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政府工作报告》看发展|民生福祉 答好百姓“幸福卷”

时事   2025-01-09 19:03   内蒙古  

包头日报 2025年1月9日 06版

深读 | 民生福祉 答好百姓“幸福卷”

打通30条断头路,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6.5万平方米,保交楼、房交付9384套,“入住难”房屋交付率达到88.7%……2024年,城市的面貌越来越新,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包头市交出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城市面貌换新颜

百姓居住“新”体验

“着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奋力争先。”2024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了目标要求。一年来,全市上下以“有解思维”有效破解一批发展堵点难点问题,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办成了一批百姓关心的住房、出行等民生实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为民情怀。

“城,所以盛民也。”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创造更多可能,是城市更新的应有之义。这一年,包头精心描绘城市“颜值”,精致塑造乡村“气质”,全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过去这里污水外溢,生活垃圾较多,邻居们经常发生矛盾。‘夹心房’改造不仅让居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我们理想的城市生活模样也越来越清晰。”青山区富强路街道居民杨大英感慨眼前的变化。2023年11月启动的“夹心房”改造工程,以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为导向,把民生放在首位,充分尊重民意,让群众参与到方案制定、进度监督、效果评判的全流程中。高标准打造的安置房,注重安全性、实用性与耐久性,合理的户型设计满足了不同家庭的需求。2024年10月15日,“夹心房”改造实现交房即交证,让“钉子户”变成了“自家人”,“风险区”变身了“小广场”,化解了基层治理难题,邻里和谐、文明互助的“新”氛围让城市的居住文化有了新内涵。

“夹心房”改造让百姓从“忧居”变“优居”

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源泉。从城市发展的“小切口”破题,举全市之力将“关键小事”办成了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林南平房区的改造让百姓看到了希望。“盼望已久的新楼房终于建起来了,最大的愿望就是90多岁的老母亲能早日搬进新楼房。”目睹曾经居住了40多年的林南平房区从“忧居”正在蜕变成“优居”,林南平房区改造项目回迁居民霍尚坤的幸福感不言而喻。

城市更新不是空间的简单更新,还要为居民生活提质服务,需要更精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回应人民的期待。以人民为中心,让百姓心里有暖、面上有光,随着林南平房区改造项目的加速推进,集绿地、健身、老少活动场地为一体的安全、舒适、卫生、便捷的宜居环境即将到来,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和新型商业生态圈也将让林南区域成为我市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小区改造过程中注重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感觉生活在这个社区很幸福。”青山区锦林社区84岁的冀声远老人对小区改造特别满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过去一年,我市统筹谋划、精心设计、协同推进,从解决“爬楼难”到改造楼道设施,让居民出门即可休憩放松;从规划空间,满足群众停车、充电等需求,到妥善处理多元诉求,共完成改造项目114个。我市致力于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期望。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需求出发,让人民群众的幸福触手可及。

交通建设创新绩

畅享出行“新”便利

道路建设一直是包头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过去一年的亮眼成绩,为市民带来了出行的“新”便利。

随着复兴大街的开通,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缩短至20分钟,较改造前节约18分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为城市北部区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让市民能更快速地穿梭于城市之间,享受高效出行的“新”体验。复兴大街沿线的变化也令人瞩目,烂尾多年的西部五金机电城温商大厦项目重新备案复工,产业项目如晶牛浮法玻璃工厂改造升级、联东U谷加速推进,房地产项目纷纷落地,教育民生实事项目稳步开展,口袋公园建成投用,城市风貌焕然一新,沿线居民的生活也因交通改善迎来了更多“新”机遇。

建安大街全线贯通

建安大街东段道路优化工程,将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南部东西向新的快速通道打通;民族西路南延工程实现主路通车,机动车道由双向两车道变为双向四车道,实现了机非分区通行;景富桥洞桥下通行高度由2.3米增加到4.3米,救护车、消防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均可通行,居住在麻池镇、萨如拉街道的30万居民近20年的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打通了群众的生命通道……曾经杂草丛生、路况糟糕的道路,如今已经变成了宽敞整洁、绿化优美的大道,车辆通行顺畅,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周边居民出行不再是难题,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赛汗路延伸工程负责人贾帅说:“修建前这里杂草丛生,百姓的出行也非常困难,如今每次来到这里,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的面貌让人心情舒畅。”

