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新报•杂文欣赏】杨恩章 | 阻止“红眼”成“凶眼”

文摘   2024-12-27 08:54   北京  

阻止“红眼”成“凶眼”

       ——无良小人卑劣伎俩之嫉恨、嫉怒、嫉害


文/杨恩章



自题:

      一个人假若妒火中烧,“红眼”就会恶化为“绿眼”和“凶眼”,随之使其由常人沦为小人、恶人以至罪人。这绝非危言耸听!


红眼,绿眼,凶眼,三种不同的眼色和眼神,均是嫉妒的代称。红眼,是国人对嫉妒的俗称;绿眼,来源于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中形容嫉妒为“把人一口吞掉的绿眼魔鬼”;在《圣经》中,则把嫉妒喻为“凶眼”“灾心”。相比较而言,三种不同色彩和形态的眼神,虽然都是隐喻嫉妒这一负面情绪,但人们习惯分别用三者表示嫉妒轻重程度的显著差别。红眼表示的程度较轻微,相当于嫉羡,而绿眼和凶眼表示的程度很重,相当于嫉恨、嫉怒和嫉害。


人们普遍用眼睛比喻嫉妒、愤怒和悔恨等情感,是颇有道理的。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是心灵的两扇窗户,绚烂多彩的外部世界,都要通过双眼注入心灵。反之,内心世界的活动也大都要从眼神中表现出来。古人早就指出,眼是心媒,心为情本,里外勾连。这就是说,心是本,眼是源,心明才能眼亮,眼睛只是心灵对外部世界的接收器。但是,有时眼睛的迷误,也会引起心灵的错失。


诗人艾青在《关于眼睛》一诗中说:“你说眼睛是灵魂的窗子,我说眼睛是灵魂的镜子。你说世界上最美的是眼睛。我说最可怕的也是眼睛。”明眸慧眼的最美妙之处,众所周知,无需赘言。而“凡眼翳睛”(翳,音yì,指眼珠的病膜),比如,染上红眼病,特别是患有绿眼和凶眼两种毒眼症,可怕之处是会引发难以预料的祸患。


什么样的人容易由红眼恶化为绿眼和凶眼呢?


一种是心术不正的人


这种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笑人无,恨人有,盼人短,妒人长。眼里见不得别人好,心里更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好。如果发现周围同事进步快,或有人日子过得比自己好,就眼馋心谗,无端猜忌,说三道四,巴不得他人事业家业落败,遭受劫难。


另一种是名利心甚重的人


为官从政者中的“红眼病”患者,嗜权如命,为争官位争实权虚苦劳神,费尽心机。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德不如人,能不及人,仍要瞪着磨盘大的眼睛,监视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设法找岔子,挑毛病,明里或暗里使拳脚,贬损对方,抬高自己,抢占上风,憯越上位。


再一种是攻击性甚强的人


法国大作家雨果在《两面人》一书中指出:“凡是嫉妒的人都很残酷。”嫉妒本身,就是冷眼相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怀有贬意、恶意甚至敌意。嫉妒心引发和激起攻击性,反过来,攻击性心态会加剧嫉妒心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其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当感到别人对自己的进步形成严重威胁时,当他的卑劣行径遭到众人反对时,当他对自己的前途极度绝望时,往往会歇斯底里大发作,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干出种种灭绝人性的坏事来。



记得有本书上有这样一种观点,爱是引发嫉妒的一个原因,有深爱才有深妒,深以为然。羡慕可称作一种爱,而爱意中往往会夹杂着醋意,醋意中当然也包含着爱意。如此看来,有人将“羡慕嫉妒恨”这三种不同情感组成一个特定的词语,十分恰切。如果掌控不好羡慕,就会成为诱发嫉羡、嫉恨、嫉怒和嫉害的起始点和导火索。


据心理学家研究揭示,嫉妒是人的天性,一岁左右的小孩就有了嫉妒的表现。嫉妒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它是人性病,也是官场病。一般人很难彻底摆脱这种红眼病的侵扰。左宗棠有副对联写道:“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换个说法,无人相妒不成才,人无妒意难成才,这似乎有一定道理。对轻微的妒意无需大惊小怪,但是绝不可听之任之。当羡慕进入羡中带嫉的微妒阶段,就成了羡慕的后续发展是善化还是恶化的分水岭,向善还是向恶会以此为界分道扬镳。因此,在羡慕这个重要关口,须谨防“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如果掌控得力,爱意战胜醋意,嫉羡就能朝着善化的方向发展,就会对胜出者由醋意转为爱意和敬意,承认差距,虚心向学,奋起直追,沿着“嫉羡——敬佩——随喜——向学”的正确路径朝前迈进。


