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这座充满温情与活力的城市,无障碍文化交流正绽放出绚丽之花。近日,由鸦片战争博物馆与东莞市聋人协会携手举办的《清风万里 瑰宝鎏光 —— 沈阳故宫藏清宫文物精品展》手语导赏专场活动,在海战博物馆圆满落下帷幕,为听障群体带来了一场别具意义的文化盛宴。
活动背景:让听障群体畅享文化之旅
东莞,在积极构建全方位无障碍环境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而文化无障碍交流则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次活动应运而生,恰似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听障群体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深知,每一个人都有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权利,哪怕身处无声世界。
活动现场:手语传情,文物焕彩
此次担任手语的讲师是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志愿者曹宏。曹宏老师精通无障碍沟通技能,在她的引领下,大家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语导赏之旅。
讲师通过生动的手语,将一件件沈阳故宫藏清宫文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从精美的瓷器到华丽的服饰,从古老的书画到珍贵的饰品,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声的讲述中鲜活起来。
听障朋友们专注地凝视着文物,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热爱,他们的双手随着讲师的手语轻轻舞动,仿佛在与历史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活动老师热情地分享着自己对清宫文化的见解和感悟,听障朋友们则通过手语、文字或表情,积极地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在参观和绘制扇面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这里,没有听力的障碍,只有心灵的碰撞和文化的交融。
参观结束后,大家来到了充满创意与乐趣的扇面绘制环节。博物馆精心准备了丰富多样、带有清代宫廷元素图案的扇面,以及琳琅满目的绘画工具。针对不同类型的障碍者,工作人员贴心地提供了个性化辅助,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尽情挥洒创意。
在这里,大家相互协作,你一笔我一划,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到扇面之中。原本空白的扇面渐渐变得五彩斑斓,一幅幅独具匠心的作品在无声的交流中诞生,每一把扇子都承载着团队的智慧和深厚的情谊。
活动意义:点亮文化之光,传递社会关爱
这场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表面的欢乐与文化体验。它是一次无声的呐喊,唤起了社会各界对听障群体文化需求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仅是物质设施的完善,更是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为听障群体点亮了一盏文化之光,让他们在黑暗的无声世界中找到了方向和温暖;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份浓浓的关爱与包容,让更多的人愿意伸出援手,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多元的社会而努力。
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它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留下的美好记忆将永远不会磨灭。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文化的海洋中畅游,让无障碍文化交流成为东莞这座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与关怀为听障群体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让清风万里,瑰宝鎏光,照耀每一个角落。
撰稿:谢灵彬 拍摄:周小朝
编辑:黄彩玲
一校:张婵;二校:张翠霞;三校:唐立鹏
一审:盘秋红;二审:张巨保;三审:唐立鹏
终审:张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