这一年,路愈畅,群众心更安,城市更美丽,幸福更“有感”,展现了我市道路建设的“新”实力,也开启了百姓舒适出行的“新”篇章。

就业保障出新招

铺就发展“新”道路

2024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一个个新的就业增长点,开辟了就业新空间、发展新赛道。

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我市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返包来包就业,深入开展“干部走基层送政策”“干部走企业访需求”“就业服务专员与企业结对”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组织“春招、秋招”“名企行”“访企拓岗”“校园行”“青年人才来包实习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引才进门”活动,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精准有效对接服务。

积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向全国500余所高校招就网站推送岗位需求信息,把城市的就业机会传递到全国各地,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的目光,为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组织7支专业引才小队,分赴多省重点领域及教育、医疗系统,走访160余所高校,开展210场精准引才活动,累计收到意向简历1.8万余份。

2024年包头市秋季校园招才引智活动大连理工大学专场

在人才与企业对接上,包头精准发力,向5家重点企业推送1516份简历,其中向内蒙古北方重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推送975份,涵盖硕士87份、博士3份,聚焦契合产业布局的工科类专业,实现人才与岗位精准对接,助力企业蓬勃发展,保障毕业生就业,形成双赢局面。创新就业服务的“新”模式,让人才与岗位适配更加合理高效。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延伸人社服务“触角”,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帮扶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依据市场需求开设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针对性课程,提升求职者就业能力;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优化创业平台建设,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持续优化就业结构,引导劳动力向新兴产业、服务业转移,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氛围……一系列举措是我市在人才汇聚、帮扶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新”尝试。“来到这里之后,大家给了我莫大的关怀,遇到问题也会及时帮我解决,特别温暖。”来自河北邢台的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路瑞龙在包头找到了归属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里外焕新的家,门前新铺的路,街角遇见的绿……城市蝶变,生活更美。加速绘就产业兴旺发达、城市宜居宜业、民生幸福美满的美好画卷,城市建设始终把百姓宜居安居放在首位。

我市刚刚闭幕的2025年两会,明确了以民生为主的新的发展目标:在城市繁荣、乡村振兴上聚力攻坚,启动建安大街、210国道城区瓶颈路段改造,实现城市易涝点动态清零。推动供水、排水、供电、热力、消防等市政设施智能化升级,建改燃气管道1000公里、室内燃气5.9万户。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6个、174.3万平方米,确保林南平房区安置房9月底前建成交付。推动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扩围。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打造二级标准以上物业服务项目60个……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努力把包头建成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美丽宜居幸福地,城市更新没有终点。2025年已经到来,随着更多的城市更新项目从图纸上、规划里跃入现实,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温度、更有质感,让百姓的“新”生活越来越精彩,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包头一直在路上。


锐 评

民生无小事 细处显功夫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城市更新,点多面广量大,检验着为民服务的温度。虽然城市更新“打开方式”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力图让人民群众获得“满满的幸福”,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无论是加快林南平房区改造、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还是建设农村公路,需要始终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在细节上不断改进流程、优化服务,各个环节要想得更周全、实施得更精细,真正下足“绣花”功夫,做好“面子”工程的同时也做好“里子”工程,才能绣出美好生活新图景。
记者李春燕
摄影:静 祝家
编辑:贺怡欣

一读:牛   瑶

校对:张桂莲

审:周旭 林一凡

审:杨   帆

三审:梁学东

声明:包头市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授权,注明来源于《包头日报》微信公众号(BaotouDaily)。

如果可以,请点点底部给小编加个鸡腿↓

包头日报
贴近铸就主流,责任彰显公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