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所以没有目标,可能是家长忽略了这几件事

教育   2024-11-20 18:03   山西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孩子学习没有自信,没有动力。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并非没有动力,而是这种动力被其他的外在动力所压抑或者迷惑,如果仅仅靠孩子自我纠错、自我反省显然不够,父母、教师如何能够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显得十分关键。

目标的力量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以下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出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

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其实,学习与行路相似,在努力的过程中,里程标志对自己会是很大的鼓励。我们知道,自信是增加学习兴趣的前提。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的丧失,将导致求知欲的减退或丧失。

而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努力变成了看得见的实际成果,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励自己去挑战下一个目标。
哪些是有激励作用的目标?
通过设置一系列短期的、具体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孩子可以得到定期反馈,从而相信自己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并相信自己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

有激励作用的目标通常是:
1. 明确的目标
如“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是不明确的,不如改为“我想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

2. 具体的目标
目标最好是能够量化的,如“我要学好英语”这样一个目标就是不具体的,它过于笼统,无法执行,也无法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不如改为“我要每天记10个英语单词”。

3. 合理的目标
目标要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一个现在数学基础很差的孩子制定了“本学期末数学成绩全班第一名”的目标,就是不舍理的,而制定“比上学期多考10分”这样的目标则是有可能达到的。

4. 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
如果目标太容易达到,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目标要对孩子提出难度适中的挑战,使孩子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比如,写一篇英语作文看起来很难,不过我确信自己能做到。

5.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
如果实现目标的期限太长,同样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要把长期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的小目标。比如,到这个月底之前,我要学会用英语从1数到100。

当然,孩子也需要长远的目标(如上大学、成为一名宇航员等),但是这样一些目标常常太笼统和抽象,无法指导当下的行为。因此,要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使孩子的兴趣得到长远的发展。


小学数学微课堂
为孩子们提供对数学课堂上重点知识、拓展延伸的微课视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