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盾:深化友谊 共享成果——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农业合作与交流④

民生   三农   2024-11-21 07:31   北京  

中非农业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未来展望


中非农业合作的机遇与潜力巨大。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随着非洲政治形势日渐稳定,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政策相对优惠,这里正在成为世界上新的投资热点。国际上许多持乐观态度的跨国集团将非洲称为“世界上最后的投资疆域”和“最后的金矿”,是能够让外国投资者获得丰厚经济回报的一个大市场。非洲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和企业界追逐利润的新目标。


中非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非洲有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中国有适用的技术和经验,双方都有广阔的市场。我国的农业技术和装备特别是水稻等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旱作农业、沼气利用、中小型农机具和加工设备等非常适合非洲需要,而非洲的资源和市场则对我国也十分重要。加强中非农业合作,完全可以双赢互利,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从我国外交大局看,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是我国新时期总体外交布局的基础,非洲国家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国都始终需要像非洲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坚定的朋友,巩固和发展与非洲各国的传统友谊是我国政治外交的传统和需要。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是农业国,又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农业合作正可以成为加强和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我国领导人出访非洲或接待非洲国家领导人时,多次强调要加强与非洲的农业合作。历次中非合作论坛都将农业作为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非洲国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非常钦佩,对我国政府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援非农业举措高度赞赏。非洲各国领导人越来越认识到大力发展农业、实现农产品自给的重要性,同时对学习借鉴我国农业管理和农业技术的愿望和兴趣不断提高,希望与我国开展农业合作的要求和期望值也在不断攀升。中国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与非洲开展农业合作,中非开展农业合作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坚持中非农业合作的指导思想。中非农业合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按照外交先行、以政促经、互利双赢、持续发展的模式,统筹规划,扎实推进中非农业合作。首先是抓好政府间农业合作,以扩大我国影响力为主要目标,以夯实经贸合作基础为着力点,以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培养一批潜在合作伙伴。其次是推动企业间农业合作,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通过政府的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参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企业在国外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应把中非农业合作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抓住中非合作论坛的良好机遇,在农作物良种繁育与栽培、远洋渔业和水产养殖、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农业机械等领域,与非洲国家开展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并根据国内发展的长远需要,扎实推进中非农业投资开发合作,进而推进中非农业合作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


为中非农业合作提供强有力保障。探讨设立中非粮食安全合作专项资金,加大中非农业合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中非农业合作机制,营造中非农业合作良好外部环境。推动在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委员会框架下设立农业工作协调小组,建立由外交、商务、财政、税务、海关、金融等部门参加的协调工作机制,研究制订推进中非农业合作的具体政策措施。探讨派遣更多的农业外交官途径,加强中非农业合作一线工作的沟通协调。可向我国驻非洲重点国家大使馆派遣农业官员或建立我国大使馆内设农业处室机构,加强对非洲国家农业合作的调研与协调,加强对中非农业合作的指导。


△参与中国-苏丹农业合作会议

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农业资源和市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只有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才能以开放促发展,以开发促增长。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贫乏,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糖、棉、油和部分饲料以及天然橡胶等都将更加需求,农业资源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只有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不断拓展我农业的生产能力,拓宽农产品、技术、设备和劳务的输出渠道,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才能进一步保障我国战略性资源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供给。也只有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打破国际垄断,不断提高我国话语权,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减缓进口对国内农业的冲击。


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道路。合作、互利、共赢是未来中非农业合作的总体原则。非洲需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国需要解决资源与市场问题,资源与市场问题的核心还是粮食安全问题。中非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实现粮食安全是中非农业合作的共同目标。


非洲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虽然农业是重要的产业部门,但是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粮食安全问题成为非洲发展的重要议题。可在非洲重点选择若干个政局稳定、农业自然禀赋优越、农业基础设施较好、投资环境良好及政策优惠、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开展农牧渔业生产,发展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区。


逐步建立合理布局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网络。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能够发挥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人员培训、产品展销、信息平台、政策交流与工作磋商等多种功能,可借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作用大力推广我国农业技术和农产品,拓展海外市场空间。为此,应在非洲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逐步建立一大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形成合理布局的网络,辐射和带动周围国家和地区。第一批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成后,要充分发挥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产品展销、技术交流等作用,重点示范推广我国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植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水产养殖技术,以及展示和推销我国农机产品和优质水果等产品,带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稳步开展渔业合作。非洲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海岸线长,有30多个国家靠海。中非渔业合作前景广阔,应大力开拓,稳步推进。重点推进我国在西北非近海海域渔场的渔业合作,加快对这些海域的开发力度,扩大我国入渔范围和规模,尤其要巩固和扩大我国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几内亚等西北非国家的海洋渔业合作关系。有选择性地开展我国在西南非近海海域渔场和其他海洋渔业资源较丰富国家的渔业合作。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发挥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优势,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非洲国家开展水产养殖工作,并以水产养殖为动力,推动我国与非洲国家全方位的渔业合作。


积极推进“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是互惠共赢的合作,可有力带动我国农业人才、技术和产品“走出去”。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请求,中国今后将更多地向有关发展中国家派遣中国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其中大多数将派往非洲国家。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农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非洲国家合作,实施好“南南合作”项目,帮助非洲有关国家切实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实施一揽子农业培训计划。农业培训是一项收效快、效益广的系统工程,既有利于我国农业管理和技术在非洲的吸收、消化和运用,又有利于培养一批本土农业管理和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可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为非洲培养更多的农业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





来源:中国农村网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徐锋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微观三农
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本号已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