忙中多出错,临压易失衡。三思而后行,方能事半功倍。
(3)“可是怎么都捞不出来,这时一个老猴子说:你们看天上!”,井中月是表象,天上月乃实质,眼见未必为实,要善于抓住事物本质,而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因为表象很有可能是假象,可以联想到当前的网络谣言,虚假宣传等。当然由此我们也可以联想到要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出实招、查实情。
(4)老猴子一语道破关键,这就启发我们姜还是老的辣,老同事的经验、 阅历、知识、见识都很丰富,要多向老同志学习取经,年轻人要虚怀若谷,虚心求教,才能进步成长更快。
(5)猴子捞月本身,方向是错误的,这就告诉我们行动之前必须要辨明方向,明确真正的目标,既要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路,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否则便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6)猴子只顾水中的月亮,没有换个角度去观察,否则问题便迎刃而解,启发我们要注重换位思考、转换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7)最难捞取井中月,猴子的错误行动是因为没有明确倒影的常识,这就启发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增长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平时遇到这种题目,我们尽可能的打开思路,发散思维,考场之上,我们只要答出3-4条就好,每一条再稍微结合实际和自己的理解展开即可)
近期《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获得热播,并受到广泛好评和赞誉,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道题我们拿过来,很容易考虑到,是要我们重点谈这部纪录片获得热播的原因。同样需要打开思路来进行分析:
首先,就纪录片本身所展现的美食而言,这部影片把中国大江南北的美食都一一呈现,从原料采集、到制作生产工艺、受众体验都展现的淋漓尽致,细致入微,让广大“吃货”大开眼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视听盛宴。(思维角度一:就美食本身)
同时,纪录片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承载了儿时的情感寄托、家乡的味道和对故乡的眷念,纪录片中很多地方都细腻的展现了普通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让我们对生活的不易和艰辛有着广泛的共鸣和认同,也激励着我们更加热爱生活。这种情感上的依托和共鸣也是纪录片获得广泛认可的重要因素。(思维角度二:纪录片寄托着受众的感情)
单从美食的加工制作角度来讲,很多美食加工工艺,都体现了华夏祖先独一无二的智慧,比如黄酒的酿造、腐乳的发酵、泡菜的制作,都体现出先人善于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注重传承的精神品格,极大地增加我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思维角度三:美食的加工制造本身)
如果说美食牵动的是受众的味蕾,那么其背后则是中化传统美食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中华饮食文化历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对经典美食文化的再梳理、再发掘、再传播、再弘扬。(思维角度四:上升到中华传统美食文化,这个点就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我们要尽量在前面三个角度上下功夫,容易出亮点)
以上几个点都是从美食以及美食所承载的内涵出发思考的,当然不止这么多,我们继续分析:
要注意到这是一部纪录片,说起纪录片,单调、沉闷和枯燥就是浮现在我们大脑中,但是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红遍大江南北,仔细体味就会发现,从纪录片制作本身来讲,剧本非常考究,台词触动心灵,拍摄专业细腻,以人情故事和真实情感作为轴线,把一部纪录片打造成为制作精良的热播剧,这可以说是传媒工作的创新与胜利。(思维角度五:纪录片制作本身)
我们都看到了积极的因素,积极的一面,然而成绩与问题始终是相伴而生。就纪录片本身来说,这是一部文艺作品,应该与我们当前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与我们当前文化逆差严重的现实背景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这么来分析:
这部记录片可以说是一部广受好评称道的文艺作品,而反观当下,国际交流中文化逆差严重,美剧《纸牌屋》和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国内获得热播就是最好例证,再看国内的影视剧,粗制烂造者居多,匠心制作者太少,如抗战神剧不断刷新观众认知的底线,在这个文化发展面对内忧外患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这种制作考究、受众认可的文艺作品,去真实独特的表达出中华文化的精粹。(思维角度六:联系文化逆差问题)
纪录片中讲到美食原材料都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那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洁净状态尤其扣动我们受众的心弦,表达了食品安全危机下对食物返璞归真的期待和要求。(思维角度七:联系食品安全危机问题)
(请大家注意,以上文化逆差、食品安全都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出现过,请大家联系起来思考,进入面试,请先把申论的材料都仔细熟悉揣摩一下,他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答题素材储备。)
好了,针对上面这道题的原因分析,我们给出了7个角度,如果我们继续思考,还会有新的发现,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如何练就这样的思维灵活发散能力呢?或者说解决如何想如何思考的问题?
第一,精细化研究面试题目,以战养战。一道面试题在练习中,要尽可能的在切题扣题的前提下,多去分析答题的角度,不能只求会答能答,更重要的是要答的好答的出彩答的与众不同,经常这么思考总结,相信到了后期思维就很灵活发散。因为很多练习过的真题答案的要点或者答案的一部分很可能都是你考场上碰到题目的答案组成部分。
第二,做好素材储备,这里重点是指综合分析题目,必须对当前的时政理论和社会热点有所关注,请大家坚持收看新闻1+1,人民日报网评文章和新华网评。学习的时候请做好笔记,注重梳理逻辑层次,把一些经典常用的表述梳理出来后熟练记忆并应用起来,无论是思维还是内容,通过这样的积累都能够有效解决。
在素材方面,为了给大家节约梳理的时间,我们每隔一段时间梳理社会关注度高的社会热点,整理成我们独家素材,供大家学习记诵,大家如果有需要,可以加微信dabaicm领取。
第三,超越面试题和素材本身多思考总结。希望大家分析思考问题,能跳出题目本身,注重总结思维路径和思考规律,比如在上一道题目的分析中,我们要分析一下思维路径是什么?
