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截至7月15日,江苏省新型储能项目累计建成投运540万千瓦,同比增加10倍,电化学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全省建成的大型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18个,占比近半,其中协鑫能科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12个共75万千瓦,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据江苏省发改委测算,江苏省已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可提高新能源年消纳量约30亿千瓦时。近一年来,全省新型储能完成基建投资约200亿元,同比增加50倍。项目投资带动省内储能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约450亿元。江苏省发改委还公布了40个2024年7月15日前建成的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4.41GW/8.82GWh。其中规模排前三的是协鑫(含合建)、三峡、国家电投领衔,规模分别为750MW/1500MWh、500MW/1000MWh、262.9MW/525.8MWh。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曾在2018-2019年间,凭借在用户侧储能以及电网侧储能的布局,引领了中国一段时期内的储能发展。然而随着2019年电网侧储能项目频踩“急刹车”及新能源配储的逐渐兴起,中国储能的中心向西北等能源大省转移,江苏省储能逐渐式微。2023年以来,江苏省以较高的峰谷价差,吸引了大量工商业储能的开发商,另外在独立储能等方面加大力度,促使江苏省逐渐回到了引领中国储能发展的中心。各项政策也促使了江苏独立储能快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江苏省储能相关备案项目达1162个,涉及储能规模超10.88GW/21.53GWh。其中,电网侧项目12个,总规模超0.70GW/1.40GWh;电源侧(新能源配储)项目38个,总规模超0.76GW/1.19GWh;独立/共享项目64个,总规模超6.64GW/13.21GWh;工商业储能项目775个,总规模超2.77GW/5.74GWh。除此之外,江苏省在新能源配储方面也逐渐加大力度,2022年,江苏省发布的1-5批次共计装机规模11.19GW的光伏发电市场化并网项目要求,明确通过现役供热气电和煤电机组改造、配建/购买/合建新型储能等方式提供调峰能力。根据江苏省发改委最新公布的40个2024年7月15日前建成的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总容量达8.82GWh,比年初公布的8.6GWh,已超额完成任务。不过,虽然江苏是电化学储能规模的“大哥大”,但单从用户侧储能来说,浙江却是名符其实的全国“一哥”。
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其用户侧储能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独树一帜,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浙江省工商业储能系统的造价持续下降,其平准化储能度电成本显著降低。预计到2025年底,锂电池电化学储能度电成本有望将降低50%,达到每度电2毛钱左右,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可预见的将大大提升。能量密度继续做高,工商业储能设备的小型化后更易被市场所接受。例如,浙江中弦能源有限公司推出的方舟一号固态储能系统单柜占地仅1.62m²,单柜容量291kWh,比能量可达360Wh/kg(车规级)-450Wh/kg (金属锂电池)甚至更高,整机综合转化效率90%。浙江省用电需求大,全年电量缺口居全国第二,电量缺口值达1838.9亿千瓦时,相当于22台百万千瓦煤机的全年发电量。省内光伏与风电装机比例首超三成,但由于新能源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调度调节压力大,这为储能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工商业用户众多,2023年全省用电量达6192亿千瓦时,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67.6%。稳定的用电需求和较高的电力缺口,为用户侧储能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浙江省的用户侧储能系统运营方式灵活多样,包括业主自投、纯租赁、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等模式,使得不同需求和资本实力的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和运营模式。此外,储能系统的应用场景也非常灵活,可以独立配置于工厂与商场,或与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耦合使用。这些优势使得用户侧储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具吸引力。随着行业内人才和资金的涌入,浙江省储能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循环寿命较长,确保了储能系统在实际运营中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很明显浙江省用户侧储能市场的火爆并非偶然,在技术与成本的优势、强劲的市场需求、到位的政策支持以及灵活的运营模式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下,浙江省用户侧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必然。随着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加之出台的新政新规对整个行业的不断完善和助推,浙江省的用户侧储能市场前景也会更将积极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