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常住人口约2200万人,有大约824万“北漂”人口,占总人口的37%。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21.83万元。
洪薇薇和男票都是94年出生,硕士,不过男票是挺厉害的学校计算机专业,她是普通双非冷门文科。
男票比她早毕业一年,今年工作第二年,调了一次薪以后有40。薇薇六月毕业正式入职,入职后主职年20,兼职是从大学开始搞的,靠天吃饭不固定,大部分时候有10左右,一年总的加起来也能有30。
男票工作很辛苦,住公司都有的,所以租房不能选偏远的,公司附近租了个单间,一个月5k。薇薇主职比较轻松,不坐班,租在一个五环开外的地方,月租2k。
他们是在学校里开始谈恋爱,两人家里都属于没有大富大贵,但不扯后腿的那种。他刚毕业时月薪算挺可观的,她还在读研,家里给着生活费5k,自己兼职,免费水电廉价食宿,日子好爽。天天下馆子,周末说出去旅游就去旅游,有时男票周日晚上飞回北京,她还翘课在外面多玩几天。
两人想着反正也搞不到北京户口,在北京浪几年,就去成都之类的二线城市定居,两人在各自家乡的省会,都有全款拿下的房子,到时卖一套,在二线城市全款买个房还是不难,那时两人都计划丁克。
薇薇毕业后家里就不再给生活费,虽然多了个年20的主职,但是真不如在学校五千生活费+兼职自在。
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前几个月男票公司给解决北京户口了,还给男票一些期权,彻底套牢了他,这一下子打乱了他们逃离北上广的计划,这时候想想,才发现当初想得太单纯了。
本来准备明年结婚,新房、装修、婚礼,桩桩件件都是钱,两边家里都是一样的意见,把在老家的房卖了,钱用来首付,剩下的贷款让他们自己解决。
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男票从坚定丁克变成了薛定谔的丁克,薇薇变成了不丁克。年纪到了,激素一分泌,说不准哪天就觉得小朋友很可爱。
不丁克的话,买房子就得考虑比较多了,有了孩子老人得来帮忙带,最差也要两室,最好能三室。男票户口落在海淀,学区又特别好,买其余片区的房子又不甘心,海淀的房价,哎!
两人打开安居客看房价。房子的钱,他家出100,她家出200,首付300,贷款月供2万,勉强算解决了。装修的钱,他手上有15,薇薇手上,0。这样一算,买了房连婚礼的钱都没有了,更不用说的蜜月北欧半月游。
买海淀老破小,必须得装修翻新,装修按30w,这钱男票负责攒,目前缺口:15w,一年攒齐。婚礼布置,婚纱,戒指,加上婚宴,结婚照,双方父母衣服,蜜月等,得15w,这钱她负责攒,缺口:15w,一年攒齐。
每个月她负责攒1.3w,扣完税五险之类的,一个月到手有2w左右,攒下1.2w,房租2k,吃饭2k,交通日用1k,还剩2k买衣服鞋子玩具化妆品
只能时日常钻优衣库,偶尔奢侈一把买条商场里600的裙子都心疼半天,出去吃饭也开始看价钱了,能在家吃就在家吃,游乐项目也从短途旅游或者自驾,变成逛公园看电影逛展子k歌,偶尔去听个音乐剧话剧,得提前一个月计划,有意识省出这笔钱。
北京户口就像一个魔咒,拿到了户口,只是有了一个入场券,后面的门槛一个比一个高,一层比一层难。
想放弃,一方面自己又不甘心,总觉得别人能行我们为啥不行,别人能吃苦我俩为什么不能吃。另一方面又觉得,图什么呢,那些毕业回了老家的朋友们,甭管回成都回重庆,在二线城市有车有房没有贷款,月薪8k,养条傻狗养个娃,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开心。
也有北漂说,现在看起来北京和二线城市的区别就是工作机会多,文娱活动丰富。对孩子来说,教育质量好一些,但是要买很贵的学区房才行,课外辅导之类的也是个无底洞。
实在接受不了13w+的老小破,万柳那片的大房子又买不起。学区政策也不稳定,其实没有孩子的话,生活质量会高很多。买房子当消费是肯定不值,当投资现在大环境这样,投资相当于赌博。
薇薇和男票目前就是一边攒钱,一边犹豫要不要留在一线城市的焦虑中。两个小人天天在脑子里打架。一会儿想,500万去成都能全款住新楼盘了,在北京得在老破小憋屈着。一会儿又想,可是这可是北京,在这儿读了这么多年书,什么都有的北京。
现在挺后悔的,要是当初早点攒攒钱,现在应该也没有这么被动。攒钱这种事,果然是越早越好,越养成习惯越好。
现金为王,果然没错。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