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师兄师姐说】 陈冬阳 - 征途回望千山远 前路放眼万木春

学术   2024-07-19 11:40   甘肃  



“通过答辩,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宣布通过答辩的这一刻,心里并没有过多的欣喜和轻松,反而是出乎意料的平静。有人说,读博只有两天是快乐的:一天是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另一天是领取毕业证的那天。在别人眼里,“博士”二字是光彩和荣耀,却不知这一路上的疯狂。回想过去,在近代物理所的五年时间匆匆而过,所幸的是收获了一个沉甸甸的行囊,里面装满了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和坚韧执着的印记。
关于读博这一场修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刻体会,各不相同。此处将自身感受略述一二,用于自省自勉。
只有真正的深入科研,并去细细体会,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平凡。我们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有限性,接受那些事与愿违和不尽人意,然后继续不求结果的积极努力。这场名为读博的持久战,更需要一颗平静之心去对待。每一次挫折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保持对自己的信心,也许别人并不理解,也会遭到否定和质疑。我们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数,每一个困难都是成长的机会,铺垫、探索和感悟所付出的努力,都对研究是有助益的。
科研是长时间的积累和探索工作,这一旅程孤独而又艰难,在这个旅途上,激情运气智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节奏和度量,优秀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关键。走好这段旅程,规律性具有极大的意义。这个规律性可以包含对一个领域专注的规律性(如持续跟进地在一个问题或课题上读文章、搞研究、分析数据)和扎根的规律性(如持续追踪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养成文献阅读的习惯),但不是成果的规律性(比如每年一定要发多少篇论文),把自己的工作做系统做透彻才是重中之重。自律之下,最强大的执行力其实源于更深层次的东西——内在的动机。自己的研究课题只有自己最为了解,把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数量等价于科研的质量,其实是对自己和自己科研工作的不负责任。
任何有价值的梦想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是一次次跌倒碰壁后爬起来咬牙前行,是毫不犹豫的拯救和治愈自己于破碎和深渊之中。那些晨间的寂静,不眠的星光,清醒的克制,孤军奋战的坚持,暗暗许下的承诺,都是我热爱自己的时刻。怀揣着激情和勇气,收拾心情,调整心态,按自己的节奏,继续踏上接下来的漫漫科研之旅。


作者简介


陈冬阳,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2021年考入近代物理所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马新文研究员、汶伟强研究员,2024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去向:北京大学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研究生教育
近代物理研究所招生宣传平台,研究生招生、培养、学工等相关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