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了一个星期,搓了五十多张图,一共一万多字,发个合集。
六七月份写近代史被删文删的不要不要的,鼓起勇气发了个鄂豫皖直接被双杀。
正式开始前,鲁师傅先客串下地理老师,给大多数人补补课,免得天天在群里吹水,连说的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不要不服气,正太路以南、陇海路以北、同蒲路以东、平汉路以西是什么地方?不管是了解抗战史还是解放史,甚至是民国军阀混战史都得搞清楚这六条铁路。不要小看几条铁路,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我们就跟这几条铁路较劲了。抗战的时候,这铁路大部分都归八嘎管,有些甚至还是八嘎修的。小时候看的平原游击队,扒的是横着的第三条和竖着的第二条。抗战虽然胜利了,但是我们的任务没有变,接着扒铁路,目的是不让西北和西南的人过来。我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条条来,我们先看横着的第一条。这条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铁路当时的大佬都叫平绥线,平是北平,绥是归绥,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横着的第二条是两节铁路组成的,太原到正定的叫正太路,石家庄到德州的叫石德路。大家都知道的百团大战就是从扒正太线开始的,亮剑里向秀琴开炮的平安县城原型就是正太路周边。横着的第三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是现在依然大名鼎鼎的陇海路,从兰州到连云港。横着的讲完了,我们讲竖着的,竖着的第一条叫同蒲路,是大同到芮城的,就是潼关的那个位置。竖着的第二条叫平汉路,北京到武汉的,它和陇海路的交叉点是郑州。竖着的第三条叫津浦路,天津到南京的,为啥淮海战役在徐州附近,有一部分原因是陇海路和津浦路在徐州交汇,岛主好调兵。是不是知道前边说的正太路以南、陇海路以北、同蒲路以东、平汉路以西是什么地方了?这个咔咔里在抗日的时候有两个抗日根据地,一个叫太行抗日根据地,另外一个叫太岳抗日根据地。肯定有人问这两个不是挨着嘛,为啥要分开搞两个根据地?这不是被逼的没办法嘛,山西当时唯一的公路白晋公路被八嘎给占了,白是晋中祁县白圭镇,晋就是晋城。所以抗日根据地不得不分成两块,路西的叫太岳抗日根据地,路东的叫太行抗日根据地。除了这两个根据地之外,在山西、河南、河北地界儿上还有两个抗日根据地,分别是冀南抗日根据地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混平汉路和陇海路交叉的位置,主要在这个地方。另外一个是冀南抗日根据地是在平汉路东侧,大概在这个位置。抗战胜利的时候,四个根据地基本上连成了一块,这四个抗日根据地就是后来的晋冀鲁豫解放区。晋冀鲁豫解放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全国较大的解放区之一,它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块抗日根据地。
这个战略区处于全国解放区的中央、西起同蒲路,与晋绥解放区相邻;东抵津浦路,与山东解放区相邻;北起正太路、德石路,与晋察冀解放区相邻;南至陇海路,与中原解放区相邻。
境内西部有太行山、太断山、中条山,东部为冀鲁大平原。平汉铁路贯穿解放区中央,是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地区之一。
晋冀鲁豫解放区在抗战胜利时,已控制了80多个城市,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