我们是由美食本身、美食承载、美食加工、纪录片再思考扩展发散到文化精品、文化逆差、食品安全的。这个过程中,有对象的剖解,实质上总体与局部的思维(美食,从本身到承载到加工,360剖析)
从美食到文化精品,是一种升华拔高,微观上升到宏观思维。从好的联系到不好的,是联系的思维,由正及反。
以上是其实是在分析思维具体形成过程,遵循怎样的规律,可能大家在一些面试书中看到了,让考生要学习会发散思维,但是我们要通过题目来解决如何进行发散思维?常用路径有哪些,题目的变化繁多,但是思维方式方法可以穷尽。这样以来将来遇到新对象,思考时便有路径遵循,就不会再天马行空。我们想出来的点就会比一般人要多很多。
在面试题目中,常用的思维分析方法还不少,比如发散思维、辩证思维、阳光思维、链条思维、职位匹配思维,主体分析法、维度分析法、层层假设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等。这些思维能帮助我们延展作答思路,击中命题意图。让我们展示思维的魅力、思想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很多时候你在答题中都在用这些思维,只不过没有刻意去梳理。总结梳理的好处就在于应用起来会更娴熟。即使在紧张的情景下也能轻车熟路去融入答题中。
这个方法很重要,后期的学习和训练,就是在熟悉各类题目答题思路框架的基础上,把这些思维灵活应用好。
5.答题内容丰富、细节具体有亮点。
每个思路层次上能够言之有物,不空洞不乏味。我们的内容上在适当的时机展示出“三度”和“三注重”:
一是政府的态度:与时俱进的政策理论储备(贴切最好,不要生拉硬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不强求学生,因为有时候咱们对政策理论的理解认识还有欠缺,用不好适得其反。(其背后的逻辑,就是跟咱们考官使用同一话语体系取得共鸣)
在针对现象类综合分析题目,开篇引入语中,可以使用诸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在着力打造服务型/廉洁/阳光政府的今天”的表述。把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放在我们当前政治理论背景下陈述开来。
上面这个例子的语言表述偏宏观一些,而在国考中更多需要我们做一些更为具体的工作,比如国税考生,就需要多去国税总局官方网站了解下最新的领导讲话、政策方针、信息动态,如果考试中比较贴切的嫁接好,就能够引起考官的同频共振。
这个方法对于从上至下统一领导的系统很适用,之前我辅导一个北京市质监局的朋友,因为质检系统从上之下统一管理,那么他们的考官就是本系统的人,我让这个学生挑选质检局职能职责分工、工作内容、信息动态摘录下来记忆,同时找了李克强总理的在中国质量大会上的讲话来划重点学习,最后在考场上遇到“2015年年初,很多国人去日本疯狂抢购马桶盖,导致日本很多零售商店断货,国货却少人问津,对此你怎么看? ”
在回答这道题过程中,提出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时,很自然的用上了总理“中国要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必须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让国际市场检验。”这段表述,这段话平实易懂,但是在这个题目中很应景,考生说当时感觉低头的考官抬起头看了一眼他,最后虽然抽签是第一,但是面试成绩全场第二。当然,那位同学其他的题目回答也有很多的闪光点。
二是民生的热度: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
在答题中,可以把咱们平时关注的热点事件和焦点人物引出来。体现出我们对现实的关切。
比如,在回答关于道德建设方面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把身边耳熟能详的感动中国人物搬出来,如天眼之父南仁东、时代先锋李保国、四有书记谷文昌、航空英模罗阳、最美乡村医生候方杰、最美妈妈吴菊萍等。
三是生活的温度:有打动人心源自于生活的事例或者经验
比如,有这样一道面试题“村里面有一条路年久失修路况较差,上级争取不下来资金和项目,村里孩子上学经常摔跤,你是这个村的大学生村官,你如何解决?”
这道题的核心答题思路是: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妥善解决。这个不难,关键是如何出彩呢?
在解决问题的部分,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基于生活实际经验提出假设)采取对应的措施。
除开常见的一些解决问题方式外,最后我们可以打一张温情牌。
对于小学二年级以下的孩子,因为年龄尚小自理能力较差,我们还是要尽量鼓励家长护送他们上学。(很平实朴素的方式,生活中也确实这么做的,这样答题,对面的各位考官各位家长不会在心理上没有共鸣)
比如,综合分析题目中谈对北京环线划定公交车道的看法,可以说我自己每天也是乘坐公交车上班,享受了公交专用道的便利,但同时也发现私家车道路拥堵不堪,后面就可以自然跟出原因分析和建议。
又如,谈到精准脱贫举措,可以举例“单位工会每年会组织定点扶贫采购,购买革命老区或者边缘贫困地区的土特产品”,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和细节让答题更自然,更能打动人。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三注重”。这与前面三度并没有完全的割裂开来,只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总结梳理,注意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一是注重细节取胜。刚才生活的温度部分举例,就是细节的体现。不仅于此,在综合分析题目的对策提出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细节来体现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组织计划题目中,我们要凸显出活动的细节,在应急应变题目解决问题部分,我们也尽可能多的展示细节。
比如,还是上面孩子上学摔跤这道题,我们在了解情况中如何体现细节?
