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空洞、缺乏材料是近几年绝大部分高考作文的通病(实际上也是高中生平时作文的通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是考生们真的无话可说、无料可用,而是不会变换角度发现自己已经拥有的材料同话题题旨之间的一致性。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过这么一句话:“文辞(包括材料),就象物品,思想见解好比使用物品的工匠、医生。橘子、山楂等果品,厨师拿它做拼盘行,医生拿它来入药治病。懂得这个道理的人,相同的文字(材料)可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人的笔下,它们(指材料)的样子不是死板不变的”。这里,章学诚以比喻的方式告诉人们:同一个材料可用于不同的情境。王大绩老师在《作文命题的演变与实质》(《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十期)一文中说过这么一段话:“从另一个角度看,熟悉的生活也可以适应所有命题。徐悲鸿先生擅长画马,他可以画给爱妻廖静文,可以画赠抗日战场的英雄,可以画赠外国元首,也可以画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如果他今天还健在,当然也可以画一匹马来表达抗击‘非典’的愿望与决心。‘胸中有马千万匹’,他只需要选择调整马的姿态神情,改换画的题款印章,就可以适用于任何‘话题’。”王大绩老师的这番话说得更直截了当,他明明白白的告诉人们:“熟悉的生活可使用于任何话题”。前者是文史大家的经验之谈,后者是高考专家的深刻感悟,虽表述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相通的。
技法分项演练
【技法概说】
一料多用,即用同一个材料来论证或阐释不同的作文题目。
古语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基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事物的看法总归要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在使用材料时,若能依据给定的作文题目,从给定的作文题目去审视自己已经拥有的材料,那么,任何材料都能在我们的手中大放异彩。
【经典举隅】
例 1 请看下边对“屈原材料”的多种用法。
(一)素材概述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二)原文再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自《史记·屈原列传》
(三)素材运用
1.《历史的笑容》片断——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满分作文:
是“正道直行,竭忠尽智”的三闾大夫,是“上下而求索”的寻路者,是“披发行吟泽畔”的末路人,是汨罗江畔不散的清魂。
当怀王的靡靡之音在郢都萦绕,当郑袖的巧施心计让你无力招架,当张仪的巧舌如簧让你心力交瘁,一个声音对你低诉:“忘记吧,归去吧!”胡不归?既然行迷未远,何不回车复路?
然而,你终于选择了铭记,铭记伤痛,铭记恶浊,铭记忠诚,也铭刻了死亡。那个在怀王的声色犬马之娱中老泪纵横的你,学不会随波逐流,却也学不得忘记。在你倦怠的笑容里,我把两个字刻在我的心头——忘记。
2.《执子与通子》片断——高考满分作文: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谄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3.《守住颜面》片断——以“脸”为话题满分作文:
屈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即便的佞臣当道,污浊横流,他也决不肯“随其波而扬其流”,与之同流合污。他守住了自己的颜面,终于获得“皓皓之白”的美名。
例2 请看下边对“李白材料”的多种用法。
(一)素材概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我们学习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
(二)原文再现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摘自《新唐书·卷202·李白传》
(三)素材运用
1.《大隐隐于市》片断——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为话题优秀作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青年李白对前途有无限的憧憬,他对官场仕途抱有希望,他希望以己之才报效国家,挥洒人生。可是,多年的游历让李白成长起来,有过得意,也不免最终的失意,他看清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脱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不是人人都有李白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更多的是陷害与勾心斗角。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他学会了饮酒,但愿以美酒自醉,以美酒清洗心中的郁结,清晰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他始终有一种信念,有一种火热的冲动在心中,这种冲动杜甫不曾有,所以他流离失所、感怀身世、眉头不曾舒展。而李白,我们看到他始终是洒脱的,不断地被世事抛弃,却又不断地重新拾起希望,从没有绝望过,从不说看破红尘,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不愧为“诗仙”,却又是一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2.《说“安”》片断—— 以“说‘安’”为题的优秀作文:
遭遇坎坷时,需要心安。李白被贬回乡,却豪放不减,安心享受难得的自由。于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与大气。
3.《细品惊诧皆合理》片断——高考优秀作文:
初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面前依稀伫立着一位老人;再读“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雨露槛华浓(春风拂槛露华浓)”,方悟此亦乃一翩翩墨客是也。
直到书页的末端,“廷上使力士脱靴”,终被谮语所伤,被贬荒野。——惊诧!
读过多少文人墨客期待受命于朝廷,曾为多少翰林才子明珠暗投而落下感怀之泪,更有那屈平被疏而纵身汨罗,贾谊夜谈鬼神而椎心泣血——而唯有你,恃才放旷,展尽你之个性,现尽你之恣肆与旷达!莫管他官至几品,不论他相至几级,我是太白我怕谁?
自古才子多风流,惟有太白性放旷。诧矣,又无非“本该如此也”。你是楚狂人,狂饮,狂写,狂妄地度过一生!秉性如此,不足以诧也。有汪洋恣肆的文笔,就有豪放不羁的心灵。
【运用指津】
例1中的三个作文片断虽然出自三篇不同话题的作文,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使用了同一则材料!区别只在于切入的角度不同。第一篇从“忘记与铭记”的角度切入,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追念;第二篇从“执着与通达”的角度切入,歌颂了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精神;第三篇从“脸”的角度切入,歌颂了屈原“守住了颜面”的坚贞。三篇作文涉及的话题截然不同,却都用同一个材料来诠释。由此可见,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2中的三个作文片断关涉的话题也不相同,但作者用来诠释自己观点的材料依然是相同的:李太白。这里的关键还是切入点的不同!