原来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抗日根据地已基本连成一片。
书上就这么几句话,鲁师傅在地图上标点画出来,画了四个小时。
八嘎是8月15号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晋冀鲁豫局在8月20号成立,邓小平是书记,薄一波是副书记。晋冀鲁豫局成立的同时,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是司令员,邓小平是政治委员。整个军区只有6门山炮,一半的团只有2到4门迫击炮,一半的团没有重武器,好多战士还是拿的大刀和长矛。刚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兵力都分散在各个地方进行游击战争,大概的部署的这样的。至于为什么这么部署,除了和对八嘎大反攻之外还和岛主有关。抗战胜利的时候,岛主的部队要不在大西北吃手抓羊肉,要不在大西南吃火锅。岛主明面上要和平谈判,背地里抓紧把西北和西南的兵往华北、华中、华南调,想着先占平津,再取东北。岛主的部队是不可能走路的,再一个以岛主部队脚上的功力,士兵即便愿意走,等他们走到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从西北和西南坐火车到平津甚至东北,要走的就是我们前边说的六条主要的铁路。前边也说了,平汉路、同蒲路贯穿晋冀鲁豫解放区,所以上边给到晋冀鲁豫的任务是:
粉碎岛主向晋冀鲁豫的进攻,阻止或者迟滞岛主沿同蒲路、平汉路北上,协同友邻打破岛主迅速占领平津的意图。
就是这个原因太行的主力布置在了同蒲路东侧的沁县和武乡,太岳布置在了同蒲路西侧的介休和平遥。冀鲁豫的主力安排在了平汉路和陇海路交叉口的开封和新乡,冀南的主力安排在了平汉路东侧。岛主没憋好屁让老人家到重庆谈判的时候,有一个山西人坐不住了。全面抗战的第一年,在1937年冬天,山西王就被从太原撵到了临汾。八嘎顺着同蒲路南下,顶不住的山西王跑到了陕西的宜川。得亏是有条黄河八嘎过不来,要不然山西王得干到新疆去。大家也别看不起人家山西王,虽然作为山西王被撵到陕西,但是也比东北的富二代强不是?鲁师傅导航了一下从太原到临汾再到宜川也就四百多公里。老西儿是1939初到的宜川,顶着山西王的头衔在山西着,总感觉有人对他指指点点。实在受不了在1940年东渡黄河到了山西吉县,在吉县一直呆到抗战结束。黄色的这一块儿,之前说当时的老西儿不如一个地级市的书记,有些人还喷我。山西王就管山西的五个县,剩下的地盘白天八嘎管,晚上我们管。上篇说了,正太线以南归太行太岳管,正太线以北归晋察冀管。1945年8月10日晚,集五县书记为一身的山西王让米帅准备了三碗鹿血。山西王连干两碗,要不是青姐拦着,第三碗必须也给喝了。没喝的第三碗不能浪费,山西王让楚溪春和彭毓斌把青姐不让喝的那碗给分了。先说下为啥62岁的山西王兴致这么高要连干三碗鹿血。8月10号八嘎老大准备无条件投降,这事儿岛主知道了。岛主就给山西王写了封信,说大哥,七年前你被撵出太原城,现在报仇的机会来了。山西王只好忍痛给他俩,给他俩原因不说大家应该也猜出来了。山西王怎么可能只盯着太原,除了让他俩去太原之外肯定还有其他后手。手底下名义上有五个集团军,能指挥的就四个,因为有一个是第十八集团军。阎锡山能指挥动的四个集团军分别是第六、七、八、十三集团军,集团军老大分别是杨爱源、赵承绶、孙楚、王靖国。每个集团军下面有两个军,每个军下边基本上都是三个师。喝鹿血的楚溪春和彭毓斌分别是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和第七集团军的副总司令。除了让他俩去太原之外,还让十三集团军的王靖国(83军、骑兵第一军)去临汾和运城。为啥是这两个地方,除了同蒲线经过这俩地方,还能有什么原因?前边说阎老西儿有四个集团军,七、八去太原,十三去临汾和运城,那还有一个嘞?就在喝过鹿血的第二天,第19军的军长史泽波就从浮山奔着上党方向去了。史泽波带着:
属于19军的
