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以骑射开国,武功定天下,装备、服饰等处处都遵循旧制。特别是在参加重大军事活动时,将士都要身着戎服,彰显军纪的严明与等级制度的威严。
清军的精锐部队以八旗骑兵著名,八旗骑兵的铠甲以轻便、防寒的绵甲为主,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外,衣服胸前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带“左挡”,右侧则佩戴弓箭囊等。头上戴笠帽,帽顶上有红纬装饰。
鸦片战争博馆馆藏 正蓝旗盘金团龙纹铜钉兵服
此铠甲为鸦片战争博馆馆藏,正蓝旗盘金团龙纹铜钉兵服。上衣下裳式,上衣由马褂、左右护肩、左右护腋、前遮缝6部分组成,藏青色缎面,满布鎏金铜钉,黑绒镶边,前胸、后背处各绣团龙、海水、蝙蝠纹,内衬石青色绸里。下裳分左、右两档,布料纹饰与上衣相同,左、右档中间各绣团龙纹、云纹、海水纹。
云纹:“五色云出,天下太平”古时视为祥瑞的征兆。龙袍上云纹一般以四合云和如意云为主。云纹除了单独使用外,还可与其他图案结合成纹样,如:云纹与蝙蝠纹结合的纹样,运用就寓意为“福运”。
此件大阅铠甲装饰华贵,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专供将军在检阅军队时穿用。
故事分享
耗时4年制成,却只供乾隆皇帝赏玩的珍品戎装,你知道是哪一件么?
有这样一套钢片甲,用小钢片连缀而成的套甲,表面只露金银铜黑四色圆珠组成的云龙图案,重15.4公斤,自乾隆二十六年开工,乾隆二十九年完成,用材有芜湖钢,金银叶,红铜叶和黑漆。
先将芜湖钢打成厚约1毫米,长4毫米的小钢片,将小钢片一端凿成半圆珠形,并分别包上金叶,银叶,铜叶或涂上黑漆,另一端钻一个供穿线连接的小孔,然后将它们组成云龙,一排排用线穿钉在底衬上。
银底,龙身金色,龙发龙须龙尾铜色,勾边黑色,全套甲共用60万块小钢片串连而成,甲里铺丝棉和绸里,此甲既非皇帝戎装,也非大阅礼时穿戴,只就是只供乾隆皇帝玩赏的珍品——“乾隆金银珠云龙纹甲胄”。
乾隆大阅图
清代阅兵有“简阅”和“大阅”之分。“简阅”又称“校阅”,是八旗、绿营由王公大臣或督抚定期检阅(验)部队的制度。“大阅”是皇帝检阅(验)部队训练成果,考察部队战斗力的隆重阅兵仪式。
顺治时确定每三年举行一次“检阅典礼”,由皇帝全面检阅王朝的军事装备和军队的武功技艺,八旗军队各按旗分,披铠戴甲,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各种技艺。
阅兵的规模盛大,参加的人数少则四五千人,多则两万人以上,所用包括器械、旗纛、枪炮、金鼓、海螺等,数量极为可观,清朝皇帝和宗室大臣,凡参加这种活动的,也都要穿甲带盔。直到现在,阅兵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感荣光、最感振奋、最感骄傲、最感自豪、最为神圣的庄严的盛典。
清朝中期以后,火器愈加发达,使绵甲逐渐失去其防御能力,最终离开了战场,成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礼仪服饰。
撰稿:张巨保;编辑:黄彩玲、盘秋红
审校:张建雄、唐立鹏、张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