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风险与预防之道

文摘   2024-11-03 18:21   浙江  

尽管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但心血管疾病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而冠心病作为其中的重要类型,更是让许多人谈之色变。冠心病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它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然发展,犹如一颗隐藏在身体内的 “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可能带来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因此,深入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干预这一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冠心病的隐匿发展与症状显现
    冠状动脉硬化作为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往往在人们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悄然发生。从 20 - 39 岁这个看似充满活力的年龄段起,动脉血管壁就可能逐渐出现变化,开始变硬、变厚,弹性逐渐减弱。然而,在这个早期阶段,人体通常不会有任何明显的自我感觉症状。这是因为冠状动脉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即使血管开始出现硬化,它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心肌的血液供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硬化不断发展,血管腔逐渐狭窄。当狭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心肌的正常血液灌注时,症状才会开始显现。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会以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一种警示信号,患者会感到胸部压榨性疼痛,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肩部、手臂等部位,疼痛一般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如果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就会导致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时,患者会经历更为剧烈和持久的胸痛,疼痛程度往往难以忍受,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 冠心病的核心危险因素解析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被广泛认为是冠心病的四大核心危险因素。高血压会使血液对动脉壁产生过高的压力,长期的高压冲击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光滑平整,能够保证血液顺畅流动。但当内皮细胞受损后,血管壁变得粗糙,容易使胆固醇等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高血脂直接与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有关,特别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过多的脂质会在血管壁内堆积,逐渐形成斑块,使血管腔变窄,阻碍血液流动,为冠心病的发生奠定了病理基础。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同时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进程,大大增加了冠心病的患病几率。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极大,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同时,这些物质还会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容易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的阻塞,诱发冠心病。

  3. 冠心病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除了四大核心危险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导致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增加,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进而影响血糖代谢;同时,肥胖还会引起血脂异常,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些变化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运动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缺乏运动的人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在体内堆积,导致体重增加,同时也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功能,使冠状动脉更容易发生硬化。精神压力大在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一系列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糖波动、血脂异常,还会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使心脏负担加重,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进程,从而增加冠心病的患病可能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这种低氧状态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炎症反应增加等。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炎症反应则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也与冠心病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同时也会影响脂质代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代谢减缓,血脂升高,同样会促进冠状动脉硬化,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


  1. 遗传与年龄因素对冠心病风险的影响
    遗传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果亲属中有患冠心病的人,那么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基因可能会影响脂质代谢、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凝血功能等方面,使个体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变化,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可能性。然而,遗传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年龄也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一般认为男性在 45 岁之后,女性在绝经之后,患冠心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血管壁也会逐渐老化,弹性降低,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同时,老年人可能还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2. 冠心病的综合预防策略
    鉴于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预防策略至关重要。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基础。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和盐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坚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管弹性。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过量酒精对身体的损害,减少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龄较大或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进行更全面的心血管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此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应对和缓解精神压力,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旅游等方式放松身心,对于预防冠心病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管理各种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保护心脏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关注并改善可能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只有提高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在这场与心血管疾病的无声较量中占据主动,守护心脏的健康,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