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解析

文摘   2024-06-09 18:41   河南  

2024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解析

编者按:2024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的苏武传》紧密相连学生在课本学习过程中对李陵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阅读难度不大。从文本字词的角度来看,也相对较为简单。以下内容是对文本的逐词解释,供大家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李广有拥有)孙陵人名,李陵,生于前134年,卒于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当户之子。) ,为侍中,善擅长)骑射。帝以为认为)有广李广)之风风度),使教射教习射箭)酒泉、张掖状语后置句)以备胡。及贰师(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带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希望)能够)亲自)率领)一队,到兰干山山名,在今蒙古国。)南以来)分散)单于兵军队),毋令专乡(乡:通“向”,此处可理解为攻击。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涉:原指徒步渡水,这里指行进到。)单于庭院子,庭院”上意动用法,以.....为壮。)而许答应)之。陵至浚稽山山名,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与单于相值遇到),骑骑兵)大约)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拼搏战斗)攻之,虏敌人)退还)逃跑)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召集)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步行作战)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射箭),矢箭头)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前进)。陵曰:“无面目报回复)陛下!”遂降投降)。上怒甚,群臣皆罪怪罪陵。上以用这件事)询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极力申说)“陵事对待,侍奉)孝,与对待)士信讲信用),常奋不顾身以徇顺着国家之急,其素向来)所畜积所蕴藏的品德)也,有国士之风风尚)。且陵提率领)步卒不满五千,深蹂踏入戎马之地,抑抑制)数万之师。身虽即使)陷败,然其所摧败打败,挫败的军队。)亦足暴展示)于天下。彼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死,宜欲得得到)恰当时机)以报报答)汉也。”上皇上)认为)司马迁)为诬罔(欺骗),下迁降职)腐刑(破坏男子生殖器和女子生殖机能的酷刑。)。久之衬字,无实义。,上皇上)后悔)为动用法,为李陵。)无救没有派救兵。)。上遣派遣)人名,公孙敖。)深入匈奴迎迎接)李陵,敖军无功没有军功)回来),因趁机)曰:“捕得生口活口,活着的人。),言李陵教教导)单于为兵训练士兵)以备防备)汉军。”上于是族族灭)陵家。既而不久)闻之,乃是)汉将降匈奴者定语后置句,降匈奴者汉将。)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人名,李绪。),大阏氏(汉时匈奴单于之正妻的称号。)欲杀陵,单于匿藏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才)还。单于以把)女妻名词作动词,嫁给。)陵,立任命)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尊贵)用事掌权)。卫律常在单于左右身边的近臣。);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商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带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带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辗转作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投降)也,罪罪名)较著显著)而不可掩掩盖)。如如果)说)其孤军支抵挡)敌人)而无援援助),则以带领)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炫耀)自己)勇敢),而非不是)武帝命命令)之不获辞推辞)也。陵之族被灭族)也,则嫁转嫁)其祸于对)李绪;等到)这件事)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带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嫁祸)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控制),不得能够)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语气词)无可信相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两袒之心:指有两面讨好的心思。两袒,露出左右手臂,谓女子兼适两夫家。比喻人贪得无厌。),单于亦何怎么)能信相信)陵而委委任)以重兵状语后置句,以重兵委。),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司马迁)之为替)陵文掩饰)过错)若不及(像担心赶不上,指极力。),而抑又)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褒奖)其世业世代的业绩。)担任)将军)而降投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洗刷掉)其污而已缁(缁:帛黑色。这里指染黑。)之素白布)不可复白变白)大节气节)丧失),则余其余)无可没有办法)洗刷)也。李陵曰“思一得能够)恰当时机)以报汉”,愧为动用法,为......而羞愧)苏武而为做出)之辞托辞,借口)也。其背逆背叛)也,固本来)非迁司马迁)之所得能够)而文掩饰)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 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14.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①李陵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与降将卫律一道成为单于左膀右臂;③率领大军追击汉军。

试题评析

本题材料为组合文本,由两段文言文组合而成,材料一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书,因此李陵行迹纪录较为分散,篇幅很长。为适应高考要求,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相关性,在不影响文献原意、保证准确设问答题的基础上,对原文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删节,个别用字、标点也根据不同的版本做了优化处理。

    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深度关联,史实与议论交织严密。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语言典雅规范,知识点全面、准确,与高中毕业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相一致。

    考生们对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并不陌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背诵篇目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其中涉及司马迁因为李陵游说而招致宫刑。世人在同情司马迁的同时,也对李陵产生同情之心。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有李陵劝说苏武投降一段,其中提到“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会加深世人对李陵的同情。《苏武传》记录苏武归汉时有李陵的一段告白:“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使世人更愿相信司马迁“(李陵)欲得其当而报汉”的推测。然而王夫之抓住李陵“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这一点,强调李陵叛逆之罪无可掩饰。本题设置的目标在于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注意教考衔接,有效关联课文、课标内容以及已有知识,同时引导考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能拘于一隅之见,对相关事件、人物要从不同时间节点、思考角度进行评判,注重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观点归纳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为汉军将领,已经丧失了一个汉军将领的节操,故称“大节丧”。“余无可浣也”承上一句“已缁之素,不可复白”而来。已经染色的素丝不可能回复白色,因此李陵“大节丧”,投降之罪无可辩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结论句“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李陵投降叛逆之罪无可辩白。试题即要求考生从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这一观点的史实。与此相对应,考生可以从材料一中找到: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即“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并立为右校王,与降将卫律一起受到单于重用,成为单于的左膀右臂。降将卫律这个人物见于课文《苏武传》,其中卫律威逼利诱苏武投降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其效忠匈奴单于的本质昭然若揭,而李陵与卫律一同受到单于重用,可以坐实李陵投降的本质。答案中卫律是降将的信息,来自教材,并不要求学生一定点出这一身份。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李广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因此王夫之感叹:“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说明李陵投降效忠匈奴单于已是事实。

    此题作为一道简答题,因考查的能力要求有所提升——不仅包括理解分析能力,还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所以分值比去年有所增加。



内容来自:秦楚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笔记
高中语文教学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