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以《鞍山市:优化“四项机制” 打造“领导干部进企业”升级版》为题,报道了鞍山市聚焦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形势任务,从7月开始,对原有包保体系进行网格化重塑升级,在持续组织全市1400多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的基础上,从中择优选定55个市直重点部门、31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分片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并将包保成效与部门实绩考核、干部提拔晋级紧密挂钩,真正把压力化为动力、把服务变为成效,受到广泛关注和肯定。
报道全文如下:
为更好贯彻落实省委“双进双促”专项行动部署要求,鞍山市聚焦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形势任务,从7月开始,对原有包保体系进行网格化重塑升级,在持续组织全市1400多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的基础上,从中择优选定55个市直重点部门、31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分片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并将包保成效与部门实绩考核、干部提拔晋级紧密挂钩,真正把压力化为动力、把服务变为成效。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比上半年提高11.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工业“四改”投资同比增长25.7%。省委三年行动督导调研组组长、省政协主席周波同志来鞍督导调研时,评价鞍山包保体系、考核方式很有特色,对专项行动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顶格推动,建强组织领导机制。
一是高位谋划、重点部署。高规格组建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召集人,市人大、市政协主要负责领导和市委常委任成员的工作机制,以市委强化领导、人大政府政协齐上阵的“最强阵容”强力推动实施。将专项行动作为党建引领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市委书记亲自设计工作体系、圈定包保部门、制定考核算法,跟踪调度指导,市委常委会会议持续推动落实,系统打造“领导干部进企业”鞍山模式。二是专班推进、闭环管理。配强专班力量,成立由市委秘书长和市委组织部部长2名市委常委任双主任,4名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的专班,发挥统筹协调、调度督促作用。优化专班职能,专班下设统筹推进、指导考核、协调办理、实绩评价等4个工作组,明确14项工作职责,健全5项工作机制,形成“统筹推进—联系指导—协调办理—考核评价”的闭环工作链条。三是督导问效、末端校验。组建10个联络督导小组,随机电话回访、实地调研500余次,全面查验联系服务成效。每月印发工作通报,在鞍山日报开设专栏,刊发典型经验43个。实行“营纪联动”,及时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的投诉线索移交市纪委监委机关,累计曝光反面典型26起。
尽锐出战,创新联系包保机制。
一是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建立市级领导县区包保、“四重”工作清单机制,28名市级领导常态化联系服务10个地区,带头包保重点工业企业、社会投资类项目,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市委书记定期调度包保工作进展情况,通报每名市级领导解决企业、项目问题诉求情况,形成率先干、领着干、带头干的自觉和常态。二是集中分片“组团服务”。创新制定市直部门包保地区工作方案,构建“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市管干部”的网格化包保体系,10名市级领导分县区把守、牵头指挥,分管市直部门集中力量、组团服务,部门班子成员全员上阵、具体对接,切实把包保层级划清楚,把包保责任压到底,把包保任务落到人,实现由选派干部个人“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的转变提升。将包保对象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部门评优、干部晋升、即时奖励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非经济领域部门和干部关注经济指标动态、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氛围。三是突出重点“强强联手”。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从55个市直重点部门中择优选拔31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联系服务186个重点规上(限上)企业的基础上,将171个亿元以上新开工、复工的社会投资类项目纳入包保对象,推动优秀干部资源与头部企业、重点项目强强对话、高效联动,实现“1+1>2”的效果。包保关系优化后,46%的包保企业增速超过上半年,49%的包保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目标。
主动出击,完善问题办理机制。
一是主要领导点对点办理。建立“鞍心直通车”政企沟通新平台,全市“纳税2000强”、规上企业、重点项目的诉求可一键直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通过高位协调、上下联动、全力攻坚,累计解决涉企诉求117件,满意率100%。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开展“夜话沙龙”“企业家恳谈会”“早餐会”活动,“面对面”听企声,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态度。二是十个小组攻坚办理。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政策落实、涉法涉诉、企业融资等高频问题,在财政、人社、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10个重点问题攻坚小组,并对解决问题数量和质量进行量化考核。组织实施惠企政策兑现、要素保障等5个攻坚突破行动,推出惠企惠民创新举措54项,兑现惠企资金8700万元。三是四个层级闭环办理。在现有12345平台“问题池”统一解决企业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一般问题选派干部自办、个人难以解决的部门统办、部门无法解决的专班转办、专班解决不了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级办”四级问题办理机制。制定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办结反馈、评优问效4项闭环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今年以来,全市选派干部共收集企业问题2739件,办理化解2588件,化解率94.5%。
实干导向,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明确“精准量化”的目标任务。把攻坚之年的目标任务传导给市场主体,分解到每个包保部门,推动选派干部聚焦规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主要经济指标,从用工、资金、订单等多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帮扶工作目标更清晰、发力更精准、效果更务实,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良性互动。二是建立“同责共担”的考核体系。制定市直部门包保地区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包保对象,明确工业、服务业、项目3种“相对增速”得分计算公式,可根据发改、工信、商务部门数据直接生成得分,无需干部、企业层层上报,既通过精准量化的分值直观体现帮扶成效,又切实的减轻了基层负担。坚持“两个挂钩”,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在年度工作实绩百分制考核中,专门拿出20分考核评价专项行动成效,将选派干部个人得分与提拔调整、职级晋升挂钩,将部门排名与年度实绩考核结果、绩效奖金挂钩,构建联系包保“命运共同体”。三是树立“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坚持把经济发展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和考察识别干部的主战场,通过“五看五比”,常态化深入企业、项目开展“抵近式”考察,提拔使用服务企业项目勇挑重担、直接推动振兴发展成效明显的干部25人,选拔3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开发区实践锻炼,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市管干部13名,处理“躺平式”干部2名,树立了重实绩、重实干、重基层一线的鲜明导向。通过创新实施的一系列组合拳,既锻炼了干部、锤炼了作风、提高了素质,又优化了营商环境、帮助了企业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一季度落后全国0.6个百分点,提高到前三季度赶上全国水平。
下一步,鞍山市将继续锚定目标不动摇,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进企业”专项行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攻坚必胜、连战连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