【模拟演练】
(一)材料展示
王宝强的成功
随着影片《天下无贼》的上映和电视剧《暗算》《士兵突击》的热播,王宝强逐渐走近观众。一个演员由不为人知,到通过作品为人所熟知,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故事发生在宝强身上,便有了一番不同的意味。
论出身,宝强是普通农民的儿子,从小没受过艺术熏陶。论学历,他连县文化馆培训班都没进过。论形象,他从里到外透着土气。无论从哪点看,他都不像当演员的料;谁能成明星,他也不可能成明星。然而,他却成了2007年度中国最耀眼的明星。
王宝强成功的背后究竟蕴含了怎样的玄机?
他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从小胸怀理想、矢志不渝。从立志当电影演员那天起,他就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屈服世俗的贬损,勇敢为自己的理想艰苦奋斗。纵然有再多的失败、再沉重的打击,他也不灰心、不退缩。正是这种最朴素的信念和虽九死而不悔的执着,成就了他的梦想。
他的成功是艺术创作的成功。宝强扮演的形象,无论是傻根,还是许三多,都是典型的“一根筋”。傻根不相信天下有贼,不相信有人会伤害他,因为“连狼都没有伤害过他,人怎么会伤害他”。他就是怀着这种近乎痴傻的想法、带着本真的善良去看待世界,让这个世界上心怀各种不那么善良想法的我们感到惭愧。这种羞愧难当的艺术体验启发了我们的道德良知,完成了“傻根其实不傻,是我们太精明”的价值判断。在许三多身上,蕴含更多值得玩味的素质。他对艺术近乎不可理喻的追求,包含在他所有的行动中;他对屈辱近乎逆来顺受的隐忍,常常让我们有一种莫名的心痛。在他并不高大的身躯里面,似乎永远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当别人准备退缩的时候,他依然能够坚持;当别人就要绝望的时候,他还是那么乐观。有时,你甚至无法判断到底是我们更愚钝,还是他更聪明。
当然,宝强的成功,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缺陷所造成的成功。当今时代,有些人渴望成功,但不愿为成功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有些人喜爱财富,但不肯为积累财富付出日久天长的劳动。在傻根和许三多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身所缺少的东西,并为此感到羞愧,并在这种能够净化灵魂的感觉中反思自己的过去,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或许正是宝强能够成为明星的群众心理基础吧。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宝强的成功不啻是中国版的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是具有中国意味的“美国梦寻”。在他身上,寄托了太多平民的理想,折射了太多超越现实的愿望。宝强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某种现实可能性。于是,对艰苦生活多了一份坚持,对未来日子多了一份憧憬,对自身价值多了一份认定。这当然是艺术创作的胜利,也是平凡人生创造奇迹的胜利。因为有了这份胜利,我们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依然感到一种坚实的力量在内心深处悄然萌生。 (摘自2008年3月14日《西安日报》,有改动)
(二)材料运用
下边给出了8个话题,请运用给出的材料各写一段话。要求:要紧扣话题,中心明确,不少于100字。
1. 成功的保证
你确定的观点:
论证过程:
2. 理想的力量
你确定的观点:
论证过程:
3.偶然与必然
你确定的观点:
论证过程:
4. 挑战需要勇气
你确定的观点:
论证过程:
5. 自信是成功的桥梁
你确定的观点:
论证过程:
6. 机会的公平
你确定的观点:
论证过程:
7. 不甘平庸
你确定的观点:
论证过程:
8. 艺术的责任
你确定的观点:
论证过程:
附:参考答案
学会一料多用
【参考答案】
1.成功的保证
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王宝强出身低微,但他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屈服世俗的贬损,勇敢地为自己的理想艰苦奋斗。他靠什么取得成功?是坚定的信念和不渝的追求。
2.理想的力量
理想有多高,人就可走多远。王宝强从小就立志当一名电影演员,是这个理想使他这块并非当演员的料成了2007年度中国最耀眼的明星。他的这一个案是不是给这个理想逐渐缺失的年代以无情的一击?
3.偶然与必然
王宝强现象在人们看来也许是一种偶然,但在其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必然。从小为理想不懈追求,面对失败不退缩,及面对世俗的贬损与嘲弄的不屈服、不放弃。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皆有可能。
4.挑战需要勇气
人最难以战胜的是我们自己,特别是自己只是一只丑小鸭时,没有迎难而上和克服自卑的决心和勇毅是很难想像的。王宝强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注脚。他不仅挑战了自我,还挑战了世俗。
5.自信是成功的桥梁
自信既是一种自许,亦是一种自我认定。王宝强之所以怀抱理想,矢志不渝,是因为他深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哪怕这种目标实现遥遥无期。这是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更是一种“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
6.机会的公平
社会应为平凡者提供成才的机会和合适的土壤。在这个世界,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奋斗。对王宝强来说,机会不是眷顾着他,也不是特意赏赐给他,而是因他在奋斗,所以他有机会成功。机会是公平的,只是它往往落在有准备的人头上。
7.不甘平庸
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平庸。王宝强因有一颗不甘于平庸的心,所以他最终不平凡。这种哲学底蕴只有像王宝强这样不甘于平庸者才能真正领悟。
8.艺术的责任
好的艺术作品应起到净化心灵,拯救灵魂的作用,这是艺术的良心,也是艺术的责任。王宝强所饰演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找到生活中的另一面,让我们看清了自己,带给人们很多值得反思与借鉴的东西,这是艺术作品和演员共同努力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