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让“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的浓浓乡愁永驻“在水一方”

文摘   2024-11-20 20:52   青海  

日月山下、青海湖畔,是山宗水源·锦绣共和......

共和,取名“共舞和谐”之意,她东临西宁、西接茶卡、南靠龙羊、北傍青海湖,四周环山,盆地居中,地势险峻,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生态屏障,素有“进藏咽喉”之称。黄河上,一座座水电站拔地而起,龙羊峡水电站开启“水光互补”新模式,将“绿电”源源不断传输到全国各地;草原上,“大风车”巍然屹立,迎风转动,风力资源带来了农牧区灯火通明;共和盆地,千亩光伏电板整齐划一,反射出经济发展的“共和之光”;地心深处,沉睡的“宝藏”慢慢觉醒,干热岩资源发电技术开辟了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如今的共和,“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大放异彩,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诗与远方,这正是对共和之美最深情的乡愁表达

——共和之美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有力巩固

共和自然风光秀美,景色宜人,这里有草原、湖泊、雪山、湿地、沙漠、丹霞地貌等自然风光,集青藏高原和西部地区所有的景色于一身,是“大美青海”的缩影,宛如一幅展开的高原山水田园画卷。碧波荡漾青海湖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湖泊,群山苍翠、湖水湛蓝,鱼群欢跃、万鸟翱翔;“中华民族母亲河”横贯共和境内108公里,气势磅礴、浩荡东流;“万里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坐落于此,黄河自西向东穿行于峡谷中,两岸峭壁陡立,重峦叠嶂,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夏拉草原、切吉草原、铁卜加草原、尕海草原绵延千里,各有千秋;塔拉滩沙漠、沙珠玉沙漠跌宕起伏,气象万千;九曲里、恰恰湾、“观日之城”黑马河,共同为共和衬托了惬意、烙上了情印。

202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再次踏上青藏高原,亲临青海视察工作、看望群众、慰问干部,并对青海工作把脉开方、领航定向,从“三个最大”到“三个安全地位”,从“四个扎扎实实”到“四地建设”,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三年来,共和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绿为笔,绘就生态文明“三张新图景”。绘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图景。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为重点,以《共和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牵引,通过实施黄河流域及龙羊峡库区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质监测、水污染防治等措施,不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县国控及省控断面黄河流域龙羊峡水库出水口水质考核目标达标率均为100%,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绘就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新图景。全面落实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政治责任,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治理为重点,全面考量县域生态环境实际,全面推进水、气、土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县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为96.7%,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绘就国土绿化三年行动新图景。扎实开展国土绿化三年行动,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农牧区全域无垃圾试点创建、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河湖“清四乱”、环保督察整改、环湖旅游综合整治等,全县绿化面积持续增加。2023年在共和县沙珠玉乡召开全省国土绿化暨“三北”工程攻坚战动员大会,沙珠玉作为重点沙区,从昔日的无“珠”无“玉”跃身成为青海乃至全国的高寒干旱沙区治沙防沙示范样板之一。

——共和之美在人文,文化底蕴内涵实现全面升华

共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和合共生、儒释道传统文化和谐共处的核心地区,有藏、汉、回、蒙古、撒拉等22个民族,共同孕育了和合和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故地,饱涵着共和各族儿女团结互助、守望相助的乡情底蕴和乡愁记忆。历史上的羌中道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越县境,日月山、伏俟城、黑城子、白城子等历史遗迹都见证过共和曾经的辉煌,仰华寺遗址、海心山寺、青海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班禅塔林寺等名刹古寺教风浓郁,少年花儿、则柔拉伊、社火眉户、刺绣剪纸等民俗文化在传承中绽放光彩。近年来,共和县先后斩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等荣誉桂冠,荣膺中国藏族情歌之乡、两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20236月,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年来,共和县委县政府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总遵循,谱好“三部曲”,奏响民族文化新乐章。谱好民族团结进步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各族群众更加自觉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积极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脱贫攻坚成果档案展示馆”等一批教育基地相继建成,连续19年开展“藏蒙睦邻友好联谊会”,成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品牌,在全社会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谱好县域红色文化曲。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中国共产党共和历史(1949—1978)》《共和百年大事记》《共和县解放实录》《革命火种在共和大地秘密撒播》等一批党史基本著作应运而生,依托龙羊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和县党建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共和县沙珠玉治沙历史展览馆,将红色基因融入干部群众。开展推介县域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曲沟故事》荣获全国征文和演讲大赛二等奖,为全县党建红色教育注入红色内涵。谱好民族传统文化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办《共和文学》期刊,《贤孝》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节目登影入刊,全力打造集思想引领、政策宣传、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中心,精心打造廿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许国强先进典型实践点,全力展示共和的发展新面貌、生活新变化、社会新气象。
共和既是州府中心,也是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区域中心。这里是水能、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最富集的地方,是青海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主力基地之一,光伏发电园区和水光互补发电站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这里是畜牧业与工业紧密相融的地方,羊群与光电相得益彰,光伏羊名声鹊起。这里是国内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高温优质的干热岩埋藏浅、分布广、大规模可利用,被誉为中国的热盆”“干热岩之都这里也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和省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独特种养殖环境造就了纯天然的青藏高原农畜产品。这里还是亚洲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三文鱼养殖基地,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准获出口的国产三文鱼企业,冷水鱼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加快打造四地重大要求,省委关于建设泛共和盆地城镇区,把共和打造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全省中部崛起的新增长极以及州委四区三样板皆与共和息息相关。三年来,共和县委县政府仅仅围绕建设产业四地,聚焦生态立州、农牧业稳州、清洁能源强州发展战略,用活用好资源禀赋,做好三篇文章做好清洁能源产业文章。坚持以产业四地建设为牵引,加快形成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3331万千瓦,占全省一半以上。探索“地热资源+”发展模式,率先在全省建成首个地热供暖改造示范项目。龙羊峡85万千瓦水光互补电站和8座电源侧储能电站建成运行,龙羊新村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黑马河镇清洁供暖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清洁能源正在成为共和新的金字招牌做好国际生态旅游文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初见成效,成功举办环湖赛、“决战青海湖”搏击格斗争霸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做足做实两湖旅游文章,青海湖旅游专线全面建成,黑马河班禅敖包、东格尔观鱼台等景点游客络绎不绝;持续创建龙羊峡5A级旅游景区,打造龙羊渔火”“特色鱼宴”“黄河灯会等共和旅游新IP游客和旅游收入逐年“双增长”。做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文章。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饲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首次实现冰鲜虹鳟鱼出口,藏羊、牦牛原产地可追溯80多万头,有机草原认证达千万亩。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良种示范展示基地加快形成,积极参与大美青海·绿色品牌推介会,有力助推名优特产品走出去落地生根。成功获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和省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

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新的赶考路上,共和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紧跟总书记步伐、紧扣省州委节拍,勇做事业急先锋、争当工作手艺人,甘为人民勤务员,以绿美生态护共和,以厚重人文讲共和,以首府作为兴共和,努力让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的浓浓乡愁,永驻在水一方

供   稿:中共共和县委组织部
责   编:腾子卓玛
审   核:更 措 吉   仁青多杰
监   制:张生军
投稿邮箱:ghxxcb@126.com

共和融媒
积极向全县基层党员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省州县委有关决策部署,展示我县改革发展成果,信息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当地旅游、惠民信息、以及重大事件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