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和制服,永远比喇叭和拳头好用。
一个随身带着执法者的便衣女子,打了个网约车。
车子到达目的地了,这女的亮出了执法者,“我是运管,要查证”。
司机拒绝,“查证要两个人,你也没穿工作制服,我车证齐全,但你执法不当,我拒绝配合”。
女子发飙了,“让平台查你”。
不久后,司机的网约车账号被封禁。
上次这么骚操作的是,是吉林做发姐。
因为头发太干,理发师建议她先不要烫染头发,这姐们感觉“不被尊重”,撂下一句话,“明天会有人来查你”。
第二天,税务局还真就来人了。
还有那个穿制服的进了零食店,“能打折不?”,被店员拒绝后,一顿输出暴走,直接辱骂动手打了店员。
这些个鸟人鸟事,最后装模作样道个歉,“双方和解”,全完事了。
脱了制服,收掉证件,换个“平民”身份,你再试试看?
破坏营商环境、扰乱社会治安、故意殴打他人,罚款行政拘留,一个都跑不了。
那么多人觊觎这套衣服,也就是为了拿个证书在手,加一道护身符而已。
执法证被“无情嘲笑”后,事件闹上了热搜。
相关部门回应,“该女子不是执法大队的,她是交通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没有执法权。”
官方回应,该局工作人员焦某某存在不当执法行为,经研究给予警告处分,调离岗位。
没有执法权,却拿个证书吓唬人,这就不叫“不当执法”,而是“违规执法”,简称违法。
违规违法,就只是警告处分、调离岗位?
装模作样的打了一板子,给了热搜下的满屏愤怒一个回应,就算完事了?
谁封的司机账号,怎么又给解开的?依据是什么?
司机的基本权益保障就这么低贱?一个证书齐全正常工作的普通打工人,他的饭碗,别人可以随意践踏砸掉?
程序正义在哪里?公平公正在哪里?
事件发生后,多家权威媒体介入报道点评此事:
媒体评#女子乘车亮证执法公权力岂容滥用#。
执法权不是第一次被滥用,媒体也不是第一次评价公权力滥用。
只是,每次亮证的公权力这么滥用一次,然后权威媒体又总是这么点评“公权力不该滥用”一次,咱就说,这能有个卵用?
媒体被评为第四种权力,这个时候的作用,应该是加大力度,直至引央媒下场,然后舆情热议反馈给相关监督机构,由地方纪委监委和更高级别的权力机构介入,来加重对此类公权力滥用的惩处力度。
每次都是这么无病呻吟的点评、不痛不痒的道歉、调离、免职处罚,公信力的威严,还能剩下几分?
这不是明星出轨网红约炮,围观群众吃个瓜就完事了,这是涉及到民生问题的切实公共事件,制服和群众的对立、网约车司机的权益保障,它不应该最后只是得到一句“公权力不该被滥用”这么没有的屁话。
是个人都知道,公权力不该被滥用,可他们就滥用了,你现在能咋滴?
“咱不能咋滴,咱只能跟着再说一句【公权力不能被滥用】?”
难怪现在社会戾气这么大,难怪撕裂对立的矛盾冲突不断加深,难怪多数人不信任“有事找某某、正常维权请走法律途径”。
话语权的不平等,“封号”的肆意妄为,制服和证书的“高级法器”,使得那些手无寸铁的人,最后选择了电影里不过审的情节剧本。
所以啊,天下太平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把摄像头关了,“不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