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堵生百病,3个中成药,解气郁、化血瘀、祛痰瘀

健康   2024-11-15 00:02   河南  

气郁

气郁主要指人体气机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当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如情志不遂、外邪侵袭、饮食失调等,可能导致气机运行受阻,从而出现气郁情况‌

‌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寡欢、闷闷不乐,或者容易烦躁易怒、焦虑不安、胸胁胀满疼痛、乳房胀痛、少腹胀痛、嗳气、呃逆、食欲不振、口苦,若气郁长期不缓解,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血瘀滞,引发各种疼痛、肿块等病症。

调理推荐柴胡疏肝散:本药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疏肝解郁,川芎行气活血止痛、助柴胡疏肝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共为臣药;枳壳、陈皮理气行滞、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全方配伍具有疏肝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效。

血瘀

血瘀主要由血行滞缓和血液黏稠导致,当机体出现气滞或气虚时,对血液的推动作用减弱,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不通,进而导致血瘀‌。瘀血则是由于身体的气机运行不畅,气血不足所致‌。

‌表现为疼痛,疼痛位置受血瘀位置影响,特点为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加剧,女性痛经,伴有月经颜色偏暗、有血块等症状‌,体表肿块,色呈青紫,腹内肿块坚硬按之不移‌;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面色黧黑,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肤微小血脉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等。

调理推荐血府逐瘀丸,本药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是活血化瘀代表方之一,主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该方配伍严谨,活血与理气药共用。该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疏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行血活,则诸症自愈。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解郁而不耗气。

痰瘀

‌痰浊积聚到达血分、组织血脉后,可导致痰、瘀两个病邪互结。这种互结现象在中医辨证中经常出现,是痰瘀阻络证的重要特征。痰和瘀都属于病理产物,它们会阻碍机体的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临床表现。

表现为局部肿块‌,可发生在头面、四肢或腹部等部位,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及各种肿瘤等‌;痰多、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局部皮肤青紫、舌紫暗有瘀斑‌、面色晦暗、舌质青紫、目眶黯黑、肥胖、困倦无力‌、咳嗽、咳痰、头晕、面色昏暗、半身不遂、心悸、脉多弦滑等‌。

调理推荐六君子丸:本药出自《妇人良方》,系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而成。功能健脾止呕,主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方中以人参为君,甘温大补元气,健脾养胃;以白术为臣,苦温健脾燥湿;佐以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使以炙甘草,甘温调中。此方能使脾胃之气健旺,运化复常,资生气血。加入陈皮,芳香健脾醒胃,使甘温缓补更兼理气健脾之功,再加半夏,补脾气、化痰湿,使从扶脾治本中兼化痰湿,是为标本两顾。

在线中之医
弘扬中医文化,维护全民健康。倡导科学养生,探讨疑难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