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超简单

文摘   2024-08-08 00:08   辽宁  

先看一组打油诗


1.始计篇(顶层设计)


战争不光爱与恨,

实力评估需谨慎,

基本条件备充分,

诡道制造不对称。


2.作战篇(成本预算)

战争要讲成本观,

国民经济供给端,

以战养战有吃穿,

速战速决民生宽。


3.谋攻篇(系统思维)

攻城拔寨花费巨,

不战而胜存积蓄,

领导不懂别干预,

知己知彼多思虑。


4.军形篇(机制保障)

战争胜负难预期,

做好自己待时机,

先易后难勤分析,

物质保障有所依。


5.兵势篇(组织运筹)

守正出奇有奥义,

排列组合成妙计,

对标强化组织力,

降维打击一鼓气。


6.虚实篇(机会营造)

战场主动要把握,

出其不意神操作,

摸清规律准施策,

集中优势打薄弱。


7.军争篇(风险管控)

迂回行军避风险,

控制节奏能放敛,

号令统一繁化简,

硬刚蛮干最肤浅。


8.九变篇(专业素养)

看清环境会变通,

趋利避害藏行踪,

有备无患不放松,

不被拿捏懂中庸。


9.行军篇(过程卡控)

安全行军稳扎营,

侦查采集消息灵,

矛盾分析辨敌情,

恩威并施纪律明。


10.地形篇(战场管制)

有利地形抢先占,

身处前线不能乱,

爱兵如子为大善,

绝对服从讲规范。


11.九地篇(指挥心法)

团队士气需激励,

破釜沉舟置死地,

主帅意图要隐秘,

对照执行大功毕。


12.火攻篇(特种作业)

古代战争有大招,

选对方法用火烧,

辎重粮草变炭焦,

巩固战果隐患消。


13.用间篇(信息管理)

投资搞定情报源,

一手资料最值钱,

实事求是不弄玄,

调查才有发言权。


再看全诗释义

第一首:始计篇

首句“战争不光爱与恨”,有两层含义,一是点明“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之极端重要性,绝非最高当局的意气之争。二是用“爱与恨”概括“道者,令民与上同欲也”的内涵实质,即构建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次句“实力评估需谨慎”引入“五事七计”的要素分析模型和“经、较、索”的科学分析方法。

第三句“基本条件备充分”,是讲述从“五事七计”到“因利制权”,从实务到理念的软硬件配套准备。

第四句“诡道制造不对称”,即“兵者,诡道也”理念及延伸出来的“能而是指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十四种施诈方法,笔者概括为“制造不对称”,鄙人认为,行诡道就是要通过有效手段造成“不对称”,再利用你的认知盲区打你的思维误区。

整个《始计篇》核心在“庙算”,落笔在“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的评估标准,遂以“顶层设计”整体概括总结之。

第二首:作战篇。

前两句“战争要讲成本观,国民经济供给端”展现“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之开销巨大和“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之补给压力,以及“钝兵挫锐——国用不足——乘弊而起”之由军事层面到经济层面、外交层面的恐怖连锁反应,衬托出“用战也胜”的先导思想,和“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的务实理念。

第三句“以战养战有吃穿”,在空间维度上体现“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重要意义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的战略战术效果。

第四句“速战速决民生宽”,在时间维度上逻辑衔接前三句,道出“兵贵胜,不贵久”的真谛。

整篇在讲“成本”,前提在“预算”, 遂以“成本预算”整体概括总结之。

第三首:谋攻篇。

前两句“攻城拔寨花费巨,不战而胜存积蓄”引出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是由“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底线震慑策略,反向延伸至“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渐次争取策略,以及“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损益优化策略,再进一步正向延伸至“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求全优先策略,逻辑严谨,层层递进,以此求得“必以全争于天下”之目的和“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果。


第三句,“领导不懂别干预”,立足系统高度,讲透战略决策者扰乱战术执行的三种致命危害,即“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有理有据、可全可点。


第四句“知己知彼多思虑”,即以“知己知彼”为题设,横向依次罗列“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三种事件概率,纵向综合思考“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识众寡之用,上下同欲,以虞待不虞,将能而君不御”五个取胜要素,通过系统筹划达成安全目标,通过思维引导以求全胜目的,遂以“系统思维”概括之。

