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百科   2025-01-14 11:28   浙江  

来源:头条号历史李老师

1984年4月初,在上海生活多年的贺子珍身体持续高温,而且还经常出现昏迷的现象。医院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始终无法将她的体温降下来,医生预感贺子珍时日不多,便将贺子珍的病情向上级汇报。

4月15日,孔令华像往常一样在家中辅导孩子写作业。突然,客厅里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孔令华一接电话,原来是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那头传来一句话:“贺子珍同志病重,请你们马上去上海,机票已经买好。”
对于母亲病重,孔令华和李敏都有心理准备,可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李敏简单收拾一下行李,接他们去机场的小汽车已经开到家门口。李敏的身体情况也不好,几年前她就患上了心脏病和淋巴结肿大,走路都比较吃力。
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李敏望着窗外思绪万千,内心不停地祈祷着:“妈妈的人生已经很苦了,可千万别出事啊……”
李敏没有说错,贺子珍一生充满苦难。1937年底,贺子珍不顾毛主席反对执意要去苏联。按照贺子珍的打算,她在苏联一边治病一边学习,最多两年后便回国。贺子珍哪里想得到,原本是为了天长地久,结果却失去了曾经的拥有。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合影
贺子珍在苏联生活了9年,吃尽了苦头,她自己说:“比长征还要苦。”期间,贺子珍一度为照顾女儿跟人发生冲突,结果被强行关进疯人院。
1947年,王稼祥夫妇来到苏联时意外得知贺子珍的遭遇。
王稼祥想了很多办法,成功将贺子珍从疯人院里解救出来。当王稼祥询问贺子珍今后的打算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刻也不想呆在这里,我想回国。”王稼祥立即将贺子珍的要求以电报形式,向毛主席汇报。
毛主席很快回电:“同意回国。”1947年秋,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终于回到祖国,来到哈尔滨生活。组织上考虑贺子珍身体不好,便安排她以休养为主,可贺子珍执意要求工作。于是,组织上安排贺子珍担任东北局财政部担任党总支书记,不久又来到哈尔滨总工会干部处做工会工作。
1948年春,贺子珍来到沈阳工作,这时妹妹贺怡也来到沈阳。姐妹俩时隔14年后再见面,两人都激动万分,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当时李敏已经快年满13岁了,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毛主席。

贺子珍和贺怡
在贺怡的劝说下,李敏用俄文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贺怡此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贺子珍也能写一封信。贺子珍起初不愿意,可在贺怡的不断劝说下,她终于提笔写信,内容大意如下:
“主席:我已经回到中国来了。只是身体不太好,现在还在休养,也参加了一些工作。我离开中国九年,对国内现有的情况不大了解,我要通过工作来了解情况。我在苏德战争期间,生活艰苦,什么都要干,比长征还苦。不过,这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要好好工作。现在我学做工会工作。我很感谢您对我妹妹和母亲的照顾,代我尽了姐姐和女儿的责任,我将终生铭记在心。”
信件寄出后,贺子珍无比渴望收到回信,结果只收到一封毛主席给李敏的电报。不久,毛主席派人通知贺怡将李敏送到他身边生活学习。新中国成立前夕,贺子珍被安排南下来到上海生活。
毛主席得知情况后,专门致电给陈毅,表示贺子珍在上海的一切花费都从他的稿费中来出。陈毅哈哈大笑,回电说:“主席,我们上海养得起一个贺子珍。”来到上海不久,贺子珍与哥哥贺敏学、嫂子李立英联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毛主席和贺子珍

这一次毛主席终于回信:“娇娇在我身边很好,我很喜欢她。望你保重身体,革命第一,身体第一,他人第一,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这封信宣告贺子珍回到毛主席身边彻底没有希望了。

从那以后,贺子珍身体情况越发糟糕,经常一天不说话。1954年9月的一天,贺子珍偶然打开收音机,听到了毛主席的声音。贺子珍已经十多年没听到了,她崩溃了。第二天,嫂子李立英发现贺子珍一夜没睡,呆坐在椅子上,而收音机因播放时间太长已经烧坏了。
贺子珍终究还是病倒了,贺敏学将她立即送到医院,可她不配合医生治疗。毛主席得知情况后,这一次他主动给贺子珍写信,劝她遵照医嘱要求,按时吃药,不要抽太多的烟。不久,毛主席又派李敏来到上海。
毛主席的信如一剂良药,给了贺子珍很大的安慰,加上女儿在身边照顾,她开始配合医生治疗,还把烟给戒掉了。贺子珍康复后,一再要求能工作,她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好了,怎么能不工作呢?
组织上从全局考虑,让她享受副省级待遇,但是没有给她安排具体工作。贺子珍认为自己在虚度年华,为了打发时间她来到福州,在哥哥贺敏学家中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贺子珍又来到江西南昌休养。

