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高校“种族歧视”太严重!竟看名字下菜碟?!中国留学生透露内幕!

民生   2024-11-15 17:03   澳大利亚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澳洲学术圈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要读博的学生发邮件找导师,如果他的名字看起来不是白人种族,那回复率就会低不少!

研究人员虚拟了一些有典型种族特色的名字,然后发相同内容的电子邮件给澳洲八校联盟的教授,表示自己将要读博,想请对方引导自己深造。

接受邮件的教授68%是白人。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发件人是Melissa Smith等典型欧洲白人的姓名,回复率最高。

与回复率最高的白人姓名相比,Rahul Kumar等典型印度人的姓名回复率低12%,Grace Chen Jinyan等典型中国人的姓名回复率低6%,Omar al-Haddad等典型中东人的姓名回复率低9%。

而且,相比白人姓名,其他种族姓名的发件人即使被回复,邀请进一步商量或面试的概率也低不少。

研究还发现,教授的资历越浅,种族歧视意识就越淡。

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Megan MacKenzie是主要研究人员,她表示,调查结果表明澳洲学者的种族偏见根深蒂固。

但是,这一实验和实验结论遭到了澳洲高校反对,表示研究方法不科学、不严谨。

由于教授们都收到了相同的邮件,他们怀疑是骗局或者恶意骚扰,于是报告给学校。实验本打算一周后再统计回复情况,结果24小时后就不得不终止。

对此,悉尼大学一位研究负责人表示,研究经过了严格的道德审查,并按照批准的道德协议进行,没有任何违规行为。

其实,即使没有这一实验,澳洲不少留学生也感受到了明显的种族歧视氛围。

来自中国的Lang在墨尔本大学读博,他经常感觉到学校和教授因种族背景区别对待学生,但又难以证实。

今年,一名学生调查了墨尔本大学800名学生,发现超三分之二的人经历过种族歧视。

“我们学院有一半是留学生,但当上研究助理的几乎都是白人学生。我的中国同学需要申请好几次才能当上,或者一直当不上。”Lang透露道。

但是,Lang并不打算为了避免歧视而使用英文名。“我以前用过一个英式名字,主要是因为我的中文名字他们读不准。但现在我更喜欢用我的中文名字,这是文化身份认同。”

来自斐济的Rohini Balram也因名字和出身遭到或显或隐的种族歧视。她现在已经拿到西悉尼大学的博士学位,但也参加了实验,给20多所大学发送读博申请,只收到了一个回复。

不知为何,不少大学都要求她出示英语水平的证明。尽管Balram生于斐济,但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而且早已成为澳大利亚公民,2010年以来一直住在澳洲。

“我认为这与我来自斐济有很大关系,我有一个非常印度化的名字。”Balram还是感到不满。

“根据我在学术界的经验,不管你英语说得流不流利,只要带有中国或者印度口音,就会遭轻视。”

与Lang一样,Balram也拒绝给自己起一个“看起来像澳洲人”的名字。

“我的名字就是我的身份,Rohini在印地语中的意思是‘明星’。我要一直用我这个名字,这就是我反对种族歧视的方式。”

素材来源:ABC




最西澳
西澳No.1的全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