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精准施策 再现北国“金沙滩”——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北戴河拥有北方最优质的海水浴场,是候鸟迁徙重要驿站。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影响,岸线侵蚀、湿地退化、海域污染等生态问题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秦皇岛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规划作指引,以立法促规范,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协同推进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生态防灾减灾等工作。现如今,北戴河海水水质优良率显著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改善,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呈现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生动画卷。秦皇岛湾北戴河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确定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北戴河样板。
▲ 北戴河中海滩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一海阳光 一城绿美——山东省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生态保护修复案例日照市地处山东半岛南翼,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2017年以来,针对北部海岸带生态功能受损、退化问题,日照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拓展公共亲海空间、营造人海和谐海湾、贯通全域生态廊道”的思路,走好“保、退、修”三步棋,稳步推进海岸带整治修复,共修复海岸带6.8千米,形成金沙滩50公顷,恢复滨海植被103公顷,建成阳光海岸绿道28千米。同时,紧密衔接市政功能、旅游度假、市民休闲等需求,形成了一条功能复合、活力多元的阳光海岸带,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蹚出一条以“修复促发展、以发展促融合、以融合促共享、以共享促共富”的海岸带整治修复“日照路径”。
▲ 阳光海岸绿道保留并连接原有水域、绿地、湿地、森林等生态板块
山东省海洋局推荐
日照市海洋发展局提供案例
碧海含金 蓝碳有价——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向海索地”“竭泽而渔”式开发,加剧了滨海湿地和自然岸线的侵蚀,居民靠海不亲海,生态环境亟待修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治理、高效能融资、高联动管护、高水平开放,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坚持陆海联动、一体推进,实现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全域覆盖,在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人海和谐共生,推动“碧海银滩”到“金山银山”价值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灵山湾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灵山岛荣获全国首个“负碳海岛”认证,新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后岔湾观景台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推荐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提供案例
岛群联动 共赴和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嵊泗县位于钱塘,江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也是长三角唯一的全域离岛县。多年来,嵊泗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美丽共富海岛群。针对陆源排污严重、岸线侵蚀、滨海生态功能受损等问题,通过全方位、全海域的系统性整治,采取入海污染物治理、海岸线整治与修复、海湾水动力恢复等措施,显著改善海域海岛生态环境,大幅降低入海污染物,提升岸线生态化水平及海岛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打造群众亲海近海空间,还景于民、还蓝于民。随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嵊泗县不断赋能美丽海岛高质量发展,打通了“两山”转化通道,托起了以海为本、向海发展的强村富民梦,蹚出一条海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点击下图阅读全文
▲ 整治修复后的望海路滨海岸段—整洁干净的嵊泗海岛新中心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嵊泗县人民政府提供案例
以“和”至“美”的玉环答卷——浙江省台州市(玉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玉环因海而生、拥湾而兴。多年来,玉环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把习近平总书记“把玉环建设成花园式港口城市”重要指示作为建设玉环的根本遵循,坚持整岛谋划、分步实施、综合治理,从“向海要土地”到“还海护生态”,实施“建桥撤坝”贯通水系,探索红树林北移可行性,研究砂砾质岸线修复新路径,实现生态减灾协同增效。从“点上开花”到“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焕发“活力海岸”新生机,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共赢,把玉环建设成为美丽宜居的海上花园,助力玉环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荣誉。
▲ 漩门一期堵坝拆除后照片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玉环市人民政府提供案例
以“林”治害 提升城市生态新颜值——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晋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海岸线曲折,岸、湾、潮、滩、礁等滨海景观兼备,是候鸟迁徙的“加油站”。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水质下降、互花米草入侵、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晋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组织实施泉州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强化顶层设计、秉持生态优先、优化亲海空间,依照“筑牢防线、稳固阵线、营造生活线”等“三条线原则”,闯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协同、相融共生,让百姓在绿水青山、碧海银滩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及生活之美,荣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等称号。↓↓↓点击下图阅读全文
▲ 泉州湾湿地飞鸟云集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晋江市自然资源局提供案例
十年磨一“绿”:红树林变“金树林”——广东省惠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考洲洋作为广东首个初步建成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以口窄内宽溺谷海湾为特色,是粤东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受历史围海造田、围塘养殖等影响,惠东县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面积锐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2013年以来,惠州市通过保护与治理相结合,创新修复模式,选用本地红树物种,完成红树林营造8857亩、修复1965亩,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通过先行先试,惠州市创新打造“红树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湿地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生态园,首创我国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红树林变身“金树林”。
▲ 考洲洋红树林湿地百鸟齐飞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提供案例
人海和谐的共生宣言 湾城发展的绿色画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孔雀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孔雀湾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节点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金鼓江畔。针对区域内无序养殖、挖砂采石以及湾区工业快速发展等多种因素导致滩涂占用、自然岸线受损、垃圾堆积、海水污染严重、海域和红树林生境破碎等问题,钦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孔雀湾“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依托,实施退养还林,修复受损岸线5.3千米,恢复红树林90.12公顷。坚持源头治理,系统修复,创新红树林育栽技术,恢复湿地,改善红树林生境,红树林种植存活率达到90%以上。打造研学旅一体化机制,挖掘红树林生态效益,实现广西首宗红树林蓝碳交易,促进区域土地价值和海洋经济提升,成功引导产业聚集,将生态优势生动转化为具体经济优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 生态岸线修复后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推荐
钦州市海洋局提供案例
为了美丽的“海底花园”——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案例
蜈支洲岛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北部,由于渔业捕捞、陆源污染以及水产养殖等影响,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珊瑚覆盖率下降。蜈支洲岛在保护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珊瑚礁保护修复工作作为蜈支洲岛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蜈支洲岛作为珊瑚生态修复的先行示范岛屿,推行“政策引领-源头治理-修复保护-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累计修复和保育珊瑚5.3万株,修复面积达5.6万平方米,周边海域珊瑚覆盖率从15%提升至37.08%,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功能显著提升,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构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热带海洋岛屿保护发展模式。蜈支洲岛荣获“联合国COP15青年生物多样性科学探索海南活动珊瑚礁修复基地”和“海南省首个海洋牧场渔业碳汇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推荐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案例
古盐田“晒”出新故事 ——海南省儋州市老市村盐田恢复及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老市村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部,是典型的咸淡水交汇之地,拥有大面积自然湿地和晒盐场。自上世纪起,随着养殖业不断扩张,老市村的海水和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红树林出现退化,招潮蟹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垃圾日益增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时提出的“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老市村积极探索“生态+文化+经济”乡村融合发展模式,致力于将老市村打造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示范社区,为同类型村落的养殖塘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范例。如今老市村盐田及湿地生态修复效果显著,收获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成为海南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样板。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推荐
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案例
来 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