贺子珍和身边工作人员合影
贺子珍万万没想到,正是南昌之行让她时隔22年后,终于再次见到毛主席。1959年7月8日傍晚,吃过晚饭的贺子珍正坐在院子里纳凉。突然,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夫人水静和江西省副省长方志纯的夫人朱旦华来了。
两人此时前来担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将贺子珍接到庐山上跟毛主席见面。这是一次秘密见面,毛主席要求知情者越少越好。水静和朱旦华来之前已经商量好了,将以江西省委邀请贺子珍上庐山纳凉为理由,这样贺子珍就不会深究原因。
贺子珍对生活要求不高,她考虑到江西省委已经给她安排了很好的生活,再上庐山还要花公家不少钱,于是她推辞不去。水静一看这样不行,无法完成任务,便热情邀请,贺子珍最终才勉强同意上庐山。
7月9日晚,庐山180号别墅(即美庐别墅),贺子珍和毛主席时隔22年后终于再次见面了。现场只有毛主席和贺子珍两个人,关于两人交谈的经过,贺子珍后来跟外孙女孔东梅讲述过。
从孔东梅的回忆中,我们了解到两人会谈的内容。贺子珍做梦也没有想到此时能见到毛主席,结果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停地哭泣。毛主席见状沉默良久,最后以安慰的口吻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光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
贺子珍哭得更厉害了,毛主席又问:“你这些年生活得怎么样?在国内生活还习惯吧?身体情况怎么样了?”贺子珍情绪稍微稳定后,抬头仔细打量着毛主席,说:“我休养这么多年,好多了,反观你的身体不如之前了。”
毛主席叹了一口气:“哎,66岁了,老喽。现在忙啊,比过去打仗时还要忙。”贺子珍表情复杂,似乎想起当年革命岁月跟毛主席在一起的日子。当毛主席听完贺子珍讲述自己在苏联的生活经过后,以惋惜的口吻问:“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我怎么劝说,你就是不回头。”
贺子珍眼泪又流了下来,哽咽着回答:“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毛主席按下通向值班室的电铃,警卫封耀松送来两条小毛巾,又给两人茶杯续上水。这次会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毛主席提出下一次再谈谈。
贺子珍离开后,毛主席把在值班室等待的水静叫去,对她说:“贺子珍有时答非所问,你特别要注意她的情绪。明天就送她下山,在这之前你一步要不要离开她,山上有很多熟人,到时见到就不好了。”

贺子珍和毛主席见面的场所
第二天,贺子珍被悄悄送下山,她跟毛主席再也没有见过面。在孔东梅看来,毛主席选择在庐山跟贺子珍见面,是送给外婆50岁的生日礼物。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毛主席在庐山会议期间抄写了白居易的《琵琶行》,这表达了对贺子珍的思念。
如今庐山美庐别墅展厅里就有当年毛主席抄写的《琵琶行》,但少抄写了一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毛主席为何要漏写这些字,也许永远找不到答案了。1970年,毛主席最后一次登上庐山。遥想当年跟贺子珍在庐山见面的场景,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贺子珍对我最好,长得也漂亮。她后来有病,老怀疑别人害她,谁都怀疑,但不怀疑我。”
庐山匆匆一别后,贺子珍渴望再次见到毛主席,等来的却是毛主席逝世的消息。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消息传到上海时,贺子珍起初还颇为冷静,只见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不停念叨:“主席身体不是一直很好吗?怎么一下子就走了?”
贺子珍很是自责后悔,每次李敏来上海看望她时,她都没有嘱咐女儿提醒毛主席多注意下身体。贺子珍一连哭了几天,她在家中自设灵堂,把一幅毛主席画像作为遗像,朝着遗像深深三鞠躬。

1979年6月,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这一消息,还刊登了一张贺子珍最新的照片。照片是在医院花园里拍摄的,坐在轮椅上的贺子珍跟外孙女孔东梅观看一本画册。

这一期间,上海市委领导陆续来到医院看望贺子珍,当询问她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时,贺子珍提出希望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上海市委立即向中央汇报,中央很快批准,并派出一架专机将贺子珍接到北京。
1979年9月8日,贺子珍在女儿、女婿以及外孙女等人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来到毛主席纪念堂。一进入纪念堂,贺子珍便要求女儿把早已准备好的花圈放到毛主席坐像前,并拍下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花圈缎带上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当贺子珍来到陈列室后,久久凝视水晶棺内的毛主席遗容,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再一次“见面”。
来之前医生要求李敏一定要控制贺子珍的瞻仰时间,如果过于悲伤引起病情恶化就麻烦了。看到母亲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李敏赶紧将她推到旁边的休息室休息。孔东梅回忆说:“外婆这次瞻仰外公遗容时间很短,只有10分钟。”

贺子珍向毛主席坐像敬献花圈
孔东梅提到了一个场景,她说:“摄影师抓拍到外婆离开纪念堂时的一个回眸,它恰到好处地捕捉到外婆当时的内心状态。外婆没有号啕大哭,也没有非常激烈的状态,她和外公是那种人生永远不能有交点的结局。所有的情感,在那一刻都迸发出来。”
瞻仰毛主席遗容是贺子珍最大的心愿,如今终于实现,她感到莫大的安慰。1981年5月,贺子珍从北京回到上海生活。当时贺子珍身体已经不太好,可有外孙女、侄子等人陪伴,难得享受天伦之乐。
1984年4月初,贺子珍已经来到病危时刻,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中央安排贺子珍亲人去上海,这多多少少有见最后一面的意思,不久贺敏学一家也从福州赶来。4月19日下午,独居47年的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4岁。
贺子珍病逝后,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关于后事安排、葬礼规格等问题很棘手,上海市委无人敢作主。上海市委以报告形式请示中央办公厅,可对方也不知道给贺子珍定什么规格的葬礼,最后这份报告送到了邓小平的案头。
邓小平沉默片刻后,在报告上写了一句话:“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邓小平这句话无疑是给贺子珍葬礼规格定调,一室是指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号室,这是是安放党和国家领导人骨灰的地方。
显然,邓小平给贺子珍葬礼定了很高的规格。4月25日下午,贺子珍遗体在上海火化,中央派出一架专机将骨灰运到北京,后由李敏抱着骨灰盒将其放入八宝山公墓一号室。贺子珍葬礼一切结束后,新华社发表了电讯通稿: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长征过来的老干部贺子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逝世……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

晓丽有话说
以时代女性的视角关注、品评普通人的情感以及日常生活世界,每天更新,只发精品,拒绝糟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