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随着“温州好成果”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低空经济专场)路演活动的成功举行,温州首个浙南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基地在龙港落地运营。
放眼龙港,一个个科技创新“活力场”的小场景正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大图景,生机勃发的创新之城,跃然眼前。2024年以来,龙港孵化平台提档升级,为新兴产业攀升注入强劲动力,新增孵化企业达164家。
浙江日报《龙港:塑造向“新”而强的创新之城》
在科技创新的大浪潮中,龙港逐浪前行。当前,龙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能级平台资源优势、政府抓创新导向作用,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奋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2024年1-11月,龙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16亿元,增速15.4%,列温州第2。
逐“新”而进
聚焦创新主体提升引领力
于2023年投产的某新能源公司,在高新企业申报自评中,企业成长性得分为零。了解情况后,龙港市经济发展局派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在创新能力、财务归集、申报材料等方面予以指导。最终,企业于2024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顺利获批。像这样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提供个性化分类服务,助力企业“小升规、规升高、高壮大”梯队培育的案例,在龙港日益增多。
近年来,龙港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规模,深入开展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通过建立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成长机制,遴选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进入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从科技人员数、研发投入等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价,推动满足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对不达标企业定期开展培训,针对性给予政策引导,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培育机制,持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让更多科技型企业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截至2024年,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23家、省科技型企业1027家。
龙港市“科技副总”应志平在金驰包装开展科技服务
在浙江金驰包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曾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亚克力药瓶缺陷无法精准检测,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然而,随着龙港市“科技副总”工作启动,龙港市经济发展局为企业找到了好帮手——机械工程专家应志平。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力量,开发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置,成功帮企业把好质量关,该项目为企业节约成本达300万元。企业“科技副总”实现的是双赢,既能为企业带来外部人才的智力投入,助力地方创新主体提质增效,同时也满足了人才自身对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需求。
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龙港市建立“企业提需求、政府搭桥梁、专家来解决”机制,形成“关键技术需求清单”,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落实“科技轻骑队”、“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副总”等工作机制,助力企业突破科技创新瓶颈。2024年,龙港市已完成温州市级科技项目立项8项,申报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4项。
而针对企业研发意愿弱、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龙港联合4家科技咨询公司组建服务团队,按照不同规模、发展阶段、行业,引导企业采取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委外研发等形式,开展规上无研发企业清零行动,实现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6.4%,2024年1-11月份龙港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已超9亿元。
向“新”而飞
增强创新平台提升源动力
“龙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印刷城’,让人印象深刻。我国也有印刷行业,可以向中国龙港学习相关产业发展经验。”在2024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期间,东帝汶帝力市市长格雷戈里奥·达库尼亚·萨尔达尼亚参观龙港市印艺小镇客厅后称赞道。
龙港市印艺小镇客厅不仅成为外界了解“中国印刷第一城”的重要窗口,更是龙港市做优载体孵育的生动体现。当前,龙港构建以龙港市科创产业中心、专精特新孵化园、高端机械智造园、印艺小镇客厅为核心,科研项目、创新人才为补充的“4+N”大孵化集群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覆盖招引、入驻、孵化等全生命周期服务,还包括政策咨询、金融对接等支撑。截至2024年11月底,新增孵化空间9.23万平方米,年度目标完成率102.56%;新增入孵项目(团队)164个,年度目标完成率109.34%;新增青年创新创业人才1472人,年度目标完成率122.67%。
浙南多旋翼垂起航空飞行器测试场
2024年低空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龙港积极融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之中,全力促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通过携手温州工科院,共同打造了浙南地区首个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基地。该基地围绕“一场多中心”的发展思路,精心规划建设浙南多旋翼垂起航空飞行器测试场、浙南无人机驾驶员考培中心及温州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目前,浙南无人机驾驶员考培中心已顺利获得航驾协(北京)无人机培训资质,浙江方圆检测集团无人机检验监测龙港基地也已成功落地。此外,龙港成功引进了20余名低空经济专业人才,并设立了规模高达1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公司成立了温州唯一一家由企业投资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聘请中科院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组建专职研发团队。”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24浙江省科技奖励大会上,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软包装薄膜生产企业之一,温州市金田塑业有限公司领衔凭借“热封温度精准可控的高热封强度聚合物薄膜的关键制备技术”获得此次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项技术使公司近三年实现新增产值24.55亿元,新增利润4.78亿元,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6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
在提升科创平台能级上,龙港开展“头部企业+研究院+产业链”的创新联合体技术攻关机制改革,引入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龙港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由龙头企业基于补链需求提出“卡脖子”清单,研究院所基于企业需求提供技术和人才团队支撑,攻关关键技术和产品,带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同时吸引关联企业、科技项目、人才团队落地,实现科研攻关从“单兵作战”升级为“联动共赢”。2024年以来,已有70余家企业与相关科研平台签订合作协议,签订产学研技术开发合作项目35项,签约金额1100多万元。
此外,在推进新研机构建设上,龙港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组建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印刷学院龙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并依托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开展科技成果推介会,推动金田高分子研究院和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的科研技术转移转化,引导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服务企业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应用,不仅为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也为龙港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已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0.88亿元。
培养创新人才是平台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龙港首个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每年精心培育30名研究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赛事,学生紧贴科技前沿,洞悉社会需求,科研与转化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研究院已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不仅展现了科研实力,也为人才提供了展示与转化成果的平台,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就在不久前,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印刷包装绿色材料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成功获批温州市重点实验室。
随“新”而变
优化创新服务提升支撑力
从政策引导到资金支持,从人才培育到成果转化,创新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快速变化的经济和科技浪潮中,龙港以随“新”而变的姿态,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支持。
完善“产业引才”模式。龙港通过探索海内外协作模式,建立诚德科技、金田塑业2家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企业需求库和海外引才库,推进科技创新人才的订单式培育。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还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人才来龙创新创业。通过这种方式,龙港成功地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强化“惠企政策”保障。龙港相继出台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系列政策,显著加大了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奖补力度。例如,对于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规上企业,龙港市给予30万元的奖励,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奖补措施,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创政策支持。
龙港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科创服务专区
构建“增值增效”体系。龙港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科创服务专区积极整合平台、项目、人才、成果等核心创新资源,构建“四张清单”——科技政策清单、科技成果清单、科技人才清单及科研资源共享清单,为企业量身打造了一站式科技增值化服务,涵盖惠企政策咨询、技术需求精准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及科研资源高效共享等多个维度。
以浙江世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受制于上游原材料来源、品质、价格成本等因素,无法有效扩大企业产能。针对企业创新需求,科创服务专区及时链接“龙港市新材料轻骑队”,促成双方签订技术合作合同,从源头上解决企业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自入驻企服中心以来,科创服务专区成功搭建科研平台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累计提供各类科技服务超过100项,并成功举办科技主题活动十余场,直接惠及企业数量突破200家。
资料/浙江日报
记者/孙坤 曹雪琴 谢陈啦
图片/龙港市经济发展局
编辑 一审/刘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