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书礼|湖寮莒村《奉县主王示禁碑》考

文摘   2024-11-25 18:00   广东  


•  莒村史料  •

湖寮莒村《奉县主王示禁碑》考




▲禁碑照片


【引子】莒村隘,流丐狂,传播瘟疫恶横行,欺诈强抢天良丧,县宰严规章。
莒村在湖寮的东北部,距湖寮镇8公里,新铺里是莒村的上村的小墟市,有店铺行栈大小约近10间。自古就是湖寮通往古大埔县城的古驿道上的比较大的村落。往北走陆路上长龙经鹿颈坑、大塘里翻矮山梁,过丰村,出西河黄塘坑尾,翻山过象形地,出吊梨坪,杨桃坪到茶阳西门入城;到县城后,可逆小靖官道上三层岭,过下洋;亦可从小靖上古村,左弼,茅坪,蕉叶坪过永定县城;或由小靖北上长治,青溪到金丰,上杭去汀州;而莒村向东溯莒溪进山,入岩上乡可经大东(古称大产)过平和长乐;而西顺莒溪出长教经陈衙陂岭下,过双溪津渡到同仁湖寮街,再向南到葵坑过平原;或入双坑经高道庵下高陂。或由双坑向西过径里,出恭州;而由莒村向南入庵坑,过梯子岭,翻过芙蓉嶂,过松柏坑,出堠北至梅潭河,过渡到堠南。是以莒村古时曾设关隘。陆路可谓四通八达。尤其是古代在汕头开埠之前,较穷苦人家的子弟,因经济不宽裕,而扎紧裤带过南洋的乡人,钱银点点如金。(按,如西河车轮坪的张弼士,他当时先步行到莒村再行二十里到侯南,始乘船到赤石岩,经漳州厦门、台湾过巴士海峡,经菲律宾到印尼雅加达。因为他出洋时在咸丰年间,还没有汕头和铁轮,走的是古代海丝之路,他不可能先从家步行二十里山路到茶阳,再搭乘客货船到三河坝,再溯梅潭河过硿后乘船上赤石岩,这样多走了茶阳到湖寮的六七十里水路再加上百侯二十里的乘船船费,这是不划算的)。因此,一心想去闯世界的人是不取的。
莒村设关隘,巡查来往生疏过客,并于乾隆卅六年当任知县王亦新(安徽省当涂县人,举人出身,于乾隆卅六年署埔至卅九年离任,在任达四年)立“禁逐流丐公碑”嵌砌于新铺里的路旁铺户的前墙上。其碑文是:

奉县主王示禁碑
一禁流丐到家,不许私御米饭,若有私与者,罚戏一本。
一禁开场聚赌,其铺舍房屋,许众拆毁,不得强顽。
一禁窝贼接赃,许众鸣锣拿及;案盗带引人一并呈官究治。
以上诸款,经通社会议,合乡同力,凡公至照各姓派出,不得推诿。
乾隆卅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立

此示禁碑嵌砌于古驿道旁,何巧吉的祖屋旁侧店铺瓦寮的铺面前墙上,碑高90厘米,碑面宽54厘米,碑脚埋入地板下,碑文共107字。是粗花岗石板材,风化严重。距今已250年。
当时正值康乾盛世,国家军事力量强盛,且清顺治立朝以来,所有反清复明的民族主义运动从未停止,民间的反清人士以教会帮派组织暗中互相联络仍不断举义,皆遭到镇压和杀戮。有些逃亡海外成为华人华侨,故清廷视华侨为敌,是化外夷民,不服王化。如当时的三合会、天地会、哥老会、洪门会(又称三点会)及白莲教发动多次起义均被镇压。逃亡的会众四处漂流走避而沦为乞丐。清廷为剿灭反清势力而采取闭关锁国,禁止人口流动。先是海禁排外和困锢郑成功反清的明朝遗民,台湾郑经归附后才解除海禁。但仍置设关卡防范反清势力死灰复燃。由于战事不断,至四川人口稀少,田地荒芜,又移湖广填四川;及移民开拓台湾以固东南沿海海疆。这些移民都要服从清廷委派的官吏管理。
而地处闽粤赣边的客家人的秉性,是非常勤劳俭朴的一个汉族民系,他们节俭慷慨好义,团结坚毅爱国,乐于助人,敢作敢为等众多优秀品德。而且粤东又是中国东南部最后归附清朝的地域。一个国外研究客家学的学者希尔顿,曾评论客家是牛奶中的奶酪(即人类、人种、人群中的精华)。为此,清廷为断绝反清人士的维持生命的补给,而令立此不准收留和接济流丐的告示。
因为华侨是无国籍的流浪人,是出洋逃避赋税的里通外夷的嫌疑人,是化外顽民,而受清廷歧视及摒弃。故当时梅县石扇堡文士罗芳伯,由于落第,科举无望,而带领100多乡众出海(应是借开拓台湾之名);而经台湾后渡巴士海峡,傍菲律宾而到婆罗洲的坤甸金山,此后才有“兰芳共和国”的诞生。(“兰芳共和国”共存在了108年,且曾于罗芳伯逝后,兰芳共和国欲归附清廷,以成为附属国;而清廷不纳。)成为当时与“美利坚合众国”同期立国的世界上最先实行共和制的国家。108年之后,“兰芳共和国”由于汉奸出卖,勾结荷兰军国主义侵略者而灭亡,婆罗洲成为荷兰的殖民地。直至抗战结束才独立。
笔者曾阅过关于罗芳伯出洋的路线报导,言罗芳伯率百余乡众,溯梅江到五华后,过东源顺东江出虎门要塞,再出珠江口,经雷州半岛穿过琼州海峡,经北部湾傍越南下至马来半岛,再向东横渡南海到婆罗洲。这条路线在清朝前中期的国策下是不能成立的。

图文来源:罗书礼《大埔县历史人文考据录》P82-84
相关链接:
分享 | 莒村上村发现《奉县主王示禁碑》及《通乡禁碑》
罗书礼|莒村新铺里《通乡禁碑》考


END



作者:罗书礼

编辑:书泰

审核:莒微号工作群


莒村
——非官方、非营利,纯公益平台;传递莒村乡音、乡情、乡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