第四首:军形篇。

首句“战争胜负难预期”代指原文中“胜可知,而不可为”的本质规律。


次句“做好自己待时机”有四层含义,一层是原文中“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的内在机理;二层是指原文中“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战略原则;三层是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的战术方法;四层是指“胜可知,而不可为”的哲学奥义。


第三句“先易后难勤分析”,是基于“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之理念后,采取的“胜于易胜者也”之策略,力求达成“战胜不忒”、“ 所措必胜”的效果。


第四句“物质保障有所依”,回归战争的硬实力层面, 深刻展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的物质积累含义,和“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基本盘规划要义。以上种种,立足机制建设,着眼保障执行,遂以“机制保障”概括之。

第五首:兵势篇。

首句“守正出奇有奥义”,点明原文的“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的内在玄机。


次句“排列组合成妙计”,用“排列组合”这一数学方法归纳总结“奇”与“正”的运用奥妙,一是 “以正合,以奇胜”的协同性;二是“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的转化性;三是“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奇正之变,不可胜穷”的组合性;四是“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的无穷性。


第三句“对标强化组织力”,意在表示“组织力”是“造势”的根本前提,“对标”是强化“组织力”的根本途径。首先在战术设计上体现组织造势,先给出“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的造势标准;再对应“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的组织标准;先给出“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的造势策略;再对应“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的组织策略。最后回归在具体的“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的“组织——造势”方法之上。其次在选人用人上体现组织造势,先给出“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的标准,再给出“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的策略;最后依据“木石之性”落笔在“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的具体方法上。


第四句“降维打击一鼓气”,通过强化组织力造势、积势而达成《军形篇》所言的“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的标准后,借助小说《》中“降维打击”的经典概念,力求倾泻“决积水于千仞之溪”之“势能”,实现碾压效果。


全篇关键在“组织”,实现靠“运筹”, 遂以“组织运筹”概括之。

第六首:虚实篇。

首句“战场主动要把握”很好理解,强调“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权把握的重要性。


次句“出其不意神操作”,首先是战术操作面,有四层含义,一层是标定“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的战术目的;二层是输出“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的战术理念;三层是提供“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的战术方法;四层是衬托“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的战术意境,总之要基于“主动权”,达成“有心算无心”的战术目的。其次是战略基本面上,勾勒出“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的策略之美,指明“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的修炼方向。


第三句“摸清规律准施策”,衬托出一套谋敌、测敌、制敌的算法体系,首先是“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的预先谋划;其次是“之而知动静之理”的行动试探;再次是“形之而知死生之地”的整体检验;最后是“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的对策调整,进而“因敌变化而取胜”,达成“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因地而制流,因敌而制胜”之预期。


第四句“集中优势打薄弱”, 借助《兵势篇》所言“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的绝对优势理论,基于前三句把握主动、出奇制胜、摸清规律的根本前提,运用“我专敌分,我众敌寡,以众击寡”的必胜打法,附以“不知战地,不知战日”的战术隐匿策略,达成“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的战术优势目的,进而实现“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的战术效果,水到渠成,锁定胜局。立足主动求机会,形成优势靠营造,遂以“机会营造”概括之。

第七首:军争篇。

首句“迂回行军避风险”揭示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变几何曲线为目标直线的风险规避策略、“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的变空间负数为时间正数的风险转嫁策略、以及“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的变实地作业为图上运算的风险预判策略。


次句“控制节奏能放敛”揭示了“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六种状态的把握尺度。


第三句“号令统一繁化简”,是表明“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的简单指挥手段运用,以达成“一民之耳目也”的效果,实现“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的“用众”效果。


第四句“硬刚蛮干最肤浅”两层含义,一层衬托“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的谨慎指挥心法和手法;另一层罗列“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八个风险点,提醒操作勿要浅薄化。全篇标定“风险”,意在“管控”,遂以“风险管控”概括之。

第八首:九变篇。

首句“看清环境会变通”对应“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阐明因势利导、遇水搭桥的灵活性。


次句“趋利避害藏行踪”对应“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以及“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说明精密思考、通盘谋划的重要性。


第三句“有备无患不放松”,对应“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阐明安全常备、未雨绸缪的必要性。


第四句“不被拿捏懂中庸”对应“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阐明情绪控制、行为钳制的盖然性。


