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回到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巧合地又和多年未见的章老师重逢,并且再次共事。章老师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这种魅力不仅在于她的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更在于她独特的人格吸引力。许多人一旦接触她,往往会被她打动,进而成为相交多年的挚友。
我自己坦白说是个偏内向的人,属于那种“外向型”的内向者,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叫做i人强作E。因为在外地上学,再到后来工作,不得不慢慢改变一些性格特征。然而,在大部分人际交往中,我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非出于疏离,而是自我保护的一种习惯。因此,我格外钦佩章老师轻松赢得他人信任的能力。
一次下午茶的闲聊中,我忍不住问道:“章老师,在创业这么多年的过程中,是什么特质让你能和客户成为朋友,而且还能保持几十年的友谊呢?”
章老师似乎并没有总结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沉思片刻,平静地说道:“真诚。”她顿了顿,又补充道:
“真诚的人喜欢真诚,不真诚的人也喜欢真诚。”
我被这句话震撼到了!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但朴实的这么一句仿佛就是世界运行的规律之一。
在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因为i人的性格,常常困扰于处理人际关系,也曾经尝试练习过各种“高情商”对话技巧,试图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更加灵活应对,比如用迎合的方式让对方感到舒适,或者巧妙地回避一些棘手话题,避免冲突。然而,尽管这些技巧在某些情况下的确有用,但它们始终带着一层疏离感,让彼此的关系显得不够真切。回顾下来,我发现这些技巧远不如真诚来得有效和有力。
更要命的是,如果你本不是一个所谓高情商的人,很多时候使用技巧意味着你要成为你臆想中的那个侃侃而谈,左右逢源的高情商个体,你在迎合,应对,调整措辞,甚至把握不好是否刻意表现自己的尺度。这一切都会让人感到精疲力尽。
因为这些技巧本不是你,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包裹那个你想成为的你。当你的行为和真实的自我发生偏差时,所有的努力都会显得不自然。真正的高情商和沟通能力来源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刻意模仿或掩饰。一旦你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自我,你的行为就会与真实的内心产生不协调,也会让你感到不自在,别人也能感受到这份不真实。
真诚是一种非常自然且纯粹的状态。真诚让人感到安心与放松,它没有做作、没有修饰,甚至是朴实无华的。即使是那些通常不真诚的人,他们也会被这种无负担的真心所吸引,因为真诚带来的是一种真实的连接和信任,这种力量是虚伪所无法替代的。
即使不真诚的人可能不敢或不愿意完全展现自己的真心,但内心深处,他们依然会欣赏和渴望真诚。虚伪或算计的关系往往给人带来压力和疲惫,而真诚则能带来信任与平等,哪怕是那些常常伪装自己的人,也会渴望体验那种没有防备的交流和理解。
2010年我刚从上海搬到杭州时,开着车满载着行李一路穿越杭州的主城区,到达滨江即将报到公司附近。因为急着要租房,遇到了一个做中介的小姑娘,她介绍自己说她计算机专业毕业,我很惊讶她没有去从事互联网,当时的我自己刚完成一次成功的跳槽,身上有着一身可笑的谈判和沟通技巧。在我看来她作为中介,坦白讲是一个销售岗位,初次的接触表现得有些木讷,和销售中介这个岗位有些格格不入。
她带我看了几套房子,用并不快速的语速讲解了每一套的优点,还提到了它们的缺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并没有太多评价,只是平平的讲述,更多是在倾听我们的诉求和需要,恰当的给一些建议。
再后来,得知她已经成为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连锁品牌的老板。我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的样子,后来几经辗转和周折,租过房子,换过房子,遇到过很多的中介,但我印象里面真正顶级的销售能力应该是朴实的,不是夸夸而谈的,或者拉踩他人,尔虞我诈,让人很难放心再去和交流。
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意味着活得真实。我想首先要求的是对自己坦诚。
对自己坦诚意味着你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坚持什么;真诚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原则和坚定的价值取向来保证他是没有那么容易被环境扭曲的;
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意味着不仅要对他人坦诚,还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我曾是一个相对内向的人,长时间内不知道如何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我的教育背景也没有教我如何说“不”,如何在没有内耗的情况下拒绝他人。这种直接而不回避的拒绝——并非表面上的言辞,而是内心的果断和舒适——对许多人来说,依然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课题。
真诚是一种很稳定的状态,能够让我不内耗;
真诚也是一种链接的力量,让我能够和真诚、不真诚的人相处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