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杰出人物:大学教授,全国模范教师

文摘   2024-11-07 23:50   甘肃  

西雁传媒报 会宁第一号 2024年第299期

总第3789期  联系电话 18993977786 

作为一名教师,他重视实践教学,常带学生和团队在试验田劳作,从播种至收获,一丝不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长期工作在试验基地和农民的田间地头,科研攻关粮食增产问题;作为一名育种专家,他主攻小麦育种,40余年致力于农业生产一线,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将丰收的喜悦带给千家万户。他就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成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柴守玺。

柴守玺指导学生实验

立志旱农 矢志不移
出生在甘肃会宁的柴守玺,对于贫困和干旱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1979年,他如愿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会宁县农科所从事小麦抗旱育种工作。从那时起,他就将研究目标定位在旱地小麦育种和栽培上,决心通过科研攻关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梦想有温度,追求有情怀,成就才有厚度。“处于旱作农业区的甘肃是旱作农业技术最理想、最具挑战性的地方”。柴守玺说,“如果能在甘肃搞出大幅度增产的旱作技术,对全国其他地方的辐射带动效应将更大。”
柴守玺一直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夺取小麦丰收为己任,常常把课堂搬到试验田,一边讲授育种的各个知识点,一边带着团队和学生亲身实践,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甘肃省科研项目30多项,主持选育出4个旱地小麦品种,其中2个通过国家审定,实现了甘肃省小麦国审品种“零”的突破,及时解决了西北旱地春小麦优良品种严重短缺的难题。主持研发成功2项农业农村部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方面的主推技术,主持制(修)订和颁布地方标准13项,获得新型实用专利8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著)200多篇,先后培养硕、博士研究生80多名。

柴守玺在田间指导学生


薪火相传 科技兴农

柴守玺团队的常磊是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教授,也是国家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目前担任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渭县科技特派团团长的工作。他们针对帮扶县需求,开展优良品种引进、高产高效栽培、病虫草绿色防控等工作,并提供产业技术指导与本土人才培养。

在通渭县平襄镇店子村的试验田里,柴守玺与常磊带领团队科研人员密切关注作物生长。他们深知此地农业条件艰苦,因此强调因地制宜,手把手教授农户小麦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农户快速掌握并增产增效。

陈倩是常磊的博士研究生,也是柴守玺团队中的一员。五年的田间实验使她收获很多。她说:“柴老师不仅是我们学业的导师,更是人生的导师,在他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敬业奉献精神,也让我觉得自己的科研很有价值,科研数据来自于田地,又能有益于田地,我感到很自豪。”

履职尽责 服务“三农”
2024年9月3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梦·家国情”2024国庆特别节目》中,柴守玺作为中国小麦育种团队代表,带着自己选育的旱地小麦优良品种亮相,以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节目播出后,在学校引起热烈反响,师生们纷纷表达自豪与敬意。
柴守玺表示,农业科研人员需心怀大局,通过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结合,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秸秆带状覆盖还田绿色生产技术,有效增产保墒、改良土壤,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国家粮油作物重点绿色生产技术。
自2008年起,作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柴守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应急服务、技术攻关等工作,每年为相关部门提出多项小麦生产管理建议。其工作成效显著,农业农村部三次发来感谢信,表彰他为小麦连年丰收做出的贡献。

柴守玺应邀参加《“中国梦·家国情”2024国庆特别节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总书记的嘱托,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柴守玺始终将履职的方向锁定在农业领域,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柴守玺提交个人提案4件、个人联名提案2件均经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每一份建议报告都是他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调研的结晶。
柴守玺先后荣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甘肃省第五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以及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然而,他并不在意这些称号,他更在意的是能够为这片黄土地和这里的父老乡亲做些实事。
柴守玺是无数科技工作者为祖国建设默默奉献的缩影。在广袤的陇原大地,甘肃农业大学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默默耕耘奉献,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张馨正)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西雁传媒
让会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会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