如果失控失制,醋意战胜爱意,嫉羡就会朝着恶化的方向滑落,就会对胜出者由醋意变成恶意以至敌意,冷漠,猜忌,贬损,甚至诬陷,会沿着“嫉羡——嫉恨——嫉怒——嫉害”的错误轨迹往下滑,甚至堕入不归路。



从古至今,这种惨痛的教训从未间断过。


春秋时魏国大将庞涓,嫉妒同窗孙膑,设计陷害,使孙膑的双膝盖骨被剜掉,导致双腿残废,不得已逃到齐国,得到了重用。后来,在桂陵之战中孙膑俘虏了庞涓。被释放后,又在马陵之战中被孙膑设计击败,庞涓羞愧难当,感叹“遂成竖子之名”,随即自刎而死。‌‌


战国末期同朝为官的李斯与韩非,同是荀子的学生,二人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然而,当李斯发现韩非的才学高于自己,屡受秦王嘉赏,妒火中烧,便向秦王诬陷韩非是奸细,导致韩非被囚禁,李斯还给韩非送去毒药,逼其自杀。不料,李斯的下场更惨,赵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诬陷正得势的李斯,致使李斯被捕入狱并被处以腰斩,还被夷灭三族。


在现实社会中,也有个别妒心失控的小人,或因同事提职在望,或因同窗品学兼优,或因邻居钱财富有,顿生嫉恨之心,恶意诬陷或伤害他人。



 “中夜恨火来,焚烧九回肠”“狞目电烻,吐火噀血,跳踯哮吼,铁石消铄”。由此看来,人们将嫉妒比作“灾星”“恶魔”“万恶之根”“心灵上的肿瘤”等,可谓切中要害,一语破的。妒火失控,确实能使常人变为小人,恶人以至罪人。


妒心失控还有一种恶果——“因嫉怠等死症”。这是英国历史学家和作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在《官场病》一书中所定的病名。嫉妒和懈怠有一定的必然性联系。有的“红眼病”重症患者,当自己升官发财的美梦破灭后,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雄心勃勃到心灰意冷,往日的激奋情绪一落千丈,萎靡不振,混天度日,昏昏庸庸地了却余生。


严重的嫉妒心,是一种不能容忍别人幸运的愤怒,是一种舍我其谁的狂妄。它具有显著的排他性,也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报复性,杀伤力强,辐射面广,危害性非常大。它不仅使妒心失控者“引火烧身”,自毁前程,又有可能毁了被嫉妒者,甚至还会“火烧连营”,危及周围众多的无辜者。


许多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妒前无亲,妒火灼心,妒火焚情,小妒不治成大妒,大妒难治会要命。“嫉妒生于利欲,而不生于贤美。”(明代·黄道周)“嫉妒是利己之心最热情的形态。”(瑞士•亚美路)固然,妒心的产生,与智力方面的缺陷有关,如看问题的主观性、表面性、片面性和绝对化,错误的比较,凭空的猜忌等。但是,嫉妒的根源和要害是人品德性上的恶私。


嫉妒生于私欲,私欲助长嫉妒,祛妒之本在于修德去私。只有通过人品、官德和党性修养,克服极端个人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交际观和竞争观,才能真正摆脱嫉妒这种私欲恶念的侵扰,见善随喜,见贤思齐,积极进取,砥砺前行,为构建文明、和谐与友善的社会新风履责尽力!


作者简介:杨恩章,山西省河津市人。 1945年生,1965年2月入伍,同年9月入党。历任65集团军宣传处长,193师政治部主任和师政委等职务。曾被65集团军通报表彰为优秀师职干部,先后3次在北京军区介绍加强人品官德修养和搞活部队政治工作的经验。退休后,三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次被授予“文明休干”称号。自幼爱好写作,著有《谈官德》三本书,两本获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优秀图书一等奖。近五年来给网刊纸刊投稿102篇,有43篇被《美篇》评为精品。本人的座右铭是:做人诚实,从政忠实,作文朴实。



战友新报
有情怀的战友文苑 有温度的战友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