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主导空间模态及其影响因素

科技   2024-09-18 00:01   贵州  




文章概述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2000—2022年黄土高原的MODIS NDVI数据,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黄土高原植被在生态工程的推动下显著恢复,但自2012年后增速有所减缓。人类活动是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贡献率超过气候变化,约为其2倍。此外,6月降水异常被认为是影响南部植被年代变化的关键气候因素,不同区域的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为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结论: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2000—2022年间植被变化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植被恢复趋势显著:2000至2022年间,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显著,年均NDVI增速为6.1%/10年,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虽然2012年后增速有所减缓,但整体趋势仍为增加,显示出生态恢复工程的长期有效性。

  2. 人类活动的主导作用:在人类活动强度较高的区域,如耕地和城镇,人类活动是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无论是强干预区还是弱干预区,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贡献率均超过65%,是气候变化贡献率的两倍。

  3. 气候因素的影响:6月降水的年代异常是影响南部植被变化的关键气候因素,东西方向的植被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即降水增加时东南部NDVI减少,西南部NDVI增加。

  4. 生态工程的持续性作用: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工程,如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等,对植被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仍需在综合考虑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该文主要方法和创新点分析


使用的主要方法包括:

1.经验正交分解法(EOF):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分解法对2000-2022年黄土高原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植被变化的主导空间模态。EOF方法用于将植被变化的时空结构进行分离,帮助识别出植被变化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通过这种方法,本文能够将植被变化的主要特征分为多个主导模态,揭示不同区域植被变化的时空格局。

2.残差趋势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NDVI与气候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计算回归残差,将其看作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残差趋势分析方法有效区分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贡献,定量评估了两者的相对作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区域划分为人类活动强区与弱区,对不同区域的残差进行分析,以确保对植被变化归因的准确性。

3.偏相关分析:

本文通过偏相关分析方法,在控制某一气候变量(如降水或气温)的条件下,探讨NDVI与另一个气候变量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了气候因素与植被变化之间的滞后响应效应,揭示了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时间滞后响应特征。此方法有助于分离出植被变化中气候因子的独立贡献,并更好地理解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机制。

4.Lasso回归分析:

本文在研究植被对气候异常的响应时,采用了Lasso高维数据回归分析,特别关注5月至8月气温和降水对植被年际和年代尺度异常的影响。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对植被变化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并量化不同月份气候变量的影响程度,帮助精确评估不同气候因素对植被动态的贡献。

5.水汽收支分析:

在探讨气候因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时,本文引入了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平衡的分析,研究了6月降水对黄土高原南部植被变化的影响机制。通过计算黄土高原区域的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收支量,揭示了植被年代异常与区域水汽收支变化的关系,进一步解释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复杂影响。


创新点包括:

1.空间分离分析与“远离人类活动区”的概念引入

本文首次将“远离人类活动区”这一概念引入到植被变化归因分析中,通过将植被变化区域划分为人类活动强区和弱区,从而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独立评估。该创新解决了传统分析中难以准确区分气候与人类活动影响的问题,明确了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主导作用。研究发现,无论在人类活动强干扰区还是弱干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贡献率均超过了65%,是气候变化影响的2倍左右。

2.植被变化趋势与年代波动的分离分析

本文将植被变化的线性趋势与年代波动分离进行研究,创新性地结合了经验正交分解法和残差趋势分析,揭示了植被变化中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的不同影响因素。尤其是针对第2主导模态(年代波动),本文进一步研究了6月降水对黄土高原南部植被异常变化的影响,揭示了东部和西部植被在不同降水条件下的反向变化特征。

3.多方法结合分析

本文通过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包括EOF分解、残差趋势分析、Lasso回归、水汽收支分析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时空耦合分析框架,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框架,使得本文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归因分析更加全面和细致。

4.气候滞后效应分析的创新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植被对气候因素的滞后响应,通过偏相关分析量化了植被生长与气温、降水的滞后性。这一研究为气候变化影响下植被恢复速度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中的时空差异。






关键词:气候变化;植被恢复;遥感监测;归因分析;黄土高原





数据来源及实验流程


数据来源:

  1. MODIS-MOD13Q1产品(2000-2022年NDVI数据)

  2. 全球30m空间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集(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

  3. 中国1km×1km分辨率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2000-2022年)

  4. ERA5第五代再分析产品(逐月大气比湿、纬向风、经向风、地面气压数据)


实验步骤:

  1. 获取2000-2022年黄土高原NDVI数据,分析植被变化趋势

  2. 使用EOF经验正交分解法,提取植被变化的主导空间模态

  3. 应用残差趋势分析,量化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

  4. 结合Lasso回归分析,探讨5-8月气温与降水对植被的年代异常影响


2

插图赏析



记得点个赞


AAA地理研学

论文指导/数据分享/方法教学/讨论交流

交流可侧微信



生态遥感前沿
分享生态遥感领域实用教程、最新科研成果及资讯,交流、合作等事宜请加Novel_20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