六十八师(师长郭天辛)
暂编第三十七师(师长杨文彩)
暂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徐其昌)
属于六十一军的六十九师(师长周建祉)
第二挺进队的白映瞻加上当地的两个保安团(5团、9团)一共1.7万人8月11日从浮山县往上党方向,半个月时间占领了八路军从日伪手里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地方人民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三十七师(杨文彩)、六十八师(郭天辛)、六十九师(周建祉)守长治。占完六城之后的史泽波不偷着乐,还琢磨着学八嘎要把白晋公路打通,很快他就晓得了锅是铁打的了。阎老西儿喝了鹿血蹦蹦叉,我们也不能一点事儿不干不是?还记得上篇说我们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吗?知道阎老西半个月占了六城后上边给晋冀鲁豫解放区三个任务:二、太行、太岳各抽出来一部分配合晋察冀的赵尔陆断正太路,至于为啥这么搞,断白晋公路是不让阎老西儿的部队通过公路、铁路连成一块,要在上党地区把史泽波的一万七千人吃掉。断同蒲路是因为从西北来的胡宗南两个军已经到运城了,不把同蒲路给断了,胡宗南万一拐弯到太原,本身就有四个军守的太原不就变成六个军了?断正太线其实也是为了断同蒲路,主要在晋中和太原这一段,因为上篇画的铁路有点糙,从图上看不出来,鲁师傅又搓了张图,大家看一下。黑色的是正太路,蓝色的是同蒲路,两条铁路从晋中到太原是重合的,没办法,鲁师傅就是这么细。至于断陇海路,那是因为孙连仲的三个军从三门峡、洛阳过来已经快到郑州了。一、太行应即集结主力(太岳集结一部协助)组织夺取白晋路收复上党全区,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彻底消灭伪顽通敌投降。二分区协助赵尔陆部夺取正太铁路,重点置于祁县、太谷段。七、八两分区继续向道清路进击,消灭伪顽造成配合冀鲁平原主力包围新乡。
二、太岳区应集结主力,宽正面向同蒲路进击,重点置于该路南段,尽速发动民众民兵以游击方式包围封锁敌伪大据点夺取小据点,彻底破坏同蒲路控制平陆、垣曲一带黄河渡口,造成迟滞与打击胡宗南北进之有利条件。
三、冀鲁豫平原主力应继续向开封、新乡、汤阴地区进攻,消灭孙殿英、庞炳勋部,道敌投降,控制黄河铁桥,必要时破坏桥梁保持桥基。以地方游击队、民兵配合适当基干兵团,拔除平原根据地内敌伪据点,通敌向大城市集中或投降。
仅仅两天后,上边给的任务变了,什么断铁路不断铁路的,先不管,先把上党史泽波的小两万人灭了。
集中太行、太岳优势兵力首先消灭阎锡山进入长治部队。
主要是怕胡宗南的两个军和孙连仲的两个军落位之后和老西儿的部队一块包了太行、太岳的饺子。这个命令是8月28日下的,8月29日刘伯承和邓小平拿出作战方案。一、集结太行、太岳主力及冀南一部分一共两万八千人进行上党战役。二、冀鲁豫的部队继续留在延津、封丘地区,威胁开封,破坏陇海路。冀鲁豫主力向平汉路转移,消灭新乡以北平汉路两侧的国军。三、以上两项任务完成大概要一个月,之后把太行和冀南主力转向平汉线,和冀鲁豫主力控制平汉路更长一段。两天后上边回复可,彭德怀建议必须全部歼灭史泽波。上党六城堡坚垒密,不建议同时攻击六城,建议选择一两个,各个击破,一旦攻而不克,可以围城打援,究竟该怎么打,你们自己考虑,意见仅供参考。五天之后上边再次补充,如果阎锡山太原、临汾的部队来援,你们要做好适地而歼的准备。意思就是打上党可以,但是不准all in,要留好预备队。作战计划上边同意之后,刘伯承、邓小平召开军事会议,对上党战役进行具体部署。计划采用逐个夺取长治外围各城,吸引长治援兵,在运动中消灭史泽波主力,最后攻取长治。在主力兵团攻城时,地方部队、游击队和民兵负责围困其他各城。除攻城部队外,其余主力集结在机动位置,准备歼灭长治出来的援兵。好了,作战思路刘、邓确定好了,到了具体实操阶段了。不管你们选那,刘邓选的是襄垣,因为上边说了,要全歼史泽波。