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会进村入户一对一登门走访了解摔跤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针对他们发生摔跤的时间、路段、天气情况等方面做好记录,为下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参考。
大家来看下,时间、路段、天气这几个词就是细节,如果你在考场上讲出来了,会比很多同学出色,这是对实际问题分析处理能力的充分展示。咱们学习到后期,就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二是注重事例应用。鲜活的事例能够为我们增添内容的丰富度,更能抓取受众的注意力。在语言哲理类(观点类)综合分析题目中体现的较为明显。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平时是讲大道理更能击中人心,还是具体鲜活的例子、富有趣味的故事更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却,面试过程中也是如此,鲜活贴切的事例或者故事更能让人感同身受,获得共鸣。
关于事例素材储备,我们不是追求量,而要追求代表性。比如,可以以身份角度切入,选择记忆党员干部,村官,企业家,科学家,大国工匠,农民工,教师医生等方面的典型代表,尽量身份全覆盖,这样每一类我们只需要记忆一个,做到烂熟于心即可。
另外就是要一例多用才行。一个例子,切入角度不同,效果就大不一样。
三是注重表达增彩。经典亮眼的语言表达素材积累和使用。这里的表达可以是名言警句、古诗词、领导人讲话、知名企业家语录等,只要是能够闪耀智慧光芒的都OK。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心深处共鸣度高的进行记忆。在选择上,要避免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况。否则会让考官 误以为咱们是在故意舞文弄墨。尽量选择容易理解,道理隽永深刻的表达。
当时在面试过程中,我就把超级演说家刘媛媛那段振奋人心关于梦想与努力的精彩语段背了下来: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七岁的小孩,每七年再回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家境不好并没有斩断一个人他成功的所有的可能。
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以上,如何能够把“三度”和“三注重”把握好,应用到实战答题中呢?
我认为就是要在备考过程中多练习、勤总结、强记忆,大脑中掌握一些经典的事例素材、出彩的语言、养成思考细节的习惯,这样持续练习总结,一定能够夯实面试高分的基础。
6.表达流畅,声音洪亮,抑扬顿挫。
因为面试是交流,那么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自不言而喻。以上三点的重要性依次降低。
针对表达流畅,不是说我们在答题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的停顿。一般情况下,如果中途卡断不超过1.5s,基本上是听不出来的,但是如果超过2s甚至更长,那么肯定会影响分数。
表达的流畅性怎么突破?要靠我们高频度的开口练习,练多了说多了,就能把面试转化成为日常对话。平时你跟自己爸妈打电话有卡断不流畅的时候吗?肯定不会有,因为你说这一句的时候,下一句已经潜意识在大脑中形成,我们的面试也是要锻炼这种边说边想的能力,把它练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说话习惯,咱们流畅性肯定没问题。
针对声音洪亮,这个很重要,声音洪亮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说话的底气和自信,更容易吸引考官注意力,而语音语势和表达节奏的高低起伏变化,更容易突出我们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同时表达本身也会更有节奏感和美感。
7.目光交流,形象气质佳。
面试是一种交流,除了语言,我们的眼神和微表情微动作都能直观影响考官的判断。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与考官做目光的交流,一般情况下,两人目光对视难免会出现紧张,那么我们可以注视考官眼睛下方鼻子稍微考上的区域,并且要照顾到主考官两边的其他六位考官。眼神切忌飘忽不定,显得很不自信。眼神是可以练习的。如果是通过网络练习备考的同学,考前一定要找到身边的亲朋好友当做考官,进行反复的现场实战模拟,注意练习一下目光交流。
形象气质佳,从进入面试试场那一刻,你的外在形象气质,都会作为考官判定举止仪表分数的依据,具体的仪容仪表后文会讲到,这里只跟大家交流一点,就是备考期间要养成锻炼运动的习惯,一方面能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备考面试,另一方面就是一定时期的运动,会让我们散发出来更饱满的精气神和状态,也更容易获得考官的赏识。
面试跟行测一样,都是动脑筋的体力活,练习的真题多了,思考总结的全面细致了,实战模拟熟练了,就离面试高分不远了。
所以请不要轻信所谓的万能绝杀模板和语言,别想走面试备考的捷径。前期扎扎实实的梳理每一类题目,总结思考一类题目之间的异同点,再加上后续的高频度练习,才是突破面试的正确方法。
往期 · 推荐
90+面榜
特色课
(运营10多年的个性化口碑好课申论密训批改、作文拆解训练营、申论套题精讲课点击下方
链接可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