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在上海,普通企业的中层也就是年30-50W,技术人员要达到这个薪资,也是超级厉害的,或是在均线以上的高薪企业。
这个薪资如果是在互联网或者是金融,芯片,新能源等先进独角兽企业,那就不算高薪了。因为那些行业的薪资不是人人都能企及,参照对象也都是全上海的头部,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不同圈层,不同参照对象,薪资高低的标准也就不一样。有人在医疗行业,开始薪资20W,通过几次跳槽实现了年120W的高薪。在普通行业的从业者眼里,就是个天文数字,再努力再跳槽再优秀也拿不到高度。
可在同互联网朋友眼中也就算正常,因为他们可以拿到150-200W。就像是豪华私家车跟拖拉机去比较,没有任何可比性。
此外,高收入家庭生活质量高,开销水涨船高,不同于普通的工薪阶层,因此余钱不多也正常。曾有某综艺节目中,某主持一顿早晨费用就达7000元,高收入对应着高消费。
不同的收入,每个家庭的活法不一样。普通工薪阶层,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钱多有多花,少有少花 ,也没有过多的消费欲望,更不需要LV,Chanel 等奢侈品,出行公交和地铁,一日三餐自己做饭,偶尔一家人下馆子打打牙祭,平常跑跑步,日子在不紧不慢中过去,但也倍感满足。
从另外一个角度再看,年入100W的买内环800W的房子,觉得自己压力很大,赚的不够多。普通人在郊区买300W的房子,觉得日子过得还行,互联网行业的买市区1000W的房子,日子还是很好过。
不同收入的人对生活的要求也不同,收入越高的,可能支出也更大,因为要过与之匹配的生活。普通收入的,在郊区就可以过的舒心,高收入的朋友不会选择郊区,尽管收入不错,但在市区又觉得压力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