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法与理:对《第二十条》的一次“非法”讨论
文摘
社会
2024-06-14 18:00
北京
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讲述的是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看过电影的观众对其中的“法,不能向不法低头”“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一生”等台词一定有印象,没看过的人也天然会对这些金句产生很强的共鸣。这些话当然对,不过在此基础上,也还有可以延伸讨论的空间。
我们经常说“法不容情”,也会说“公道自在人心”,那么法理和情理应当如何博弈?“法”,当然不能向“不法”低头,但这两者的界限又该如何清晰划定?当法律工作者“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时,或许我们对他们的期待已经超越了他们的职业要求。在今天的节目里,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孟庆延老师就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和我们聊聊《第二十条》这部电影。
01:01 社会学视角下的《第二十条》
04:00 “法不容情”vs“公道自在人心”
07:38 “法不能向不法低头”,但界限在哪里?
10:17 陌生人社会,人的动机并不容易追溯
13:00 如果是“无讼社会”,“法”从哪里来?
15:11 复仇的正当性,是影视剧的热门主题
19:58 法律有没有可能规定人的道德上限?
23:31 法律规定越细,普通人越可能是法盲
25:56 法律从业者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生命
29:54 社会分工与职业伦理:社会先于个人存在
33:31 很多时候,是集体意识支配着我们的生活
36:45 现代社会系统里,多数人都以不出错为核心
40:42 “良心活儿”只能由良心去审判
01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话题,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期提到的“无讼社会”一篇可参考:https://www.sohu.com/a/272524753_48864602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陈述了有关对犯人的严刑拷打日渐被控制他们的监狱规章所取代的轨迹,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相关的政治、法律、权力、观念和科学技术问题;表明人类社会是如何从古代通过酷刑对人类肉体和精神的疯狂肆虐,逐步演化为一种通过实施“温柔的”暴力而使被统治者臣服和“自觉”接受规训的生存目的;进而通过对权力功能进行的微观分析,使人们对一系列传统观念都产生耳目一新的认识;认识到人们的身体、行为和主体也都是权力作用与塑造的结果。03 《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的博士论文,也是他思想理论的开山之作,是在19世纪末法国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社会分工现象,专业化愈加突出,但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失范现象增生的背景下书写的。主旨是分析了社会如何从集体意识主导的机械团结走向个人意识主导的有机团结的演变过程,而这一转变是在社会分工的协助下完成的。04 本期提到的影视作品:《第二十条》《涉过愤怒的海》《彷徨之刃》《微暗之火》《嗜血法医》05 图书推荐:孟庆延《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
点击图片 立刻下单
06 节目推荐:《福报or惩罚:做复杂世界里的明白人 | 孟庆延讲书 | 韦伯 | 福柯 | 涂尔干 | 社会学、历史、哲学、宗教 | 理解自己 理解社会》07 节目推荐:孟庆延讲解《规训与惩罚》| 靠谱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