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像菜鸟一样会开会-谈谈跑步

文摘   2024-11-19 22:29   韩国  

我不是跑步的大神,但在跑步的时候常常会想到很多时候目标指标的选择过程特别就像初学者刚开始跑步时的状态。一开始,跑者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目标更谈不上什么指标,只是单纯地跑着。然而,随着跑步手表等工具的引入,以及和身边跑步群体的交流,跑者开始接触各种与跑步相关的指标,例如:

  • 配速(Pace) 跑步者关注的第一关键指标,直接反映跑步速度。

  • 步频 和 步幅:配速 = 步频 × 步幅。高步频可以提高跑步效率;

  • 心率:用来是监控身体负荷和调整跑步强度的核心指标。

  • VO2 Max 是反映心肺耐力水平的高级指标。数值越高,意味着跑者能在高强度下持续更长时间。

  • 距离(Distance) 是跑量的直接反映;

跑者初期的目标选择状态,恰如会议治理初期的指标设置过程。

常见的会议治理指标包括会议时长、会议成本,参会人员结构,准时开会,结束率,与会者满意度、会议频率、议题完结率等。然后又会涉及到选择平均,还是中位数亦或者是90分位等。多样指标的存在让选择变得非常有意思:

如果过度追求单一指标,比如会议时长,很容易导致治理动作的变形,进而对组织产生“受伤”效应。会议时长可以作为一个刚性的 KPI 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应简单地将负担分摊到无法承受的个体或团队身上,否则会适得其反。

同样,在治理的初期阶段,如果试图同时考虑多种指标,治理资源的投入可能难以全面覆盖。而在一个超过万人的组织中,这样的复杂性会进一步阻碍“变革”心智的形成和传播。

让我们再回到跑步这件事情:

过去几年当我专注于增加跑步距离时,虽然我不断努力增加训练量,但体能的提升却显得极为缓慢,始终无法突破瓶颈,感觉自己仿佛在原地踏步。尽管我每天都跑得更远,但跑步的难度和疲劳感并未显著改善,进步似乎遥不可及。

随后,我将注意力转向心率,希望通过保持低心率来提升耐力。然而,为了维持低心率,我不得不频繁地减速,甚至走路,这让我对自己的进步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心中的自信心也开始动摇。每次看到自己需要走路来恢复心率时,我都对自己的跑步能力产生了不小的怀疑。

同样能力不及也无暇顾及多个指标,尝试过多指标的平衡,不仅让我感到压力重重,也让我不断陷入了不断调整的陷阱。

直到我选择了步幅作为我的唯一指标,它解决了我刚开始跑步的几个核心问题,问题优先级顺序排列:

  1. 在体能和肌耐力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的动作变形和代偿,暴露在受伤的风险下;

  2. 心率过高,耗能过多无法持久;

  3. 体能无法持续提高,不断跑走引发的挫折感;

所以步幅成了我的北极星指标,较小的步幅大幅降低了受伤的风险

同时步幅直接影响了心率,大步幅高心率,小步幅低心率;

心率降低,体能和变得更加持久,逐步储备了更高的体能,在长距离中变得更有信心;

更重要的是,步幅控制了我在路跑时和他人的竞争欲望,这种竞争欲望会打乱整个训练的计划和节奏;

我对一个好的北极星指标的认知是:一个好的北极星指标设定应该能够引发了长期的良性发展和成功。

北极星指标(North Star Metric)是指在一个组织或项目中,最能代表其核心目标和长期成功的单一关键指标。它通常是一个衡量组织整体健康和增长的关键数据点,可以帮助团队聚焦于最重要的目标,指引决策,并驱动长期的增长与发展。

所以你的公司和组织在会议上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来治理,应该选择怎样的指标呢?(待续)



拾初Wain
真实直白,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