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尖到指尖
嗨,你可曾留意
那些一度饱含深情与力量的词汇
如今像流行的旋律般四处飘扬
它们的含义在不断的重复中渐渐淡去
就像是语言的泡沫
外表依然闪烁着诱人的光彩
而内在的精髓却已悄然流失
只留下一层薄薄的光彩
转瞬即逝
“老师” “亲爱的” “宝宝”
这样的称呼无处不在
这些曾经属于某种特定关系的称呼
现在几乎成了每个人的标签
它们原本是亲密关系的见证
但如今却变得像日常问候一样普通
好像我们的语言
也经历了一场通货膨胀
当我们在聊天中看到“哈哈”
它可能不再意味着我们真的被逗笑了
而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
也不一定意味着
我们觉得某件事特别有趣
我们似乎在用更多的文字
来试图加强我们的情绪表达
就像我们的语言需要
更多的“修饰”来支撑起我们的感受
“好滴~” “OKOK” “爱你哟~”
这些词汇
曾经是情感交流中的小糖果
甜蜜而珍贵
它们是我们表达赞同、理解
或是爱意时的小小点缀
让对话充满了温暖和色彩
而现在
满屏的它们
好像成了日常对话中的“万能胶”
用来填补空白,用来快速回应
却不再承载太多的情感重量
我们的话语逐渐“模板化”
仿佛为了迎合频繁的社交
或者迅速熟络关系
我们是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
不经意间让语言失去了
传递真挚情感的能力
# 小青想对你说
在这场无声的变革中
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
简化的交流
不仅增加了沟通的隐性成本
也可能渐渐遗失了
情感的真挚和内心的宁静
停下来想一想
我们似乎被网络的急流裹挟
词汇之泉在社交媒体的便捷中慢慢枯竭
固定化的语言格式,成了交流的新衣
却掩盖不了表达的无力
心中的千言万语,往往在指尖溜走
难以捕捉,更难以传递
今晚,要不要打开聊天框
和朋友试着重新找回
社交聊天语言中原本的价值
近期专题 欢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体工作室
文案 | 张通通
排版 | 陈子瑜
责编 | 语菲
校核 | 小丸子 嘉琦
值班编委 |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