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获取永嘉招聘信息↓↓↓
记者 黄伟
11月14日,第二届楠溪江红柿文化节在鹤盛镇东炉村启动。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柿子也给鹤盛镇带来了为期2个月的“盛柿风华”。自去年开展首届红柿文化节以来,鹤盛镇做好柿子文章,打造柿文化和柿子“共富工坊”,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致富路。
鹤盛东炉的红柿美如画 。金肖武 摄
鹤盛种植柿子有着700年的历史,因地域和气候的关系,以东炉、西炉、东皋村的柿子最佳。“西炉村地势依山向阳,柿子产量大、品质好,主要以加工柿饼出售为主,而东炉村海拔约为500米,风景优美,是赏柿拍照的绝美之地。”鹤盛镇党委书记李益峰介绍,镇里因地制宜,根据每个村的特色和优势进行规划,西炉村以“卖柿子”为主,东炉村则以观光旅游“赏柿”为主。
“我们村种植柿子700多亩,年产量20万斤,晒成柿饼约为5万斤,年销售收入达到300多万元。”西炉村党支部书记周建明自豪地告诉记者,由于西炉村的柿饼名声在外,目前该村的柿饼供不应求。
东炉村党支部书记周丐和统计,去年红柿文化节期间,该村人流量达5.6万人次,日平均车流约170辆,仅停车费收入近8万元,加上村民售卖土特产以及其他商业收入,全村增收约150万元。
11月14日一大早,第二届红柿文化节尚未开幕,村民朱红宵就早早地将自家种的柿子、芋头、生姜等农产品摆出来等待游客前来购买。“人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几千元,最少的一天也有上千元收入。”朱红宵说,红柿文化节让村民看到了“流量”带来的红利,也让原本偏僻的小山村有了更多致富门路。
为做好柿子文章,带动当地村民致富,鹤盛镇引导西炉、东炉、东皋三个村共同打造了来料加工式“柿柿如意·共富工坊”。
该共富工坊将全镇的柿子资源进行整合,融合柿子图案,全新设计了5款包装礼盒,提升柿饼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让消费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推动柿子产业进一步发展。
在今年的红柿文化节上,柿子吉祥物“软软”带着小礼品到现场和游客们互动,也标志着鹤盛红柿第一代形象代言人的正式诞生。
在本次文化节上,“柿柿如意·共富工坊”与绿城社区商业集团、浙江嘉游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开展红柿品牌上线签约,以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除了共富工坊,东炉村与巾帼云创联盟直播团队打造了“柿韵东炉·共富工坊”,通过直播带货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实现强村富民。
活动现场,该直播团队10多位网红开启直播模式,向网友全方位展示东炉村的红柿和风景。该团队负责人张小花表示,本次红柿文化节,东炉村还加入了营地打造,可以让游客体验柿下围炉,同时引入以柿漆、柿染为主的特色柿子研学。以赏柿为媒介,打造网红景点,产生流量效应。
永嘉属于山区县,八山一水一分田,虽难以发展大规模平原种植,但也蕴藏着丰富的高山资源和物产,如碧莲的早香柚、云岭的油茶和杨梅、鹤盛的柿子……尽管许多农产品极具地方特色,且有固定的受众,但仍摆脱不了销售模式单一、销售范围有限以及附加值不高等困境。那么,小小的柿子,怎样才能做出大文章?
鹤盛镇给出的答案是,因地制宜。西炉村柿子产量大、品质好,那么就以加工柿饼出售为主;东炉村“柿景”优美,便从卖柿子转向“卖风景”,让各村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而通过红柿文化节这个载体和纽带,既放大了各自的优势,又形成了整体发展的路子。
这还不够。面对流量为王的时代,当地还探索不同定位的共富工坊,通过引入各种新业态和新的合作模式,让小小的柿子产生更大的流量,从而促进村民增收,助力山区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