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宁夏: “宁三震”又回来了,对老城改造却是机会?

文摘   2025-01-02 23:43   宁夏  

微观宁夏,有你更精彩

今天银川最受人们关注的竟然不是电动车戴头盔问题,而是“宁三震”又回来了。

今天是2025年第二天,元旦结束后上班的第一天,本来以为会是看到检查人们是否戴头盔的问题,不曾想,却看到了人们出城的壮观。

 

威记从新市区回老城,发现晚高峰竟然比往常提前了,看着各条路上都挤满了车,拥堵不堪的样子,基本都是往城外方向走。刚还在诧异,却看到朋友圈里最多的是“逃离”、“避难”等字眼。寒冷的空气中也漂浮着一丝紧张和不安的气氛。

其实这也是正常,以前在电视上或者看到地震的消息,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感受不大,但是在同一天经历两次大的“中强震”,结合多天之前的一日多震,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这个地震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

于是,“逃离”也就成为了再也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为现在交通发达,人们的防范意识增强,避险能力也在提高,扛不过天灾,那么躲避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最为直接的方法。

不过威记也发现,“出城”的人们,很多都是“新银川人”,因为他们在银川有房子,在外有老家,有地可选择去。更为重要的是,在银川的一切他们可以“舍弃”。

而留在银川的人们,要不是老银川,本身银川就是家;要不要上班,没办法走,要不因为孩子在上学。有所羁绊,想走就走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怎么走,走哪里?因为这只是一个不确定性。总不能说走了就不回来了吧?或者说等发生后再回来?明显不现实。所以,威记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和银川共存亡!

所以,对于留守的人们,其实最需要的是淡定,因为既然选择留下来,那么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应对。威记站在窗台行可以看到,还是能感受到万家灯火的。说明银川依旧和星星点灯相辉映。

网上官方已经发了很多教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简单的一些准备还是要做的:

1、准备一个包,把必要的证件,必需品准备好,比如说手电筒,充电宝,手机等;

2、软和的东西备一些在身边,一些吃食和一瓶水;

3、了解家里的承重墙,承重柱,熟悉自我保护的措施和操作程序等等。

4、银川已经公布了22处避难场所,这只是备不时之需,打开看一下离自己最近的位置。

说起来,银川也是久“震”西北,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什么样的地震没有经历过?

不过,这一次的地震却与以往不同,它以一种更为微妙而深刻的方式,触动了银川人的心弦。不再是简单的地壳运动带来的震撼,而是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课题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银川老城来说,这次地震显露出来的老旧小区抗震问题,使得最佳的改造时机已经到来。这就需要对老城里的老旧小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拆迁和改造了。

当然了,拆迁与改造并非易事,它关乎历史记忆的留存与现代生活的需求之间的平衡。银川老城,这座承载着岁月沧桑的城市角落,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过往的故事。因此,兼顾改造和保持老城风韵,这个改造计划需细致入微,既要确保居民的安全,又要尽可能保留老城的风貌与文化底蕴。

需要深入调研,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方案中提出,对于结构严重受损、已无法修缮的老旧房屋,将进行有序拆迁,同时融入传统建筑风格,让新居与老城和谐共生。

而对于那些虽历经风雨但仍具保留价值的建筑,则采取加固修缮的方式,既提升了安全性,又保留了城市的历史痕迹。改造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公共空间的打造,增设绿地、休闲广场,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让老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为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还需要广泛征求民意,比如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确保改造方案能够真正贴近民心。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可以解决老旧小区的抗震问题,更为银川老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这座古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既不失古韵,又焕发新颜。

岁月悠悠,银川这座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风雨,每一次灾难都是对这座城市韧性的一次考验,也是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如今,银川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在一条既尊重自然又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这是考验,也是机会!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通过“点赞”给威记鼓励吧↘↘↘

看完点个分享给更多人再走,谢谢哦。


桂临塞上聊历史
专注宁夏和广西地方历史,覆盖西北历史
 最新文章