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维奇教授在Global Change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科技   2024-09-09 00:00   贵州  

文章信息


 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题目:Losses and destabiliz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in  coastal wetlands converted into aquaculture ponds

通讯作者:王维奇 教授 wangweiqi15@163.com、 Jordi Sardans  j.sardans@creaf.uab.cat

发表时间:2024.9.29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gcb.17480

研究背景


沿海湿地因其碳库组成和功能汇而在地球上发挥着重要的碳库作用,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然而,由于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许多湿地已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本研究重点关注沿海湿地开垦为人工养殖池塘后土壤有机(SOC)的变化。

研究方案


作者在中国沿海热带到温带地区的 11 个不同的沿海湿地进行了取样。每个地点包括两种群落类型,一种群落只有本地物种(盐地碱蓬Suaeda sals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Mangroves红树林),另一种邻近填海养殖池塘。比较了沿海湿地和水产养殖池塘的 SOC 储量、活性 OC 组分和土壤理化性质。

研究结果


不同的土壤用途、采样地点及其相互作用对SOC及其储量有显著影响(p<0.05)。复垦显著降低了0-15cm和15-30cm的SOC,分别降低了35.5%和30.3%,同时也使0-15cm和15-30c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降低了29.1%和37.9%。

SOC储量、不稳定有机碳、溶解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有机碳浓度也有类似的趋势(p<0.05),表明土壤碳不稳定和转化后土壤的损失。

与沿海湿地相比,水产养殖池塘中的土壤具有更高的容重(BD;11.3%)和更低的盐度(61.0%)、土壤含水量(SWC;11.7%)、总氮(TN)(23.8%)和有效氮浓度(37.7%;p<0.05)。

冗余分析表明,pH、BD和TN浓度是与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SOC分数和储量的时间变化最相关的关键变量。

1.采样点和植物群落来自中国沿海的热带至温带地区,在11种不同类型的湿地和11个采样点进行了采样

2.11个采样点沿海湿地和水产养殖池塘 0-30 cm的理化特征

3.11个采样点的湿地转化为养殖池后,在0-15cm15-30cm深度的SOC浓度下的(a)变化。(b11个取样点沿海湿地填海为水产养殖池塘后0-30厘米SOC的分布情况

4.11个取样点将湿地改建为水产养殖池塘后,0-15 厘米和 15-30 厘米 SOC 储量的变化

5.土壤不稳定有机碳(LOCa)、微生物生物量有机碳(MBCb)、溶解有机碳(DOCc

6.沿海湿地和水产养殖池塘 0-30 cm的 SOC组分和储量与环境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7. SOC 组分和储量以及环境变量的冗余分析 (RDA) 结果,采用蒙特卡罗置换检验(p< .05

8.填海养殖池对中国沿海热带至温带地区的有机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研究结论


从湿地向池塘的转变使SOC不稳定,并通过减少有机质输入,显著降低了土壤碳储量。但这些影响显著地取决于在湿地转化过程中被移除的自然植被。SOC损失程度与天然植被的生物量密切相关;生物量越大,转化后SOC损失越大。

生态遥感前沿
分享生态遥感领域实用教程、最新科研成果及资讯,交流、合作等事宜请加Novel_20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