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腹式呼吸法是道家的一种调息方法,是道家内丹修行者,在修行中总结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呼吸形式之一,广泛应用于道家丹道修行中,这种呼吸形式可以有效的调节人体内在的能量,把内在能量变的更加强大,治疗身体各种疾病,培养生命能量(丹田真气)。
何谓“逆腹式呼吸法”?
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舌抵上鄂,吸气的时候小腹收缩,呼气的时候漫漫鼓起小腹,要求做到深、长、细、匀。
首先意守丹田,禅宗,道家和其他流派关于丹田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同时排除杂念,想着气息从鼻孔吸入,流经至丹田,再想像浊气从小腹一直向上,从口中呼出,以此往复。
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逆腹式呼吸法重点在于呼气,呼气时要做到呼气的气息尽量时间长一些,呼气时缓慢均匀,每一呼气气息要尽量深一些,每一呼气都要仔细体会观察,在呼吸锻炼过程中把“注意呼气”放在第一位,但做到呼气细、长、缓、均、深的同时也要呼气自然舒服,不能故意用力强求,舒服自然为宜,慢慢的进行调节呼气。
逆腹式呼吸法重点在于呼气,而呼气的重心应放在小腹,也就是肚脐眼下一个半大拇指的宽度的地方(中医的气海穴),在呼气时引导呼气的气息从鼻子慢慢的下沉到小腹气海穴的范围,不要局限气海穴一点,应是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个向四周扩展的无界限性的范围,这个范围随呼吸锻炼的熟练慢慢加大,甚至是整个腹部都会在这个范围内,随着小腹内在能量的增大,这个范围还可以不断扩展。
只要把重心放在小腹气海穴的同时注意呼气就行了,“注意呼气”可以推动体内气机运行,慢慢培养内在能量,而内在能量的存储重点就在小腹气海穴,所以呼气时注意力的重心放在放在小腹,也就是说逆腹式呼吸时注意力要放在呼气上,感觉的重心要集中在小腹范围内。
逆腹式呼吸在不断的以小腹为中心的注重呼气的训练过程中,调动体内能量不断的增加,不断的运行,推动体内气能量慢慢强大,最终可以聚集在小腹范围内,形成一种充实但没有外延界限的能量团,当这股能量团逐渐增大,就可以打通道家修行中的任督二脉。
身体的各种疾病就可以得到治疗,身体的潜能就可以被激发,甚至可以打通全身的经脉调节身体各个器官的内在能量。
任脉:从下颌的承浆穴到下体的会阴穴
督脉:从口部的龈交穴到背部最下的长强穴
逆腹式呼吸重点在于呼气,所以吸气做的自然无任何引导就够了,最好能做到差额呼吸,既把重点在于呼气的细、长、缓、均、深上,而吸气不去管它,做到呼气长吸气短,这样就可以了,如果吸气时不知把感觉放在那,也可以把感觉放在鼻子上,去自然吸气,这样就行了。
逆腹式呼吸重在将内在气息送到腹部,所以重点在于呼气和小腹上,呼吸时的胸部和腹部的起伏要自然,不能用力,起伏应跟随调息的节奏自己运作不含人为因素,不能强行作胸腹部的起伏运动。
逆腹式呼吸在练习时,一般呼气时推动体内能量到腹部,腹部会慢慢有些伏起,但这种伏起是自然的,不用力的,只是感觉的重心放到小腹上,小腹会自然的伏起,这时的胸部也是自然的回缩,这种回缩也绝对不能用力,一切是自然的,呼气时腹部伏起胸部回缩只是一种气息到达腹部的感觉而已,有意识去控制就会影响锻炼的进程。
逆腹式呼吸在练习时,吸气是不加任何有为的意识的,所以其胸部腹部的运动也是自然的,不用力的,不去控制的,一般吸气时胸部微微伏起,腹部微微回缩,这些伏起回缩要是无意识的自然的。
逆腹式呼吸坐卧立行都可以练习,只要身体挺直自然放松就行,坐卧立行中以坐姿为最佳,呼吸以鼻呼鼻吸为宜,这样有助于修炼静坐时自然呼吸放松。
这篇文章看完很受启发和感悟,可以给朋友们看看。值得分享!
本文编辑整理:身心灵(shenxinlingdao)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感恩!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身心灵微信平台:
谢谢你看到最后,愿你的生命活成天籁!
请点亮在看,愿你心里的光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