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堂草深一丈

文化   2024-07-13 07:37   广东  

关于《楞严经》的研读,我们一般建议可以看看超然法师注解的白话浅读,因为法师的注解没有太多的自我发挥,更多的尊重原文原意的白话翻译。

关于修证三昧正定过程中出现的五十阴魔境界,前提都是开悟妙明真心,守本真心,不住一切相,自然能破一切魔障。

所谓的魔,一是内心的着相、执着,二是外在逆缘境相。

都是识心分别,认假为真的缘故。

禅宗说但得本,莫愁末,这个根本就是开悟我们每个人本有的圆觉妙心,因每个人的悟境深浅,执着多寡的不同,修证过程中所遇的境界障碍便有不同,但不管如何,于一切境界中妙觉不动,那么就如经文中所说,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

《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说的便是菩萨在开悟觉性之后,在觉性的圆明照了之中,照见五蕴其性本空,得证诸法如幻,超越一切苦难。

我们所讲的禅宗休歇处,是建立在开悟觉性这个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开悟觉性,说什么十方世界皆是我心所现,没有一物不是自己。那一定是识心用事,思维做解,徒增妄情,没有任何解脱功德。

即使有了入处的体悟,对于禅门的见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信受、接纳、悟入。正如景岑禅师云:“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里须草深一丈。

——我如果一直只说禅宗的见地教法,法堂便会荒废到没有一个学人,茅草都能长到一丈高。

禅宗的休歇处是实际的悟入与发现,不只是嘴上的功夫,得契休歇处也并非是成佛了,不用修了。真正的觉悟只是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而这个本来面目是一切世间万相的根源,正如《楞严经》所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所以我们一直说,一定是在体会到妙明真心的基础上,翻身向上才会明白,十方世界诸所有物,皆是自性真心所幻现。有了这样的见地,自然晓了一切佛与魔,因果与轮回,六度万行,一切万法,于一心之内,本来圆具。这跟修不修行没什么关系,这是诸法实相。

我们说的禅宗见地,一直都是于自性上统摄一切相,但是并没有否定相上的作用与修证,不然如何发菩提心,自觉觉他乃至圆满菩提。

之所以否定一些同学们的疑问,比如,不是先要理悟再到证悟吗?得悟法身后就不需要修报化身吗?凡夫觉悟了就不用修成佛了吗?

在世间显象上每个大乘佛子都是要这样去行持的。但是如果认为这是实有实法,而不能真正认识到一切有相,众生的肉身,乃至于我们所见闻到的一切事物,与诸佛的报化身,与一切贤圣,皆是自性现起的无常幻化之相。那么我们的心一定不是平等的,也不会从根本上明白什么叫做本来具足,本来圆满。

没有这样的觉悟去修行,一定会有凡圣高下之别,成佛时间长短之分,舍此求彼,徒劳把捉。

正如六祖所说,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自性生出了我们如今的凡夫浊乱之相,也能够生出众生成佛清净之相。相有不同而性无差别。着相而求,则难有宁日。

若知相本无生,皆是幻有,不住不染,则不妨以慈悲入诸轮回,修证幻身,度诸幻众,成就幻佛。

讲的太高,便显得太虚,法堂难免长草。人与人相遇相聚,自有其因缘,若对此难免疑虑,实在不相契,也可于得见觉性根本后,勤加护持,圆明寂照,于一切善恶境界相,佛与魔,圣与凡,能得不住不染,修因证果亦能善了此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相关链接:

             报化身需要修吗?

             佛法的修行次第与禅宗的无相修行


世有仙
聊聊风水,聊聊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