那就先把白晋路堵死,他史泽波有本事儿翻过太行山,学阎锡山再渡一次黄河。打头阵的是太行纵队的14团、769团和决死9团,我们上篇说了,襄垣就38师的一个团。整个襄垣战斗没什么好说的,就一县城,兵力对比3:1。即便武器差,9月1号晚上动的手,四个小时结束战斗,杀350,捉450。在长治的68师郭天辛听说太行纵队在打襄垣,带着一个团去支援,结果还没走到38师的这个团就噶了。不但这个团噶了,下手没轻没重的大行纵队把阎锡山在襄垣的管理班子给一锅给端了。战斗本身没啥好聊的,我们聊下参加首战的这三个团长。这三个团当时都属于385旅,大家都知道129师是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的部队组成的。刚组建的时候,385旅下边有两个团,一个是红四军10师组建的769团,另外一个是红四军12师组建的770团,769团的首任团长是陈锡联。后来769团去了前线,385旅旅部和770团留在了陕甘宁。38年在前线以769团为基干和129师独立团还有一支地方上的独立支队(汪乃贵支队)重新组建了新385旅,旅长自然就是原来的团长。随着抗日队伍的发展,39年385旅再次进行了整编。129师独立团改成独立1团,新河县独立支队和冀豫支队改成独立第2团。至于决死9团,和李云龙的独立团差不多,我们估且把他算成下一个14团的前身吧。从资历上讲,参加襄垣战斗三个团的资历,769团>14团>决死9团的。我把三个团长的履历简单的罗列了一下,三个团长的发展大概也和这个排名一致。这个表说明了一个问题,要想混的好,除了参军早,还要身体好。李达指挥的太行纵队拿下襄垣后,并没有一鼓作气去解决长治周围的屯留和潞城。而是在襄垣停了十天,就是这十天时间,回到根据地的刘帅先是对襄垣战役进行了总结,然后对下阶段的进攻进行了部署。因为晋冀鲁豫的部队多年来都是分散部署到各个军分区,进行游击战争。大规模的运动战基本上没打过,现在让马上集结起来打运动战攻城,有点不现实。而刘帅大家都知道,伏龙芝军事学院出身,运动战、正规战坚决的拥趸。在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就是刘帅牵头用运动战打败了岛主的围剿。并且刘帅还一直担任红军大学的校长,一直致力于军事教育。也是巧了,我们从从游击战转向运动战的第一战,刚好发生在了刘帅的辖区。刘帅在9月5日搞出来了一篇《上党战役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并且下发到部队。这个指示说了三个事儿,一个是对老西儿部队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老西儿的部队较善于守城,不善于野战,至于白刃战,拼刺刀,卵的,能到拼刺刀的地方他们就开始窜稀了。第二个是教没有打过运动战、攻城战的晋冀鲁豫部队怎么攻城。整个攻城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的接城战斗、登城战斗、城市战斗。刘帅先说登城战斗是最主要最紧张的行动,重点是隐蔽突然。要先压制敌人火力,用工兵接近守城的薄弱部位,用炸药开路。如果没有炸药,更要隐蔽图然,趁守城的火力减弱,用梯子登城。登城的部队要选择几个不同的点攻城,分散对方火力,减少伤亡。登城的部队要有分工,比如分成攻击组、梯子组、破环组、手榴弹组协调作战。登城成功后,尽快沿城墙两翼扩散,占领制高点,等等。刘帅的《上党战役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放在第二篇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长治的这小两万人只有史泽波的老部队三十七善于野战,但是同样的见到白刃战就拉稀。所以我们的作战原则是:多方诱敌外出,于野外聚歼之。担任正面进攻的是陈锡联带的太行纵队,就是打襄垣的那支。