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国式次贷危机来临,绝非危言耸听!

文摘   2024-09-11 08:30   广东  

最近,凤凰湾区财经论坛上各路财经大咖纷纷发言,对当前经济形势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正站在一个潜在危机的边缘。如果不及时警惕并采取措施,中国式次贷危机或许已经悄然而至。我想起了去年写在房地产行业大暴雷之前的文章,故而老话重提。

日本的90年代泡沫破裂后,储蓄飙升、消费停滞,最终导致了“失落的十年”。如今,中国的储蓄数据看似健康:银行储蓄不断创下新高,居民储蓄接近145万亿,但背后的真相却不容乐观。储蓄增加,不等于储蓄率增加。中青年人的可支配收入有限,钱花完后就没剩下,储蓄率创下新低。年轻人没钱花,意味着他们的消费力正在迅速萎缩。而消费一旦萎缩,经济内循环就会失速。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类似于日本的局面:老年人不敢消费、年轻人没钱消费。虽然我们一直在喊“银发经济”,试图通过刺激老年人消费来拉动经济,但再多的银发经济也无法弥补年轻人消费下降的空缺。年轻人往往是消费的主力军,一旦他们手里没钱,经济的动力自然不足。

另一个隐患来自房地产市场。过去的十年,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靠的可不是工资增长,而是房地产带来的财富效应。房价飞涨,大家敢消费、敢投资。然而,随着房价大幅下跌,这个消费支柱正在逐渐崩塌。

试想一个场景:你10年前买了一套300万的房子,现在市场价已经跌到了150万,而你的房贷总额却还在400万左右。这时候,你还敢花钱吗?消费降级已经成为必然,甚至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消费降级的下半场。那些曾经喝星巴克的人,如今改喝9.9元两杯的瑞幸。可以花的钱越来越少,大家的消费欲望也随之下降,这对经济的打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储蓄增加的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信贷收缩的问题。银行一方面储蓄多了,但另一方面,居民的借贷需求在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的人提前还贷,甚至不再借贷。有人说这只是信心不足,但问题远比这复杂。信心不足只是表象,背后是对未来收入的恐慌。中青年人手里没钱,月月光,储蓄率不断走低,这才是真正的困境。

日本泡沫破裂时,企业也是拼命“走出去”,国内市场低迷,他们不得不寻求海外投资。现在中国企业也在做同样的事:东南亚、非洲市场成了企业们新的战场。但国际环境与当年的日本大不相同,西方的遏制、国际投资壁垒的增加,意味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也未必顺利。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系列危机信号的叠加:房价大跌、消费降级、企业卷入低回报的恶性竞争,这些都像极了次贷危机前的美国。曾经的房地产繁荣,如今成了许多中产的枷锁。房产价值缩水,而房贷压力不减,这种经济负担不仅限于个人,而是会迅速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房地产一旦成为压垮金融的最后一根稻草,金融机构的坏账增加、信贷危机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有人或许会说,这只是杞人忧天。但事实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类似的苗头。经济预期差、国债收益率创新低,说明市场对未来的信心已经降到了冰点。而资本市场的回报率下降,企业难以盈利,也让资本对中国的兴趣逐渐消退。

中国式次贷危机并不是危言耸听,它可能已经在我们身边慢慢发酵。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首先要提升中青年人的消费能力,增加储蓄率。其次,房地产市场必须进行有序调整,不能让房价继续成为中产阶级的财富幻象。最后,企业要减负,内外兼修,确保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条腿都能走路。

这条路或许漫长,但如果我们不警惕、不行动,那等待我们的将不仅仅是经济的低迷,而是一场真正的危机。

蠹见君
一个真正清醒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