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不能自医,有一点毛病就要去医院。但在医生看来,很多病听着挺吓人,其实不用治,都是瞎花钱!
1、鼻炎
每天用盐水洗鼻
缓解轻度过敏性鼻炎引起的症状,首选「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天一到两次。但注意,这里用的是生理盐水,浓度是在0.9%,可不是食用盐调制的水。
生理盐水清洗鼻腔,能把鼻腔分泌物和过敏原从清洗出去,还能保持鼻腔湿润,改善鼻黏膜的功能。
2、慢性咽炎
用蒲公英根泡水喝
得了慢性咽炎很难受,吃了各种药也不见好,此时用将金银花、菊花、蒲公英制成金蒲菊茶一起泡水,喝上一大壶,可以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医生介绍,金银花、胎菊、蒲公英根均为清热解毒之药,金银花清热解毒,有广谱抗菌作用,慢性咽炎常由细菌感染所致,金银花可治慢性咽炎,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炎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蒲公英还有广谱杀菌的作用,能预防上火导致的口腔溃疡、牙床肿胀等,胎菊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临床上常与蒲公英配合适用,清热解毒。
3、宫颈糜烂
正常的生理现象
宫颈糜烂曾困扰了很多女性,但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它只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宫颈糜烂这个名字只是听起来很吓人,我国几乎十有八九的女性都有“宫颈糜烂”,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痒痛、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虽然宫颈炎症、有些宫颈内瘤变甚至宫颈癌也会表现出宫颈糜烂的症状,但不能说是宫颈糜烂导致了这些问题。
4、慢性浅表性胃炎
就是消化不良,绝大多数人都有
据调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 80%~90%。在医院,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所以,几乎大多数人都有慢性浅表性胃炎。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完全不需要治疗。
5、骨刺
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大多数人一听到有骨刺就立即想到拔刺,欲把刺弄掉而后快。甚至常常会和“骨裂”联系到一起,担心是不是“骨裂”导致的细小骨刺?大家完全被“骨刺”的名字欺骗了,骨刺其实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
骨刺即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也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且大多数骨刺并不用治疗,要治的话就只能治引起骨刺的原发病——骨性关节炎。
6、偏头痛
多吃含镁的食物
“头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有偏头痛的人群经常靠止痛药缓解,也没有根治。治疗偏头痛,多吃含镁的食物就能够止痛。
经常偏头痛的患者吃点蔬菜、小米、荞面、豆类、香蕉、坚果及海产品等,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特别推荐紫菜干,因为紫菜里含有大量的镁元素,有镁元素的宝库之称。
7、甲状腺结节
95%都是良性
另一个体检高频疾病就是——甲状腺结节。很多人体检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非常紧张,认为要马上治疗,非常担心变成甲状腺癌!
之所以很多人都有甲状腺结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B超技术的进步,连3毫米的结节都可以看到。事实上,1 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
8、关节寒痛
拔拔火罐
关节寒痛一般都是经常吹冷风或者穿衣少导致的,只是最好用拔罐来处理,拔罐既能拔走体内湿气还能通过热刺激来缓解疾病,其中拔出水泡就是证明体内湿气重的原因。
9、灰指甲
用大蒜和醋浸泡
灰指甲学名甲癣,为皮肤真菌感染所致。陈醋和大蒜均有抗真菌作用,故配到一起可用于灰指甲的治疗。
取老陈醋250克,大蒜250克,将大蒜捣碎放入瓶中,倒入陈醋,浸泡一天即成。将患有灰指甲的手用蒜醋浸泡,每晚一次,浸泡15~20分钟,坚持3个月左右即可。
10、心脏早博
没症状不用治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是演奏节奏乱了点,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脏早搏”。
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也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不用治。即使要治,最好的治疗不是用药,而是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建议这些人平时少喝浓茶、咖啡等饮品;正常作息,少熬夜即可。
最后,我们在知道自己只是患有小毛病的同时,也要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疾病的发生!
1、戒发怒
中年人家庭琐事多,工作任务重,情绪更易波动。人在发怒时,交感神经极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易诱发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
因此,中年人要善于控制情绪,尤其不要发怒。想发火时不妨深呼吸,或在心中默念10个数,有助于理性回归大脑。
2、泡泡脚
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中穴位最密集的器官,可以通过足浴的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
长期泡脚不但有驱寒祛湿、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代谢等作用。
3、烟酒得戒
人到中年,事业初见起色,应酬在所难免,小酌怡情,切不可不醉不归,否则肝脏会严重受损。喝酒一定要把握量,低度白酒最多2两,中度白酒别超1两,烈性酒要控制在25毫升以内,啤酒一天最多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