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域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技术研发”项目年度进展总结汇报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航遥大厦302会议室召开。会议由项目牵头单位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总、科技处处长葛晓立主持,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殷跃平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徐锡伟教授、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武汉大学廖明生教授、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宇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永双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所李滨研究员、航遥中心王保弟研究员等业内专家组成的总体评议组,重点针对2023年度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主要进展与亮点成果、存在问题与下一步研究计划进行评审研讨,为高质量完成本项目目标任务做好准备。项目各课题负责,子课题负责和研究骨干、研究生等共计40余人参会。
项目首席科学家葛大庆教授全面总结了项目启动以来取得的总体进展,从重大崩滑隐患识别的紧迫需求出发,围绕广域覆盖下崩滑类隐患发育场景的复杂性、类型的多样性,梳理总结了项目自启动以来在广域识别共性关键技术、隐患关联特征智能解译方法、重大灾害风险精准预警模型、下一代高分辨SAR卫星地质灾害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指标设计以及地质灾害孕育演化构成与山体变形特征的内在关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突出介绍了在指标体系、识别技术、智能模型、系统研发、卫星指标设计方面的五项代表性成果。依托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行动三年计划任务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总结了本项目技术成果产出在全国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19个省市403万平方公里范围713个县的工程化应用成效。对比分析了各省市第三方核查反馈的识别正确率,对中小规模隐患识别、核查验证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凝练总结,提出了项目组2024年重点推进的具体工作。
项目下属五个课题围绕“重大崩滑隐患风险源演化特征与遥感识别指标体系”、“广域尺度下滑坡形变InSAR并行处理系统研发”、“多源遥感观测特征智能识别方法”、“重大地质灾害精细监测与风险评价模型”、“面向下一代高分辨率宽幅干涉SAR指标设计” 分别由成都理工大学李为乐教授,航遥中心刘斌教授、于峻川教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魏云杰教授,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李涛副研究员进行了专题汇报。围绕指南要求和任务书要求,对照检查了当前指标完成情况,总结了2023年度亮点成果和主要进展。
专家组对项目和课题进行逐一点评,提出了在指南符合度、指标考核方式、关键技术创新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核查验证、技术适用性、隐患类型等问题给予了改进建议。项目跟踪专家殷跃平院士对项目总体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总体达到了设定目标,在大规模InSAR技术、国产陆探卫星干涉应用、滑坡精准识别和风险评价方面进展显著,要求进一步聚焦复杂山区大型滑坡隐患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解决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专家组总体评价认为,本年度围绕总体目标,取得如下成果:
一是突破了一批面向广域尺度下灾害发育场景复杂、隐患特征非显性的综合遥感识别关键技术难题,构建了面向古、老滑坡隐患图谱特征提取、斜坡形变集中区自动检测、承灾体要素智能提取的方法体系,研发了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平台和多维度形变监测技术,创新了高位远程滑坡过程变形精细监测与风险评估方法;
二是开发了面向广域隐患识别的InSAR并行处理系统GEP(Geohazards Exploitation Platform)-InSAR1.0,支撑2023年度全国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崩滑隐患普查识别工程,突破了一批国产LT-1号差分干涉SAR卫星数据应用难题,构建了LT-1多模式交叉干涉、双星联合干涉、时序InSAR形变监测技术,提升了高植被覆盖区滑坡形变探测有效性,创新了双星编队在轨任务最优规划方法,制定了LT-1卫星星座全国地质灾害应用在任务规划方案,形成了国产SAR卫星数据测试、应用技术方法优化、海量InSAR处理系统的有效衔接;
三是构建了新的重大崩滑灾害变形模式分类体系,总结出9类典型变形模式崩滑隐患宏观和微观形变特征,建立了对应的综合识别指标体系和三维演化模型,揭示了4类典型滑坡变形破坏模式、表层宏观变形和内部变形耦合关系,形成了崩滑隐患遥感样本库,建立了典型岩溶山区重大滑坡隐患易滑地质结构模型以及高陡斜坡底部损伤区岩体力学失稳模型,提升了对典型崩滑隐患、冰崩链式灾害隐患致灾环境以及宏观和微观变形规律的认识。
相关技术方法研究成果依托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工程,应用于全国地质灾害广域普查识别,解决了国产陆地探测一号卫星规模化应用技术难题,为推进全国崩滑隐患识别从广域大型隐患向中等规模转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项目负责人葛大庆教授总结表示,2023年度各课题围绕任务书要求完成了既定研发工作,仍需进一步凝练亮点成果,提高质量。项目负责人要求各课题统一认识,聚焦技术难点,攻关复杂场景下高位远程滑坡、植被覆盖区中等规模滑坡识别与监测技术方法,做好核查验证与隐患样本数据库构建,进一步加大LT-1号卫星在青藏高原、东南丘陵低山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试验应用,推广技术成果。2024年项目组将继续针对强震影响区、高山峡谷地区等五类地区开展高分辨率InSAR、航空-无人机遥感、地基SAR和LiDAR多手段联合观测与野外调查,加快技术成果应用转化,在服务全国地质灾害隐患动态识别业务领域发挥作用。
校 稿 | 张 丽
本公众号依托“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与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团队,立足遥感技术研究与地质灾害应用,面向图谱遥感与几何遥感,致力于创新InSAR测量、影像变化检测、遥感智能解译、定量评估方法,构建联通地质灾害业务应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研究—业务应用系统平台开发—卫星(传感器)设计的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支撑综合防灾减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GeoHazards_Detector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