陈锡联带着太行纵队从屯留北正面进攻屯留,吸引长治的守军对屯留支援。陈赓带着太岳纵队穿插到屯留南边,陈再道冀南纵队穿插到长治西北,韦杰支队埋伏在老顶山。其他部队该盯谁盯谁,一个原则,来救屯留可以,去长治不行。太岳、冀南、韦杰三支部队准备在长治的守军支援屯留的时候在崔邵打个伏击。9月10日开始对屯留作战,陈锡联这次带的比十天前李达带队打襄垣的阵容豪华多了。陈锡联带了三个支队,每个支队3个团,除了上文说的769团是个满编团,其他八个团都不满员。而守留屯的徐其昌38师,因为在襄垣噶了一个团,所以屯留只有两个团。陈锡联是这么布置的,第二支队(13团、30团、31团)和炮兵连正面进攻。第三支队(14团、决9团、朱德警卫团)去打屯留东北、长治西北的据点,引蛇出洞,吸引长治的守军到屯留支援。因为从实力上看第四支队的战斗力是最强的,不光是因为是满编团。也不光是太行根据地的部队基本上都是从769团发展出来的。就连太岳、冀南最开始的种子部队也是从769团中抽出来的。9月10号凌晨两点半,第二支队开始攻城,但是打到上午十点愣是没成功。31团3营好不容易爬上城墙一个班,因为云梯被炸,导致3营的部队被困在城下。守城的部队一看有便宜占,火炮跟不要钱一样,往3营身上招呼。769团是下午两点参加战斗的,先是集中所以火炮来了个五分钟急射,769团一个营一举登城成功。两个小时后,第二支队基本控制屯留县城,开始清剿剩余部队。38师师长徐其昌趁着天黑,溜出屯留,结果跑也跑不抻透,被埋伏在玉米地里的民兵给抓了。经过5分钟急射的太行纵队,炮弹基本上被打空,拿下屯留后,枪支弹药得到了很好的补充。我们在前边说了,刘邓的目的是攻城打援,现在城是打了,那援打了没有呢?毕竟陈赓的太岳纵队在白晋路西边、陈再道的冀南纵队在白晋路东边、韦杰在老顶山后山等着长治的菜出来下锅呢。挪,开火做饭的地方都选好了,就是红叉叉的那个地方。又是68师的郭天辛,打襄垣的时候,就是他带着一团去支援,结果没等他走到,城破了。郭天辛带着队伍刚出门,冀南纵队的25团跟被PDD洗了脑一样,见了谁都想砍一刀。这倒好,本就不情愿的郭天辛一看这个样子,跟那乌龟的什么一样,嗖---就又缩回长治了。太行连下两城,太岳、冀南、韦杰打野蹲了半天,蹲了个寂寞。冀南刚好犯了个不大不小小的错误,那就让陈赓的太岳打长子吧。陈赓的太岳纵队当时的纸面实力稍微比陈锡联带太行纵队弱点。太岳纵队是两个旅(386旅:772团、17团、20团。决1旅:25团、38团、57团)六个团。韦杰支队虽然也是太岳的,但是不是纵队下边的,是直属太岳军区的。陈赓接到打长子的命令后,也有攻城打援的心思,让386旅和38团攻城,让决1旅剩下的两个团继续在原地蹲着。虽然长子只有两千来人,但是太岳纵队上次正儿八经攻城还是在五年前百团大战的时候打榆社县城了。陈赓这次吸取了陈锡联的教训,直接让王牌团772团上。当时的条件不允许,要是允许的话,陈旅长绝对是个合格的钓鱼佬。9月13日晚上开始行动的,一个晚上已经把长子周围的据点给清干净了,就剩一个长子县城。陈旅长就是围而不打,看你长治的部队出来不,陈旅长整整等了5天。吃过25团亏的长治守军就跟不知道我们在打长子一样,死活不出来。没有办法的陈旅长只好和陈锡联一样,含泪拿下长子县城。连着两次攻城打援都没实现,刘、邓只好放弃攻城打援的打算。除了长治还有潞城68师的一个营外,壶关还有一个保安团。陈再道的冀南纵队和韦杰支队从打屯留开始,也蹲了二十天了,总不能不让打吧。从9月1日打襄垣算起,20天,太行、太岳、冀南纵队连下五城,消灭史泽波部队40%,七千多人。晋东南,被老人家称作洗脚盆的上党区域,只剩长治一座孤城。拿下上党五城后,对长治城进行包围自然是题中之义。
我们先看下史泽波是怎么布置长治的城防的。
不受待见的68师史泽波守西门,69师周建祉守东门,宝贝疙瘩37师的杨文彩守南门,炮灰保安第九团守北门。
刘邓给上边的报告是消灭了史泽波后,太岳纵队留下来断同蒲线,太行、冀南、晋冀鲁豫去断陇海线路和平汉线。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除了晋冀鲁豫在陇海路,同蒲和平汉线是放空的。