全篇立足“专业”,强调“素养”,遂以“专业素养”概括之。

第九首:行军篇。

首句“安全行军稳扎营”,对应原文中“四军之利”、“伏奸之所”等处军常识,涉及军事地理专业知识较多,这里不进行赘述。


次句和第三句“侦查采集消息灵,矛盾分析辨敌情”,讲的是侦查方法,从动机、现象、迹象等方面入手,共计三十三种,值得一提的是矛盾析敌,通过抓住“不一致”,来洞悉敌之阴谋,如“敌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等等。


第四句“恩威并施纪律明”讲的是行军过程中的治军规则。既有“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之人性把握,又有“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之强硬手段,还有“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之公平准则,堪称体系。


全篇秉持“兵非益多,惟无武进”理念,着眼“过程”,强调“卡控”,遂以“过程卡控” 概括之。

第十首:地形篇。

首句“有利地形抢先占”,先对应“通、挂、支、隘、险、远”五种地形,给出应付方略;再强调“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的周密性、必要性和全面性,点明“夫地形者,兵之助也”,鼓励科学争取有利条件。


第二句“身处前线不能乱”,是讲给前线指挥官的,对应“走、驰、陷、崩、乱、北”六种管理上的“将之过”,佐以“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的为将素质要求,用“将之至任,不可不察” 提醒之。


第三、四句“爱兵如子为大善,绝对服从讲规范”,先从“厚爱”角度提出“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的善举,明确了人性化前提;再从“严管”角度,点出“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的危险,明确了服从力刚性。全篇立足“战场”,强调“管制”,遂以“战场管制”概括之。

第十一首:九地篇。首句“团队士气需激励”,对应“深入则专”、“ 谨养勿劳”、“ 掠于饶野”的“并气积力”之士气培养方略,意在满足物质需求,以获取团队认同。


次句“破釜沉舟置死地”,对应“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置于共同困境,激发安全需求,通过形势压迫和战斗动员,构建命运共同体,达成“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目的,力争收获“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的“同舟而济,相救如左右手”之协作效果,和“ 齐勇如一”、“ 刚柔皆得”的“携手若使一人”之指挥效果。


第三句“主帅意图要隐秘”,既给出了“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的决策、施策之极高修炼标准,又给出了“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的具体方法,既展现了“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的超级智慧,又展现了“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决绝手段;既揭示了“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深层机理,又揭示了“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的现实需要,锚定了“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的效果预期。


第四句“对照执行大功毕”,基于前三句的士气提振、形势营造、管理摆布手段到位以后,经过周密地梳理总结,给出了“顺详敌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巧能成事,政举之日,夷关折符,厉于廊庙,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一整套决胜流程,堪称酣畅淋漓,且每一步都可以在前十篇找到理论依据,只需严格对照执行,便可毕其功于一役。


《九地篇》很好地立足战场一线,将前十篇之理论映射、应用到实践之中,让全书更具实事求是精神,其指挥策略运用上讲求“运用之妙”,指挥艺术效果上讲求“存乎一心”,遂以“指挥心法”概括总结之。

第十二首:火攻篇。

首句“古代战争有大招”,展示出火攻在古代战争中的特种效果。


次句“选对方法用火烧”,宏观上对应“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大类,微观上对应“行火必有因(时机条件),因必素具(专业工具)”的条件观与条件论,以及“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的一系列具体协同配合方法。


第三句“辎重粮草变炭焦”,突出较之常规战的特殊效果。


第四句“巩固战果隐患消”,对应“夫战胜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突出守住战果极端重要性,并以“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之严重后果提醒决策者深刻理解“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的内涵要义,进而升华至“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安国之道。


全篇讲火攻,回到古代时间线,遂以“特种作业”概括总结之。

第十三首:用间篇。

前两句“投资搞定情报源,一手资料最值钱”,对应““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突出谍报价值,揭露“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的愚蠢本质,进而引出“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是树立了反间的特殊地位,提出了“因而利之,导而舍之”的策略,给出了“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的合理化建议。


第三、四句“实事求是不弄玄,调查才有发言权”,是倡导“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的科学精神,提供了“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之使用标准,通过用间,查明真实情况,进而探索敌之优劣虚实,非常符合实(根据)事(客观事实)求(探索)是(本质规律)的定义,具有唯物主义特性。


全篇讲用间,意在获取信息、掌握信息、运用信息,遂以“信息管理”概括总结之。


注:以上内容为本人观点,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精进轨迹
尖酸刻薄 嬉笑怒骂 冷嘲热讽 实事求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