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的年夜饭总是热闹得像一场盛大的狂欢。
五个孩子围坐在爸妈身边,饭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碗碟的数量多到让人咋舌,甚至比菜碟还要多好几倍。
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吵吵闹闹地聊天,话题从天南地北聊到家长里短,从烟花、红包聊到拜年祝福,笑声和喧闹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整个屋子。
爸妈吃完饭后,就会坐在沙发上准备看春晚。
但我们这些孩子对春晚并不感兴趣,反而更爱在餐桌边继续围坐着聊天。
那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就到了洗碗的时候。
看着满池子的碗筷,我们都会忍不住抱怨:“怎么会有这么多碗要洗啊!”
洗碗槽都快被塞满了,根本洗不完。
于是,我们只能通过猜拳来决定谁洗碗、谁冲碗、谁擦桌子、谁倒垃圾。
不过,即便分工明确,大家还是会不约而同地磨蹭好久,一边聊着天一边慢慢收拾。
好在人多力量大,聊着聊着,碗也洗完了,桌子也擦干净了。
然而,十八岁之后,一切都变了。
姐姐们一个接一个地出嫁,年夜饭桌上的碗筷越来越少。
到了今年,菜碟和吃饭的人头碗碟数量终于持平了。
因为人少了,菜式的花样也越来越简单,只要能凑齐一桌菜,就算是过年了。
我问妈妈:“为什么姐姐们不能回家吃饭呢?家里好冷清。”
妈妈回答说:“嫁出去了哪还有回娘家吃年夜饭的道理,嫁出去就得随男方家一起过年了。很快你也要去别人家吃年夜饭了。”
我一开始很生气,我们明明是一家人,为什么要分什么娘家婆家呢?
但看着妈妈在爸爸面前故作懂事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来,年夜饭桌上一直都有妈妈的身影。
她有没有想过回自己娘家过年呢?
我想问,却又不敢问出口。
吃完饭后,我依然害怕洗碗,脑海里还是一大群人忙里忙外的热闹场景。
妈妈像往常一样帮忙收拾碗筷走进厨房,我磨蹭了很久,不想进去。直到妈妈开始催我,我才慢悠悠地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厨房。
当我走进厨房,看到今年的洗碗槽终于能够轻松装下所有的碗碟和菜碟时,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年夜饭,那些我们一起在饭桌前聊的八卦和趣事,已经渐渐模糊在我的记忆里了。
我开始怀念那些日子,怀念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热闹,怀念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
如今,虽然年夜饭的热闹不再,但家的温暖依然在。
只是,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已经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