时不待我,抓紧拿下史泽波,然后干正事儿去断铁路去。
所以即便是缺粮少药的,刘邓也布置主力一块上,快刀斩乱麻。
具体是围三阙一,这么布置的。
陈再道冀南纵队打西南角,登上城墙后向两端扩散。
陈锡联是太行纵队打东南角,陈赓的太岳纵队打西北角。
东北角给史军长留着跑路。
部署完毕,刘邓做完战斗动员,大家准备开始上了,上边发来了个电报。
老西儿安排了三个师七千人,从太原方向出来奔着长治去了。
具体是帮着史泽波守城还是救他出来不知道。
不管他要干啥,建议你们在屯留这片儿把这七千人给吃了。
屡次没能实现攻城打援的刘邓马上调整部署。
刘邓召集三陈讨论作战部署,决定在上村这个位置,打个伏击。
陈锡联带着太行纵队到上村东边的葛家庄。
陈赓的太岳纵队到上村西边的董庄。
从太行纵队把30团抽出来埋伏在上村把北边的北田漳村。
等彭毓斌的队伍过北田漳之后,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进攻。
口袋阵布好 ,就等彭毓斌带着队伍往里扎。
彭毓斌是我们在打长子、壶关、潞城的时候出发的。
和我们得到的情报有点差距,差了两个军。
情报上说的是,三个师,七千人多人。
实际上他带了23和83两个军,还有两个人炮兵团,加上省防军的一个半师,小三个军,一共两万人。
因为得到的情报是彭毓斌带了七千人,所以刘邓安排打援的人数是两万人。
想着两万对七千应该问题不大。
彭毓斌是9月15号出发的,因为下雨,到沁县的时候已经是9月26号了。
这这么点路走了十天,彭毓斌被阎锡山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阎锡山这么一骂不要紧,彭毓斌改变方向了,不沿着白晋路走了,要顺着屯留直插长治。
我们在上村打伏击的愿望落空。
除了重新调整,还能怎么办呢?
紧赶慢赶,在老爷山和磨盘垴重新布置了个口袋阵。
不失所望,彭毓斌一头扎了进去,最后被困在了这个区域。
这个区域其实和上党周边的地形差不多,上党是太行山和太岳山围成的盆地,这个地方是老爷山和磨盘垴围起来的小盆地。
彭毓斌占领了这两个制高点。
还有啥好说的,陈锡联、陈赓一人一个,先把制高点拿了再说。
还是原来的配方,围三缺一,让太岳纵队的20团和25团在缺口这埋伏,打吧。
硬攻了几天,双方都感觉到不对劲,彭毓斌觉得八路是不是一帮游击队吗?怎么这么能打?
刘邓觉得,七千人守这两个小山头怎么这么多人,找了个俘虏一问,不是七千是两万。
计划3:1拿下的刘邓吓了一跳,赶紧让陈再道带了冀南纵队的六千人过来参加战斗。
本来就扛不住的彭毓斌在陈再道的六千人加入后,顺着刘邓留下的缺口开溜。
结果嘛,23军和83军的两个军长是溜了,老大彭毓斌被击毙。
知道彭毓斌折了自己两个军的阎锡山,赶紧打电话让史泽波溜。
史泽波马上收拾细软,准备那来的回哪里去。
知道史泽波要溜,陈赓带着太岳的部队从磨盘垴的战场直奔沁河西岸的马壁村。
终于在沁和东岸的将军岭堵上了史军长,下午三点总攻,六点结束战斗。
军长史泽波、37师师长杨文采、68师师长郭天辛被活捉。
上党战役,最初的计划是全歼史泽波的1.7万人,阎锡山这么一操作,刘邓含泪收下三万五。
只有十万人的阎锡山,这一战被消灭了三分之一。
上党战役后,阎锡山跑到重庆呆了一个月,干啥去了?
主动找岛主让中央军进驻山西,帮他守山西,结束了他在山西小四十年的统治。
这次战役除了敲掉老西儿三条腿的一只外。
原来晋冀鲁豫只有两门山炮,这么一仗下来,多了24门,参加战斗的太行、太岳、冀南部队因此组建的了炮兵部队。
刘邓含泪收下的三万五千人,除了四千是被击毙的外,俘虏三万一。
这三万一愿意留下来的,就是自己的同志了。
不愿意留下的,发路费遣散。
上党战役之后,以原来太行、太岳、冀南、晋冀鲁豫军区为基干加上俘虏和缴获的装备,按照上边的要求组建了野战军,这就是二野的前身。
上党战役不光解决了去断同蒲、平汉、陇海路的后顾之忧。
补充完装备后的刘邓大军化身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