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我校巴浩静受邀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宣讲《第五讲:向新向智 制造强国阔步启新程》。巴浩静主持的《绿碳江源-首创多级粉磨绿色处理工艺》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她秉持创新精神,为祖国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学生代表的回信中提到:“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不仅是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也是绿碳江源团队不断前进的动力。
回望科研之路,她一直以创新作为团队的主基调,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绿色低碳产品,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推进产品迭代,研发出价格更低、性能更好的固废胶凝材料。
绿碳江源-首创多级粉磨
绿色处理工艺
项目负责人:巴浩静
负责人学院: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倪文 黄志安 李正要 李克庆 张思奇 李昊洋
绿碳江源项目团队专注于固废无害化处理技术,首创多级粉磨绿色处理工艺,解决了固废循环利用及实现高附加值转化的发展难题。
在学校“钢筋铁骨”育人体系的指导之下,团队提出了固废利用的三大创新举措:创新低碳新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APHC”发展模式,在长江中游的湖北黄石建立了一条全新的多种固废综合利用生产线,预计三期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可以达到200万吨,这也是团队指导建设的第二个百万吨级绿碳新材料产业基地。
团队深耕于绿色低碳产业、固废循环利用的领域,立志为助力祖国绿色发展大计和强国新征程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八年四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奠定了区域发展的重要位置。钢铁渣复合胶凝材料产业化发展近10年,研发阶段更是历经数十载。
无论是科研还是创业,一路走来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搞科研要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搞产业化要褪去稚嫩,要敢为天下先。
为了解决固废循环利用的发展难题,团队扎根于长江流域,通过不断调整配方、优化原料粒径,在长江中游的区域中心--湖北,打造出可完全替代水泥的基建新材料——钢铁渣复合胶凝材料,团队授权国内及国际自主知识产权16项,参与制定标准8项。
今年5月,团队牵头在湖北黄石召开了钢铁渣复合胶凝材料第一项国家标准的贯宣会,吸引了近300家上下游企业和单位参与,受到了湖北省和黄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新材料在全国层面上受到了认可。
长江流域固废治理难度大,固废种类多且成分复杂。单一处理方式甚至难以彻底解决某一种固废的污染问题,亟需找到破茧重生的一条新道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的难题,团队来到湖北黄石,通过实时除铁系统、调整生产配比、选择合适机器设备、制定行业标准、整合上下游资源等不懈努力,终于实现固废多重协同处理,先后研发出第一代矿粉产品、第二代胶凝材料,打造出固废领域的新质生产。
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工地,消纳了多少吨固废,生产了多少吨产品,铺筑了多少平路面,对别人来说是数字,对我们来说是付出的时光和汗水,而我们甘为祖国绿色发展的“泥瓦匠”,我们也始终坚信,有“钢筋铁骨”般的意志,事事皆可成。在指导老师的殷切培养下,团队成员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正是这份团结与坚持,让我们不断取得进步,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为祖国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目前,钢铁渣复合胶凝材料及其相关产品成功落地黄石,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毕,设计产能每年60万吨,自2023年投产至今,消纳工业固废超过45万吨,三期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消纳工业固废总量超过200万吨/年。
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支持,国创赛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平台。团队成员期待在国赛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为学校争光。
在备战国赛的过程中,除了团队成员的自身努力,我们还得到了老师的悉心帮助和指导,老师在项目策划、团队路演等方面提供了宝贵指导意见,这为我们团队最后取得优秀的成绩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赛程虽已结束,但创新创业的历程才刚刚开启,往日之事皆为历练,未来之路必定光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